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9日08:35 证券时报

  港股还值不值得投资?出现了什么问题?未来出路在哪里?新浪港股发起“港股还有没有吸引力”大讨论,以理性、建设性的态度,欢迎关注港股、关注资本市场的人士,一起为港股建言献策,共谋港股市场的明天。来稿请至hkstock_biz@sina.cn

  原标题:铁路基建股集体爆发 地产调控和PPP成催化剂

  证券时报记者 钟恬

  昨日铁路基建股发动了久违的攻势,集体飘红,助力A股一扫前一交易日的颓势。其中,晋亿实业、中铁二局、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电建领涨,涨幅均超5%,对大盘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有分析认为,在地产调控背景下,PPP基建蓝筹的价值更加凸显,而这些股票估值整体处于低位,多数个股刚从低位或底部放量上涨,估值重心有望继续上移。

  铁路基建股集体上攻

  今年以来相对沉寂的铁路基建股昨日午后集体发动攻势:晋亿实业、中铁二局涨停,中国中铁大涨8.67%,中国交建大涨7.44%,晋西车轴涨5.83%,中国铁建涨5.85%,中国电建涨5.19%。受A股市场铁路基建股大涨的影响,港股市场上的相关概念股也应声上扬:中国铁建H股涨5.35%,中国中铁H股涨4.51%,中国交建H股涨4%,中国中车H股涨1.85%。

  与部分板块今年以来不断实现轮涨相比,铁路基建股表现相对平淡,并未出现较大的阶段涨幅。从今年整体涨幅来看,大多数铁路基建股录得负涨幅。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今年以来分别跌20.16%和22.66%,晋西车轴今年更是大跌27.01%,中铁二局、晋亿实业、中国电建、北新路桥等今年跌幅均超过10%。

  对于昨日午后铁路基建股的强势拉升,一位券商分析师认为,目前铁路基建股估值整体处于低位,多数个股刚从低位或底部放量上涨,估值重心上移可以预期。事实上,上海交易所公开数据显示,昨日已有游资积极抢筹相关个股。例如,国盛证券赣州文清路证券营业部携银河证券两家营业部——宜昌新世纪证券营业部和杭州绍兴路证券营业部,分别买入晋亿实业1000多万元;华泰证券成都南一环路第二证券营业部和兴业证券上海民生路第二证券营业部等5家营业部总共买入中铁二局1.61亿元。

  基建蓝筹迎来表现契机

  近日财政部联合20个部委公布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共计516个项目合计1.17万亿元,远超此前两批236个项目合计8400亿元的总和。第三批示范项目仍以市政工程、交通运输和片区开发为主,投资额占比分别为31%、26%和10%。

  各大券商普遍认为,地产限购使基建的重要性显著提升,考虑到房地产的不可持续性,基建投资拉动成为市场一致预期,PPP行情将继续演绎;随着PPP项目将持续落地,行业业绩将进入持续兑现阶段,基建蓝筹迎来表现契机。

  国泰君安认为,在地产调控背景下,PPP基建价值更加凸显。房价上涨引发了地产限购等措施的调控,基建投资作为对冲仍是必需品,地产越调控,基建投资越凸显经济稳定器的价值。此外,目前地方债务压力仍大,PPP作为新的融资工具仍具有时代意义。其认为,四季度是建筑公司业绩结算高峰期,业绩将开始明显加速,PPP基建企业整体将在未来5个季度处于业绩环比加速过程中,2017年上半年才真正迎来业绩加速爆发期。

  华泰证券认为,PPP项目落地加速渐成为共识,第三批示范项目规定完成采购时间表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建筑上市企业订单。从目前已披露的1~9月新签合同情况来看,三季度基建央企订单呈现显著上升态势,其中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增速连续三个季度提升,中国建筑基建业务1~9月累计增速高达124.41%,第三季度单季继续同比增长94.94%。央企新签基建订单主要以PPP模式为主,由于PPP合同的高毛利率和高回款保障,对提升大型基建企业盈利能力有很大帮助,预计这些企业三季报业绩也将持续向好。

责任编辑:1800139007 SF182

相关阅读

房产税能长久有效稳定房价

欧美政府征收了高额房地产税之后,大量提供各种类型且租金稳定的住房,使多数普通民众无需非得购房而居。如新加坡政府筹建的公共房屋——组屋,就是绝大多数新加坡人的住所,这就使得人口密度远超北上广深的新加坡的普通百姓根本不必为住房而担忧。

飞机高铁票价放开意味着什么

此番机票价格进一步自主放开,会促使客流大的航线机票价格上涨。但航空公司应调整航线网络,优化与高铁直接竞争航线的运行班次,形成阶梯竞争与空铁合作。

中国应对危机的措施优于西方

全球经济数据证明,中国新阶段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与效果远比西方成功。事实也说明,这种成功归功于中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但这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供给侧政策并非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开放选项。因此,后者将继续经历缓慢增长。

环境污染不是追求GDP导致的

印度没有像中国一样去追求GDP,但中国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等等,印度也一样存在,而且比中国还严重。所以,这些问题只是因为中国过去追求GDP才导致的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