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重 青岛报道
6月6日,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06198.HK,以下简称“青岛港”)如愿以偿登陆港交所,但公开发售仅获得15%的认购让这个中国北方第一大港未免有些尴尬。在散户认购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青岛港无奈引入六家基石投资者帮忙,包括中交建在内的六位基石投资者,约认购了其价值1.677亿美元的股份,涉及3.45亿股发售股份。
“虽然青岛港未道明认购不足的原因,但结合此前万洲国际IPO搁浅以及中国北车的公告来看,市况不佳成为阻碍其顺利赴港及认购的主因。”长江证券分析师张月凤6月5日晚间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由于卷入重复质押仓储单据获取贸易融资的案件中,这一敏感时期的负面消息显然让青岛港雪上加霜。”
实际上,自端午节前后曝出青岛港或涉及10亿美元融资骗贷的消息后,各种传言频出但一直没有确切的官方消息对外发布,这让市场的担忧情绪愈加浓厚起来。
首家外资银行开始调查
在青岛港推进登陆资本市场的节点上,其商品融资欺诈调查事件却在继续发酵。
《华尔街日报》6月5日消息称,南非标准银行集团(Standard Bank Group)发表声明说,该集团正在调查有关中国青岛港金属库存违规操作一事。
南非标准银行是第一家跳出来承认蒙受损失的银行。这家银行在一份声明中称,已经开始着手调查青岛港潜在的违规行为,但是目前还无法完全确定具体的损失额。
消息先从外媒传出。6月3日路透社报道,消息人士表示,中国青岛港因调查案件暂停金属铝和铜的运出,部分铜铝可能用于重复抵押融资;6月4日,华尔街见闻网站报道了关于青岛港调查贸易融资骗贷、中止铝和铜的出港消息,此事引发业内大量关注。
路透社的报道称,此事再度让人忧心中国信贷危机加深对该国金属进口的影响,中国进口的金属很多都堆放在仓库中用作担保抵押品,伦敦市场期铜CMCU3在两天内已经下跌2%。有知情人士介绍,涉案的融资铜和铝的具体操作手法与前两年盛行的钢贸重复质押如出一辙——作为第三方的仓储公司与企业相互勾结,甚至串通银行放贷人员,针对同一批货物,开具多张仓单,然后企业分头去找不同银行质押骗取多笔贷款。
作为我国第三大外贸口岸,青岛港历来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枢纽,以及全球大宗商品贸易的关键港口之一,巨量的铁矿石、铜和铝等原材料储存在青岛港口的仓库中。据高盛此前相关的研究,铁矿石、铜和黄金是中国被使用最多的融资抵押品,其他还包括大豆、棕榈油、橡胶、镍、锌和铝等,而目前中国的商品融资规模已高达1600亿美元,约占中国短期外债总额的31%。
但在熟悉青岛港贸易圈的人士看来,这次涉及调查的是重复质押,主要是铜和铝,但数量不大,因为青岛港主要以铁矿石和橡胶进口为主,而铜进口量比较大的是上海港和宁波港,氧化铝进口则以连云港为主。
“虽然青岛港调查库存之事属实,但并未影响到港内货物的出港运输。”青岛港集团6月3日通过官方微博表示,5月31日-6月2日,青岛港进出港船舶184艘,其中大型矿石船4艘。全港货物疏运147万吨,其中铁路、公路、转水三路并举完成矿石疏运73.6万吨。
尽管如此,这一消息还是给铜市一记重击。
一位期货界人士称,目前青岛港铜库存约6万—7万吨。随着查处范围扩大,如果问题铜数量进一步增加,后果将十分严重。一方面,这可能迫使一些企业出售曾作为融资抵押物的铜库存;另一方面,这将给以铜为代表的大宗商品质押融资敲响警钟,银行对铜仓单彻查行动可能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倘若银行对铜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大幅收紧,囤积在保税区大量的铜库存将成为“堰塞湖”,流向国内或伦敦金属交易所仓库,后果难以预料。
公开的数据是,5月份,上海保税区铜库存75万-78万吨,青岛保税区铜库存6万-7万吨,广州保税区库存3万-4万吨。全国保税区库存合计高达85万-88万吨,相当于上海期货交易所和LME库存总和的三倍多。
