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港股新闻 > 正文
 

华凌电器新政 力争2006年实现扭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3日 15:25 南方都市报

华凌电器新政力争2006年实现扭亏

  

华凌电器新政力争2006年实现扭亏

华凌总裁王伟表示,美的集团是华凌重组的强有力的后盾。本报记者 吴伟洪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作为华南地区知名家电品牌,华凌电器(0382.HK)在美的入主一年之后终于开始了创立以来最大的变革。

  昨天,新任华凌集团(资讯 行情 论坛)有限公司总裁王伟首次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坦承,自2004年美的入主华凌以来,华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然而,2005年经营业绩并不能让人满意。

  王伟表示,2006年将继续对华凌进行重组,其中,将在逐步剥离中央空调、小家电等业务后,在继续精简人员队伍的同时,依靠美的集团整个平台的优势,力争2006年实现华凌扭亏。

  中止中央空调继续裁员

  “华凌原来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国营体制下,责任权力机制、监控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缺失导致企业经营不善。所以,只有使它机体健康、组织健全、监控到位、研发提前、品牌提升,华凌才可以持续成长。”

  王伟表示,组织结构设置复杂、主营业务不突出、亏损子单位不能扭转经营业绩、激励机制不能有效激发员工、体系管理水平不高等等,都使得华凌企业前进的步伐受到了阻碍。由此,为“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住员工的饭碗”,华凌集团2006年必须大刀阔斧地实施改革。

  记者从华凌2006年改革规划中发现,未来华凌改革将围绕“收缩非主营业务,集中优势兵力,专营主业(家用空调和

冰箱)”展开。

  对此,在记者再三追问下,王伟透露,广东华凌中央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将成为2006年华凌集团产业“收缩”的主要项目,部分华凌小家电产业也在被收缩之列。

  对于“华凌裁员”问题,王伟也首次给予了正面回应。王伟表示,裁员主要是由于原来的华凌集团组织过于臃肿,数十家公司的庞大架构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经营和工作效益。据了解,华凌集团原有管理人员1500名,经过一年的调整,目前至少已经有500人到期解除了合同,集团层面裁员超过三分之一。不过,王伟同时坚定表示,2006年华凌将进一步实施“整合职能设置”,根据2006年度总体业务量的大小设置精简的人员队伍。目前华凌已开始新年度的市场部与管理部的整合精简工作,压缩组织层次,将成为华凌业务重组的另一个重头。

  募资3.7亿资金用于扩产

  相对中央空调业务的强制收缩,华凌集团另外三大主体业务将在2006年进行全面的产业扩张。

  王伟表示,华凌三大实体——中国雪柜实业有限公司(生产大冰箱)、广州华凌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合肥华凌电器有限公司(生产小冰箱),在2006年的产业规划中将得到集团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实现产能的翻倍扩张。

  王伟透露,此次华凌产业扩张的资本均来自华凌自身的资金,与美的集团无关。其中,合肥华凌的投资规模为1.2亿,属于“自筹资金”,而雪柜实业和华凌空调近2.5亿元的投入则来自上市公司的“募集融资”。从今年5月份开始,华凌电器按每2股配3股的方式进行扩股融资;募资2.382亿港元。

  据华凌方面介绍,在华凌2005年调整复产之后,原来的产品质量要全面恢复并有所提高,由此计划2006年华凌小冰箱产能由120万提升至180万台,大冰箱由60万台提升到120万台,空调则从100万提升到180万台。

  美的充当华凌重组后盾

  另外,对于今后华凌品牌与美的品牌之间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此前一直负责美的空调出口业务的王伟仿佛胸有成竹。 

  王伟直言不讳,华凌将重新定位为中高档品牌,彻底抛弃低价策略,主推中高档产品。因为华凌的规模不算太大,如果靠低价是没有生存空间的,如果要长期生存就必须走中高档路线;而且华凌是中国名牌,它的品牌和品质都可以支撑这一定位。

  重塑华凌高端形象的关键,一是定价,华凌平均价格比美的高10%;二是质量更高;三是服务更好。华凌正在加大研发力量,着力提升产品力,计划在2006年推出3系列200款空调新产品以及20个型号的冰箱新品。

  不过,对于美的与华凌的微妙关系,有华凌内部人士透露,华凌与美的实现资源共享,一是资金方面,银行授信分享;二是采购方面,华凌可以享受到与美的一样的供货价格;三是美的的管理经验和人才资源共享。据公开资料显示,此前华凌已与美的集团签订了协议,华凌将从美的集团采购零件和物件,并将产品优先卖给美的集团成员公司。其中,今后三年的采购额分别为3.78亿元、4.91亿元和6.39亿元,而销售额今后三年将达到1.02亿元、1.68亿元和2.64亿元。另外根据协议,作为关联企业的美的集团可控制华凌30%以上的投票权。

  对此,王伟也认为,年产值超过四五百亿元的大股东美的集团,将成为华凌产业重组的强大后盾。

  本报记者 张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