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涉足对赌雷区 多家企业深陷巨亏危机(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4日 00:50  中国经济时报

  碧桂园是在2008年2月宣布发行可转债融资,并将融资的一半金额19.5亿港元作为抵押品,与美林国际订立了一份以现金结算的公司股份掉期协议的。碧桂园称其签订股份掉期协议,是因公司有意回购股份,目的是令公司锁定未来的回购成本。根据协议,若最终价格高于初步价格,公司将向美林收取款项;若最终价格低于初步价格,则美林会收取款项。至10月28日,碧桂园公告称,该公司一项2.5亿美元约19.5亿港元股份掉期合约,最大损失不会超过已投放的2.5亿美元抵押金。

  或贪图暴利

  深南电与美国高盛集团全资子公司杰润(新加坡)公司签署的收益有限、损失无底的对赌协议引起了极大的非议,至今那位签署该协议的“有关工作人员”仍在媒体的“追缉”之中。

  这显然是一份不公平的对赌协议。根据协议约定,油价上涨高于每桶62美元时,深南电将赚取有限的固定收益,哪怕油价涨得再高,深南电每月最多获利额以每桶1.5美元的价格获得20万桶的收益,共计30万美元;而在油价跌至62美元以下时,每下跌1美元,深南电就应向杰润公司支付40万美元,而且深南电的损失是无底可言的。

  若按高盛预测的油价未来两个月跌到50美元的极端情形推算,则深南电需要向杰润公司支付960万美元,而此前七个月,深南电最大的期权收益仅210万美元。近日油价一度跌破每桶62美元,深南电面临的风险骤然加大,公司股价连续暴跌。

  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分析,深南电之所以愿意签订这一显然有失公平的协议,显然不是出于风险控制考虑,而是典型的投机。

  “深南电大概以为自己稳操胜券,签订的是一份不可能输的协议,因此条件苛刻一点也在所不惜。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形势陡然逆转,不可能的事居然有了很大的可能。现在深南电恐怕想哭都来不及了。”上述人士表示,深南电的主业是供电、供热,凭什么去跟专业投资机构对赌油价?无非是嫌主业挣钱太慢太辛苦,想通过投机赚快钱。

  国际投行:屡设陷阱?

  然而“对赌”的过程不排除被操纵的可能。如果制订对赌的一方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影响到另一方实施自己的条款,比如对赌是以股价的高低为条件,但一方其实可以通过故意地打压或拉升影响股价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变化,另一方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下对赌协议,这就构成了“对赌陷阱”。

  例如作为与深南电对赌的另一方,高盛集团今年上半年频频发布报告“唱多”原油,然而在于深南电的对赌中却看跌。而且在不到一年时间,一贯唱多的高盛对油价的判断从149美元直落到当前的50美元,这不禁引起了广泛的质疑。

  而在永乐迫于压力被国美并购的案例中,更能看出国际投行采用“投资-拖垮-全面控制”这一模式对中国企业实施并购,即先少量参股,再通过参与投资和企业决策等办法把企业搞黄,或者使其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把龙头企业搞成亏损企业之后,就可以规避国家限制外资参股的条例,从而全面低价收购和控制中国企业。

  2006年1月,摩根士丹利及鼎晖以5000万美元入股永乐,置换永乐总经理陈晓手中20%的股份,同时与永乐管理层签订对赌协议:如果永乐未达到赢利指标,可能向外资股东转让高达9394.76万股的股份。协议期间,永乐并购大中电器可以视作永乐电器为赢得“对赌协议”的努力,甚至将大中电器视作砝码。但摩根士丹利却出面大说“风凉话”,二级市场随之应声大跌。加之2005年竞争加剧和网点增加的摊薄效应,永乐遭遇了扩张危机,最终没达到盈利要求。迫于压力,最终无奈选择被国美并购。

  谈及对对赌协议的态度,启明创投创始合伙人、中华创投协会理事邝子平表示“非常反对”。他呼吁企业家不要去做对赌协议。“虽然企业家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很有激情,很相信这个企业。但是在我签过的对赌协议里面,起码80%左右是达不到的。因为公司给出的指标跟投资者给出的指标有一个差距,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大家不要签对赌协议。”

  -相关链接

  认识“对赌协议”

  “对赌”一直是创业投资领域争议比较大的一个话题。所谓对赌协议,即“估值调整机制Valu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VAM”,是指投资者委托方与融资者代理方对于企业未来经营绩效的不确定性“暂不争议”,是投资方或收购方与融资方或出让方在达成融资或并购协议时,双方为确保各自的利益而列出的一系列金融条款,用于对未来不确定的情况进行一种约定。

  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融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所以,对赌协议实际上就是期权的一种形式。通过条款的设计,对赌协议可以有效保护投资人利益。据了解,2004年蒙牛上市前,在引进外部投资者的时候也接受了“对赌协议”,雨润食品依然,但它们都与国际金融资本实现了“对赌”双赢。因此站在投资方的角度,采用“对赌协议”可以防止被投资者的道德和能力风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