“需重点关注青岛港铜重复质押事件的后续发展,如果问题严重可能成为引发铜价大跌的导火索。”上述期货界人士表示。
涉案企业曝光
尽管尚没有官方定论,但随着媒体的深入调查,涉案企业已慢慢浮出水面。更多的信息源将涉案企业聚焦到青岛德诚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德诚”)。
据知情人士透露,青岛德诚与4家不同的仓储公司分别出具仓单,然后利用银行信息不对称的漏洞,去不同银行重复质押,实际的银行贷款敞口超过10亿元。
不过,青岛港集团在端午节前已经开始着手调查。知情人士透露,本次调查主要针对该批涉案的铜铝重复质押,且数量不大,已实行封库检查。当前,其他铜、铝、铁矿石等出货正常进行。
青岛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公开的信息显示,青岛德诚成立于2005年10月,注册资本为8.5亿元,法定代表人为陈基隆。经营范围为批发零售有色金属、金银制品、金属材料、钢材等。
“青岛德诚仅仅是一家中小民营企业,因为公司资金链断裂风险暴露,老板目前已被控制。”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批货物大概有10万吨氧化铝和两三千吨铜,货值约在几亿元,发现仓单和实际库存有缺口。
“这是一些企业惯用的手法。”有业内人士分析,作为第三方的仓储公司与企业相互勾结,甚至串通银行放贷人员,针对同一批货物,开具多张仓单,然后企业分头去找不同银行质押骗取多笔贷款。
以一批价值为10亿元的氧化铝为例,通过在不同银行的重复抵押融资,企业就可以轻松获得二三十亿元甚至更多的融资。
上述人士分析,基本上每笔铜精矿或氧化铝背后,都存在三四次在不同银行的重复抵押,甚至有些极端的情况,同一批货物在不同的公司、从不同的银行重复抵押,实际的贷款金额可放大十几倍。
青岛港调查融资骗贷的消息传出后,COMEX铜上周三大幅下挫1.4%,跌幅创下7周最大,收盘报收于每磅3.0930美元。而早在3月市场担忧中国打击违规铜融资时,铜价跌幅则接近10%。
“我认为(铜)价格会进一步下跌,”麦格理分析师Vivienne Lloyd对路透社表示,“这(调查)会使银行在签发信用证时非常谨慎。”
融资风险加剧
在业内人士看来,青岛德诚重复质押融资的操作手法与贸易融资不同,重复质押融资是企业以同一批货物的货权,在不同的银行获得贷款,而贸易融资是企业通过国内银行开具远期信用证,拿货后迅速脱手套现,从而有两个多月的时间窗口使用这笔资金。
实际上,重复质押仓储收据获取贸易融资是近年来国内影子银行的重要一环。“金属融资本身并不是违法行为,但是一旦超出可控范围,就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或者违约风险。”我的有色网资深铜分析师王宇表示。
“银行对这两种不同融资手段的风险控制也有所差别。对于质押融资,银行主要监管货权的归属,而针对贸易融资,银行则主要确认企业的贸易背景是否真实,以及企业的资金流向等。”业内人士表示。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因为金属类产品的特性,贸易融资广泛存在于黄金、铜和铁矿石等领域,尽管品种不同,但融资贸易大致类似。
早在4月18日,银监会曾下文要求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等在内的15家银监局,对辖内进口铁矿石贸易融资情况进行分析。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调查并不是针对港口,而是客户,参与调查的主要是国内四大商业银行,应该是监管层对大宗商品融资进行一次集中摸底。
“青岛港确实存在仓库仓单重复融资的情况,因此,风险可能是仓库方面的违规操作,例如钢材就经常出现仓单量与实物量对不上的情况。”一位没有具名的期货公司分析师称,出现问题的商品极有可能出现在保税区仓库,并没有进入市场流通,也就是说仓单上的货物可能并不存在。
让业界担忧的是,由于青岛港规模巨大,一旦调查属实,一些外资银行可能会停止为中国企业进口大宗商品提供融资,低迷已久的金属市场可能将继续面临颓势。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