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恒指长红勾勒香港十年脉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30日 00:06 华夏时报

  历史新高不断刷新,22000轻松逾越

  作者:公培佳

  和十年前的6月一样,香港常常沉浸在雨水中;不同的是,一旦放晴,香港的天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蓝。

  回归十年的香港经济历经波折,却始终像动脉一样充满了张力和活力。有观点认为,亚洲金融风暴、地产泡沫甚至SARS,固然使香港经济损失惨重;相比之下,内地高速发展的经济支撑,影响却更为重大和深远。

  今天,香港经济迎来了历史最高点。记者掌握的一组数据显示:近3年来,香港GDP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6%;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5万港元,失业率控制在4.2%;进入今年6月,恒生指数一直在21000点的历史最高位上方运行,6月25日创出历史新高22085。

  黑色金融风暴:转危为安

  “香港保卫战的关键是能不能守住联系汇率制度。”

证监会风险办副主任姚峰1997年4月被派往香港,到1999年11月离开,亲历了亚洲金融风暴败走香港全过程。

  据姚峰回忆,香港是伴着国际炒家集体看空完成胜利回归的,整个过程不仅考验新成立的特区政府能力,更会凸显内地的反应。

  就在香港回归第二天,泰铢宣告失守,多米诺骨牌连续倒向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亚洲金融风暴骤紧。

  当年10月,国际炒家发起对香港金融市场的第一次攻击,切入点正是联系汇率制度的软肋。据姚峰介绍,因为港元与美元直接挂钩,国际炒家低息借入美元买港股,造成大量外资涌入,港股价格拉升后,平仓变现港元,偿还所借美元,从中获利,香港经济损失惨重;10月21日-23日,国际对冲基金对香港汇市、股市及期市展开大举狙击,恒生指数暴跌近3000点。

  此后不久,姚峰参加了新华社香港分社召集的一个小型专题分析会,参会的内地代表提出建议:适度改变游戏规则。

  1998年1月和5月,国际炒家卷土重来,恒生指数从1997年16000最高点狂跌10000点,香港经济风雨飘摇。其间,刚刚出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京召开记者招待会:“如果香港有需要,中央政府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香港!”据说,索罗斯闻言大惊失色。

  “国际炒家目标很明显,就是把香港变成超级提款机。”姚峰形容彼时的香港,连最火的餐饮业都极度萧条,“鱼翅、鲍鱼从没那么便宜过”。

  决战在1998年8月到来,香港特区政府一反数十年的“不干预”政策,直接动用1180亿港元外汇基金入市购买投机者狂抛的大型蓝筹股,过程惊心动魄,国际炒家仓皇败退。

  “此举招来一片指责,但结果证明,此时改变游戏规则无疑是正确的。”姚峰称。有关方面向记者透露,两名中央银行副行长也深入一线参与了这场鏖战。

  尽管香港打赢了保卫战,经济还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加上地产泡沫破灭,香港经济从此进入了低增长、“负资产”和通货紧缩阶段。其间,香港楼市和股市总市值共损失约8万亿港元,比同期香港的生产总值还多。

  直到2000年前后,香港经济才逐渐恢复了元气,恒生指数重回10000点。2002年,梁锦松出任香港财政司长,在政策层面上,决定以服务内地经济发展为导向进行经济转型,并着力向中央争取支持政策。

  白色SARS:再遭重创

  2003年春天,香港淘大花园。只有一种方式能让人对此记忆犹新。

  祸不单行。就在香港经历亚洲金融风暴后,经济稍有抬头之际,让全世界都陷入恐慌的“非典”(SARS)犹如另一场更大的风暴,在2003年春节过后袭击了香港,作为重灾区的淘大花园更出现了321宗SARS感染个案。

  服务业为主是香港经济的支柱,物流航运要求的是便利性和流动性;而面对世界卫生组织的禁止流动性警告,香港经济调头直下,屡探谷底。

  因业务需要经常往来于香港、内地的苗先生回忆,当时,驰名中外的半岛酒店入住率不足一成,北京、香港对开航班每天旅客更是只有寥寥数人。为此,动辄一天数十万的生意,苗先生无奈搁置。

