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3日09:00 每日经济新闻

  5月31日晚间,一代银行家、“宇宙第一大行”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正式离职。自2000年2月至今,姜建清先后担任5年多行长,近11年董事长,工行在他掌舵的16年间,经历了股改、引战、IPO,更完成从“技术性破产”到“全球金融业第一”的转变,随后又遭遇了业绩下滑。

  ▲姜建清 原工行董事长

  5月31日晚间,一代银行家、“宇宙第一大行”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正式离职。自2000年2月至今,姜建清先后担任5年多行长,近11年董事长,工行在他掌舵的16年间,经历了股改、引战、IPO,更完成从“技术性破产”到“全球金融业第一”的转变,随后又遭遇了业绩下滑。

  工行的轨迹也正代表了整个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短短5年时间,中国银行业就从“利润高得不好意思说”到了净利润增长接近于零!中国银行业的辉煌不再。下滑的业绩让人们心目中这个“金饭碗”不保。去年一年,中国上市银行中,离职行长、高管超过50人。

  以下为观点全文:

  掌舵工行16年:一代银行家谢幕

  5月31日晚间,“宇宙第一大行”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正式离职!自2000年2月至今,姜建清先后担任5年多行长,近11年董事长,工行在他掌舵的16年间,经历了股改、引战、IPO,更完成从“技术性破产”到“全球金融业第一”的转变,随后又遭遇了业绩下滑。

  2000年姜建清接任行长职务时,工行在外界眼中是一个坏账累累的臃肿官僚机构。当时国银行业曾被业界认为已经到了“技术性破产”的边缘。2004年10月18日,工行成立以姜建清为组长的股份制改革领导小组,推进工行股改。2005年4月,中央汇金150亿美元注资工行,5月,由财政部委托,工行的1700多亿损失类贷款和700多亿非信贷不良资产合计2460亿元损失类资产被剥离给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直至2005年6月27日,工行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签署可疑类贷款转让协议,仅用70天,工行即完成了财务重组。

  2004年10月初,时任行长姜建清启动工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进程,2006年1月27日,工行和高盛投资团签署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高盛投资团以37.8亿美元购入工行8.45%的股份,这一价格比2005年8月30日签署谅解备忘录时确定的价格高了5%,在每股净资产的基础上溢价22%。

  2006年,工行创造了当时全世界规模最大的IPO交易。2006年10月27日,工行宣布,A股和H股分别在上海证交所和香港联交所主板开始挂牌交易。姜建清称,“工行成为首家香港和中国内地同步上市的企业,创造性地解决了诸多制度和技术上的难题,开创了A股H股同事同价发行和同步上市先河。”

  2006年完成股改上市后的五六年间净利润年均增速始终保持在30%左右,总资产增速在15%左右。

  2007年,工行的总市值已达全球金融业第一。在福布斯中文网公布的“2013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中,中国工商银行以资产规模2.8万亿美元和2373亿市值超越埃克森美孚,荣登榜首,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

  姜建清曾在出席由金融博物馆与腾讯网合作栏目《江湖沙龙》时表示,工行所取得的成就要归功于对外的并购扩张,“并购给工商银行的国际化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在国内的银行利润增长下行时,并购的境外机构利润增长仍然保持着比较快的速度。”

  在资本市场和同业的竞争压力下,银行竞相制定有吸引力的利率,一方面为了吸引优质客户,商业银行会在平均利率水平基础上相应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另一方面为了争夺存款客户,银行会提高存款利率。因此,作为银行主要盈利来源的利差空间将不断缩小。

  2010年工行净利润增速高达28.3%,弹指5年,变化惊人,2015年工行净利润增速仅剩0.48%,5年间暴跌了98.3%。2016年前3个月工行不良贷款已升至2046.59亿!在2016年第一季度工商银行跌破了拨备覆盖率的监管红线,仅为141.21%,为五大行中最低。

  银行业辉煌不再不良贷款率拉响警报

  姜建清董事长掌舵的16年,工行从低潮到鼎沸再走向滑落!工行的轨迹也正代表了整个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短短5年时间,中国银行业就从“利润高得不好意思说”到了净利润增长接近于零!中国银行业的辉煌不再。从低潮到鼎沸,再到今天的日子难过、行长出走,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已升至2.1万亿,总体不良贷款率突破2%生死线,拉响警报!

