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失血的香港金融(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7日 03:38  第一财经日报

  杨志中10月3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电话采访时表示,他自己仍在正常上班。“同事们也是该做什么还做什么,我们仍然要为客户把剩余的服务做好。”

  对于雷曼倒闭之后,他个人以及他的投行团队的去向,他没有进一步透露,但他不否认,的确已经有人开始向他本人以及雷曼团队的其他员工“挖角”。

  “其实每个金融机构人员都会有市场的机会,特别是中国市场业务在目前和未来几年仍然会备受关注,没有哪个金融机构会忽略这一点。”杨志中说,“但就我个人来说,我目前还是在雷曼工作。”

  除了雷曼等投行,金融海啸引发的就业危机也蔓延至香港的商业银行及财富管理机构。在国庆前夕,市场甚至谣传香港老牌华资银行东亚银行即将陷入财务危机,引发了数日的银行挤兑风波。

  东亚银行的挤兑风波刚刚平息,汇丰银行便于9月27日宣布全球裁减1100名员工。汇丰发言人向本报记者证实,香港将会有约100名员工被涉及。尽管该发言人一直强调,涉及的员工主要是合约性质及部分后勤部门人员,但是事件仍然在香港社会引发巨大的反响。

  在汇丰之后,香港《明报》于10月2日披露,瑞士银行也将以大幅减省人手来止血。虽然瑞银总部发言人及香港公司均未有回应有关裁员消息,但是瑞银其实早前已公布,将在明年中以前,合共裁减5500名投资银行部门的人手。

  更多冲击波

  在年轻人之前,最早被裁退的是那些业绩不佳但拥有高薪职位的主管或是没有什么效益的部门。

  曾在香港从事融资工作的Gloria说:“其实早在汇丰裁员之前,不少机构已经开始整个团队的缩编。在香港,最早被炒掉的往往是部门主管甚至是区域主管,因为他们一个人的薪酬等于好几名,甚至几十名普通员工的薪酬。”

  今年7月份左右,在花旗集团供职21年的亚太区财富管理集团首席执行官Kaven Leung离职。9月24日,花旗全球财富管理部门主管、私人银行主席及CEO Sallie Krawcheck也宣布离职。短短两三个月时间,花旗财富管理部门已经走掉两员大将。花旗集团香港的发言人证实了Leung和Sallie Krawcheck离职的消息。

  有花旗的财富顾问私下仍抱怨说:“碰到裁员时,资本主义机构是最冷酷的。”该顾问曾任职某中资金融机构高管,被花旗用高薪“挖角”过来,合同明年到期。他不久前咨询人事部门是否明年不再与他续约,对方冷冰冰抛出的“那当然”,顿时让他感受到人间世态炎凉。

  和资深人士相比,刚刚入职的新员工情形更好不到哪去。通常情况下,香港的金融机构会给新员工三个月到半年的见习期,之后会签订无固定期约合同;但现状已经让金融机构在让新人转正方面开始犹豫不决。

  一位美资投行的员工向记者透露,自己做见习生已经一年,远远超过正常情况,但是公司主管仍然还没有让其转正的意图,而担心饭碗不保的她又不敢贸然开口咨询,只能干着急。

  香港金融中心何时能“止血”?目前看来时机尚早。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性,它所带来的冲击往往是第一波的,随后还将有更多的冲击波出现在其他行业。

  香港银行业界代表表示,汇丰的裁员只是第一轮,其他中、小型银行可能也不能幸免。特别是银行业务收缩,将形成骨牌效应,其他相关活动如证券、地产及出口等行业同样受牵连。在整体就业市场方面,今年第三季度香港市场职位空缺已较去年同期减少两至三成,预料第四季度情况将更严峻。

  美联地产物业公司向本报发送的最新研究报告则显示,近期金融动荡正在推高房贷利率,令购房者驻步不前,不少地区的楼市注册交易量已经退至近三年来的新低。香港最大的地产中介之一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坦承,随着金融行业进入“冰河时期”,地产中介活动也已经受到影响,自己将会通过自然流失,减低经营成本。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