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港股上半年私有化的热潮,华熙生物(00963)也没能耐得住寂寞,于6月19日晚正式对外宣布私有化。可在此之后,雪球上有关该公司的讨论并未因私有化而冷却,反而高涨不少。

  据智通财经APP观察,讨论多是围绕“私有化价格”而展开。华熙生物大股东给出的要约价为每股16.30港元,较宣布前的最后交易日(6月15日)每股收市价14.30港元溢价约13.99%。但相比罗欣医药(08058)溢价约31.78%、新世界百货(00825)溢价约50.40%、台泥国际(01136)溢价约38.5%等,13.99%的确算不上“让利”。

  正因让利幅度较小,该公司小部分股东在雪球上表示,“将投反对票”。甚至直接喊价,“私有化价格一般都会比停牌价高30-40%,如果反对成功,可以终止私有化进程,对方或许再提高私有化价格。”

  除了伴随“反对票”的声音,华熙生物宣布私有化后,股价也没有明显上涨,34个交易日(6月20日-8月4日)仅涨了2.8%,要知道,同样已宣布私有化的新世界百货现已升了60多个点。当然,上涨不明显,就意味着距离私有化价格的空间较大,机会也会偏多,但从该股近4个交易日的成交量来看,却明显低于宣布私有化前(6月1-4日)的222.5万股。

  股价上涨空间虽没唤醒成交量,但这丝毫没影响华熙生物部分享有“特权”股东的利益,如手握众多购股权的投资者……

  “小试牛刀”巧赚百万

  在确定私有化后,华熙生物股东们也争分夺秒地开始准备相关事宜,比如行使购股权。

  8月3日收盘后,华熙生物宣布,由于根据购股权计划授出的2.5万份购股权按每股4.422港元的行使价获行使,该公司已配发2.5万股新股份。较当日收盘价14.7港元,足足折价了69.91%。

  在行使2.5万份购股权后,该公司已发行合共3.65亿股股份;根据购股权计划授出的合共1466万份尚未行使的购股权;合共1660万份尚未行使的认股权证;及可按初步换股价每股17.20港元(可予调整)转换为股份的尚未行使的可换股债券。

  事实上,从公布的数据就可以看出,这并非华熙生物首次行权。早在宣布私有化后复牌当日,该公司便按每股4.422港元的价格行使了购股权,共发行2.5万股,较当日每股收市价15.38港元折让71.25%。

  两天后,6月22日,该公司再度宣布购股权获行使,公司按每股4.422港元,较当日每股收市价15.52港元折让71.51%发行10万股。

  7月26日,该公司又启动了新一轮的行权。根据购股权计划授出的2500份购股权按每股4.422港元的行使价获行使,较当日收市价14.8港元折让约70.12%,该公司已配发及发行2500股新股份。行权后,该公司已发行合共约3.65亿股股份,有合共1468.37万份尚未行使购股权及1660万份尚未行使的认股权证,可按初步换股价每股17.20港元转换为股份的尚未行使的可换股债券。

  四次合计15.25万股,全部按4.422港元行权,砍掉成本,粗略计算,拥有购股权的股东们一个小举动便为自己带来了163.3万港元的收入。

  频繁行权因时间太紧

  如此频繁行使购股权,其实完全是形势所迫。智通财经APP发现,按当时大股东要约协议,就明确涉及到购股权要约一项。

  在6月19日要约公布时,华熙生物有1481.121万份根据购股权计划授出的未行使购股权,每份涉及一股股份。而其中,有1247.89万股新股份的未行使购股权已经确定了所有权,而涉及的67.23万股新股份的未行使购股权预期在2017年10月30日确定、166万股新股份的未行使购股权预期于2017年12月23日归属。截至公告时,要约人及要约人一致行动人士概无持有任何购股权。

  简单理解,就是剩余的第一批购股权必须10月30日前执行完毕,第二批在12月23日前行权。这两笔购股权,投资者显然得快速且抓住差价行权。而不考虑其他,以私有化宣布日至今的均价15.12港元以及全部以4.422港元成本的价格估算,上述购股权将合计将取得约2500万港元的收入。

  当然,2500万港元的收入并非固定数据,因为在要约中,因为在要约中,华熙生物要也明确设定了行权价格,一部分为548.20万份行使价为每股4.422港元,另一部分为932.92万份行使价为每股16.652港元。

  从这个层面,华熙生物股价或许还值得等待,毕竟离要约价以及部分购股权的行权价都还有一定空间,而那些手握“特权”的投资者也不会放着几百万、千万的差价不要,赶在股价最低的时间行权的。(田宇轩/文)

责任编辑:马婕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