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功成身退国药迎来新挑战 四大平台五年整合

2014年04月22日 01:45  第一财经日报  收藏本文     

  王蔚佳

  用大刀阔斧形容宋志平在国药的这五年并不夸张。

  2009年开始,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被同时任命为中国医药集团(下称“国药集团”)董事长,这一央企历史上“兼职”委任的首次尝试很快被随后目不暇接的并购重组“盖过风头”。

  推动原国药集团、中生集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下称“上海医工院”)和央企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下称“中出服”)四大平台联合重组;2009年将国药控股(01099.HK)带入香港上市,创下2003年后全球医药行业最大规模公开发行;任职期间,国药集团年收入从400多亿元跃升至超过2035亿元,并在2013年成为中国医药行业中唯一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

  “孩子已成长,该放手了”——2014年4月,对于突然传出的离任消息,宋志平这样解释和表达着自己六年国药生活的结束。

  功成身退

  4月15日,国药集团的干部大会上,国资委[微博]副主任金阳代表国资委[微博]宣布了最大医药央企国药集团董事长的最新任命——“宋志平在国药集团的任期届满,国资委副秘书长郭建新接任国药集团董事长、党委副书记。”

  58岁的宋志平,卸下5年的国药集团董事长职位,“专心”回到央企中国建材董事长一职,也正式结束了央企历史上首次“双料董事长”尝试。

  “国药整合大的框架基本都完成了,剩下的就是一些细节性问题,都不需要他这个层面再去推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历史性任务也完成了。”昨日,某接近国药集团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

  该人士进一步告诉记者,当年宋志平来国药集团的时候,一个很明确的任务就是做兼并重组——“当时下面的公司太多太分散,好多各自为政,单看都不错但是拧不到一起,宋当年就是作为一个改革者被派来的。”他说。

  2009年5月,宋志平正式到任国药集团;4个月后,国药集团旗下最优质资产国药控股在香港上市,在当年国际资本市场持续悲观的大背景下,同时创下发行规模第一、估值第一和冻资额第一的纪录。

  国药控股上市仅半年之后,央企序列上海医工院整合方案浮出水面。

  “‘两会’后国资委签字,预计之后一个月正式公布。”宋志平彼时接受本报采访时首次表态。

  一个月后的2010年4月,四川抗生素研究所(下称“川抗所”)划转国药的消息开始公开——在一年之内,宋志平先后完成了拿下两家顶尖研发机构和央企“5进3”的改革。

  “上海医工院和川抗所两家都是央企序列的研发平台,在中国制药工业普遍研发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这两家无论是资历还是水平都非常突出,市场潜力巨大,但也因为这样,不好管,并入国药集团的事情,提了很多年,就是推不动。”昨日,有接近原上海医工院方面的内部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

  而这次改革更长远的意义在于,通过对两家研发平台的整合,国药集团首次真正地弥补了自身在核心的研发领域的短板。

  虽然是国内医药行业的绝对龙头,但国药集团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状是,在其利润构成中,80%来自于国药控股代表的医药商业部分,医药行业真正核心竞争的医药制造一直是其最迫切需要弥补的一块短板。

  “医药制造业不好,没有好的产品就没有造血能力,这是医药企业最要命的问题,所以宋上台后马上开始了对两家研发平台的整合,阻力很大,但他也从上面争取了支持。”该人士表示。

  在这一系列动作之后,对中出服的整合就已经合情合理。

  2010年10月,中出服并入国药——作为主要定位为综合性国际经贸的中出服的业务中,同时包括了国际仓储运输、实业投资等,而中出服旗下的两家子公司,中服嘉远贸易公司和北京富盛嘉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都有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的出口。

  这很清晰地勾勒了国药对于国际业务的野心,即便当时它的出口业务比重还非常小。

  国药的下一场战争

  通过一系列整合,宋志平对国药商业、研发、工业等几大平台的整合全部完成,而另一优质生物制药平台中生集团赴港上市早已进入排队通道,市场预期年内将公开上市。

  而相较已经上市的商业平台国药控股,即将上市的中生平台被认为更具含金量。

  公开资料显示,中生集团其总部设于北京,是全球第四大疫苗生产商,资产约86亿元人民币,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人民币。

  更具优势的在于,中生集团一直牢牢占据着国内计划内免疫疫苗的绝对市场份额,由于其经营的疫苗和血液制品属于国家特殊监管药品,目前我国计划内免疫疫苗产品80%由其提供,具有绝对的垄断优势。

  2013年国药集团财报数据显示,营业收入从2009年的400多亿元跃升至2013年的2035亿元,成为中国医药行业中唯一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

  同年,华润医药实现营业额和总资产双超千亿港元,整体规模和综合实力位居中国医药行业第二位,上海医药2013年收入达782.23亿元。国药集团2013年营业收入超过华润医药和排名第三上海医药收入的总和。

  “中生的上市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前几年国药控股全国收购的现金压力,前几年全国各地收购省级和区域级医药商业公司,在华润和上药、北药的竞争下,买公司的价钱越来越高,现金流很快就出现了压力。”前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公开数据显示,国药控股2009年9月上市就迅速并购医药商业公司——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上半年,并购企业的数量分别为21家、35家和11家;其总资产同比率分别为29%、61%和11.6%。

  “国药下一步的问题可能更多的在于各个业务单元的进一步整合提升,在现有大方向确定不变的情况下,如何与华润、上药、复星等央企和区域性大公司竞争,不会是一场太轻松的战争。”该人士认为。

  东方IC图 制图/蒋皓明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茂名窝案2年后重启调查 曾放过160多人
  • 体育曝莫耶斯24小时内离曼联 吉格斯火线接手
  • 娱乐琼瑶回应于正侵权:梅花烙传奇被“谋杀”
  • 财经评论谈京津冀:车都不让进谈何一体化
  • 科技格力否认全员摊派销售任务:仅给中层
  • 博客易中天:秦国变法是被逼出来的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最牛学霸宿舍:5姐妹考上中科院读研
  • 高善文:利率市场化与余额宝的兴起
  • 连平:当前经济运行三大风险需警惕
  • 张庭宾:未来3年80%富人将变穷人
  • 许一力:为何中产阶级总在流失?
  • 张化桥:企业界拚爹的经典
  • 苏鑫:2014年的摩天大楼魔咒
  • 海啸希望:解密刘鹤两次危机共性10条
  • 玄铁令:谈中国经济的明斯基时刻
  • 高善文:下半年人民币可能摆脱弱势
  • 朱大鸣:部分楼市沦陷该不该大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