  员工离职潮来袭银行业“金饭碗”不保?

  银行离职潮,工行也没有躲过,2016年3月末,工行20年老将军电子银行部总经理侯本旗离职、产品创新部总经理薛鸿健相继离职,带走的是工行的“命脉业务”!

  整个中国上市银行中,去年一年离职行长、高管超过50人,有银行更是出现了员工排队辞职的盛况。这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在银行工作一直都是人们心中的“金饭碗”,但今天已然发生了变化!

  近日,某股份银行,公布实情,一年200多个中高层走人!不良贷款蚕食奖金,一行长因一笔不良贷款,季度奖全部扣光,毅然回家带娃。更有一位离职行长直言:与其等待银行主动淘汰的尴尬,还不如提前走人!

  中小银行业绩惨不忍睹

  近日大连银行公布最新数据,业界一片哗然!大连银行2015年净利润仅为1.29亿,增速暴跌73%,行长连续8个月空缺,不仅如此,大连银行的总资产也开始下降!

  北京银行也是出乎意料,2015年北京银行行长薪酬仅为46.8万,从2014年的313.76万直接砍掉266.96万,降幅高达85%!同时,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的行长、董事长的降薪幅度都超过了200万,惨不忍睹!

  中小银行今天最危险,他们的业务是直接和互联网巨头发生冲突,五大行的根基主要是一些大业务、巨额业务,这些互联网巨头一般都不做,所以今天要打劫的,首先就是这些中小银行!

  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到底有多高?

  2016年银行业第一季度末不良贷款为2.1万亿,不良率为2.04%,这大大低估了银行的不良贷款,很多都是通过调胀,通过降息,通过所谓的重组,把不良贷款暂时掩盖住了。

  光86家钢铁企业,负债总额3.3万亿,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银行贷款,很多钢铁企业动辄就是几百亿,甚至几千亿。2016年第一季度末银行业不良和关注类贷款合计规模已高达7万亿,而法兴指出中国银行业的不良可能达到8万亿。

  今天银行口口声声说服务实体经济,实际上大部分贷款都去了房地产,天量信贷资金放出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没有缓解。实体企业融资成本甚至高达30%,而房地产开发贷款成本却很低。

  另一方面,银行理财飞单频发,血本无归频繁上演,还“协助”不法分子盗刷老百姓银行卡,这和诈骗团伙有什么区别?然后一句“员工个人行为”把责任撇得干干净净!

责任编辑:王琳琳

相关阅读

离开廉价劳动力怎么发展制造业

很多人将中国制造竞争力下跌归咎于劳动力成本走高。如果这个逻辑正确,那德国和瑞士这种劳动力成本奇高的国家早就不应该有大规模工业生产了,这两个国家劳动力成本比美国都高出20%到30%,但恰恰是他们在制造业的金字塔顶端游刃有余。

营改增后银行业税负降了吗

“营改增”的实施对于银行业系统和流程改造带来较大挑战,给银行业的财力、人力等方面都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后续相关政策应对于银行业加以一定扶持,并给予适当优惠。

股市大方向:选股不选市的一年

这是选股不选市的一年。今年以来的A股几乎又是“熊冠全球”,目前的沪深300指数基本上已经接近花旗对于今年沪深300的目标价格,下半年上涨的空间还是非常有限的。

以泡沫攻泡沫方能解房价困局

如此纠结的困局究竟该怎么破?去除房地产的抵押物属性是治本之策,即大力发展信用融资逐步置换房地产抵押贷款。不过,这是个长期政策,需缓缓图之。短期内想破局,可能要再制造一个泡沫,资金自然会离开房地产领域。下一个泡沫也许是股权市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