  面对疫情威胁,特区政府公布了一连串紧急措施,包括订立相关法例、拨出专款帮助市民渡过难关、学校暂时停课等。直到5月底,疫情有所缓和。

  其间,中央政府对香港给予了极大支持:4月1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深圳会见了时任香港特首董建华,表示会全力支持和帮助香港夺取同疫病斗争的胜利。5月8日,中央政府支援香港的第一批医用物品顺利运抵香港;5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日内瓦出席世卫大会期间,积极争取世卫撤销对香港的旅游警告

  雪中送炭。也就是在这一年的6月,内地与香港签署了CEPA,内地对港先行开放若干服务行业,同时对香港原产地的商品实施零关税,并通过“自由行”等措施安排内地游客赴港。受此影响,香港经济露出了再次复苏的苗头。

  绿色CEPA:强力复苏

  2004年1月1日,CEPA施行,加上开通“内地居民香港自由行”,香港开始于率先进入内地中获益,香港经济开始复苏,这一年,香港GDP实际增长8.6%。

  数据显示:2004年,香港的IPO市场异常活跃,募集资金达553亿港元;到11月底,港股总市值高达65800亿港元。

  “搁置一年的生意终于又开张了。”苗先生从2004年起把公司主业转向了物流,而他目前最大一笔财富正是源于那时的积累。

  据悉,CEPA出台后,有超过1000家的香港货运物流企业在内地成立独资公司,几乎占香港服务性行业申请量的60%;仅2005年该行业就雇拥全港6.3%的劳动人口,提供了约20万个岗位。

  按照苗先生的分析,人流、物流全都有了,接下来就是经济发展了。2004年,延绵6年的通货紧缩结束;到2006年底,恒生指数突破2万点,股市一片红火。

  据了解,截至2007年3月底,港澳货物通过CEPA而获免关税7.06亿元人民币;同期,内地赴港“自由行”旅客达到3640万人次。

  目前,香港是内地第四大贸易伙伴、最大的外资来源地、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和内地对外投资的最大目的地。据特区政府有关部门调查,1/3的内地公司称选择到港投资与CEPA有关。

  

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介绍:“签署CEPA以后,香港GDP连续3年保持高速发展态势,超过世界经济平均发展速度的一倍还多。”

  事实上,内地在支持香港经济复苏中不断加大力度;4年来两地已就CEPA陆续签署了3个补充协议,沪港经贸合作会议、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港深合作机制等相继签署。于6月29日签署的CEPA5,内容集中在服务贸易领域,开放幅度空前。

  红筹国企:港股的救赎

  相信姚峰撰文称“港股受红筹股拉动会上升”的观点的人,在1998年1月可能并不多,那时,香港经济危如累卵。事实上,在香港回归后的十年间,正是红筹股和H股的强势支撑,并屡屡在深渊完成了救赎。

  1997年上市的红筹公司11家,堪称香港股史上的“红筹股年”。当年集资超过800亿港元,其中逾九成为红筹、国企公司所筹的资金。

  记者从证监会得到的数据显示,1997年,H股和红筹股总市值为5216亿港元,占香港上市公司总市值的16.29%;到2007年5月底,H股和红筹股总市值已达67930亿港元,占香港上市公司总市值的45.79%;以成交量计,H股和红筹股的权重已由十年前的38.19%升至59.08%。

  “香港特区IPO集资额最高的前10位公司,全是内地企业。”据香港联交所一工作人员介绍,2003年还在为破解IPO苦恼的香港,受红筹股、H股支撑,3年后IPO跃居世界第二位。

  “香港

资本市场十年来的巨大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量中国内地企业选择到香港上市!”香港交易所主席夏佳理2007年6月说这话时,恒生指数正在21000点上方运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