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外滩地王之争关键人物汪先刚发微博否认反水

2012年12月04日 13:23  新浪财经 微博

  新浪财经讯 12月4日消息,在外滩地王争夺案闹得沸沸扬扬之际,午间涉嫌跳槽SOHO反水的原证大谈判代表@汪先刚[微博]发布微博称感谢两位老板(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微博]和证大董事长戴志康[微博])出头为他证明清白。潘石屹转发了微博并称,“先刚,无论何时何地,要恪守诚实和正义原则。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汪先刚的微博原文为:最近复星在媒体上诬陷我在外滩8-1项目谈判期间违反职业操守,怀疑本人从证大转到SOHO的工作变动动机,还鼓动媒体对我进行人肉搜索,让我的家人和朋友为我深感担忧。我在证大服务了11年,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感谢两位老板出头为我证明清白,清者自清,请朋友们放心。

  此前,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外滩地王之争又陷入了口水战。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向媒体暗示,复星与证大等谈判不畅的原因是,证大的谈判代表汪先刚此人涉嫌反水。对此,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和证大董事长戴志康昨日在微博上双双否认。

  郭广昌暗示汪先刚反水

  此前,郭广昌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暗示复星与证大沟通不畅的部分原因是,戴志康很少跟郭广昌直接谈判,主要由证大首席谈判代表汪先刚来跟复星、SOHO谈,而汪先刚在此起到了微妙的作用。

  “事实上老戴跟我直接谈这个项目很少,主要由证大首席谈判代表汪先刚来跟复星、SOHO谈。他们签完协议不久,汪先刚就被潘石屹挖去做副总裁了,收入你们可以去调查。”他说。

  此便有媒体报道称,传言汪先刚跳槽到SOHO之后,薪水涨了将近4倍,年薪从120万涨到了450万。

  复星认为,汪先刚是证大这个项目的首席代表,证大向复星开出的42.5亿元的报价正是在他的主持下完成的,但是SOHO最终与证大等签约的价格却变成了40亿元,汪先刚为何跳槽可想而知。

  而郭广昌表示,这件事情直接导致他对和SOHO的合作失去兴趣,“一开始我还对SOHO价值观有期望,这个事情发生了,我可以说和他们价值观完全不合了。”

  证大SOHO今天双双否认

  郭广昌的这番言论引起了媒体的猜测。今天,潘石屹和戴志康在微博上双双否认此事。戴志康认为复星是混淆视听,他说,这个项目交易都是各方老板亲自定夺的,而汪先刚是在完成8一1项目交易后,证大才让给S0H0中国的,以便工作銜接。

  潘石屹也将矛头指向复星,斥责对方不要无中生有,捏造事实。“怎么又扯上汪先刚。戴总对8-1项目有感情,希望转让后能有一位熟悉情况的人来协调,安排汪先刚过来了。”

  另外,对于此前复星提出的希望SOHO卖出一部分股权,使得持股低于复星一事,戴志康反驳道:“50对50为什么不能合作,复星跟我们原来也是50对50。”他还表态,有关外滩项目的争斗不断升级,真是让社会笑话,不应该!

  双方掐架愈发激烈

  郭广昌此前在采访时提出,复星与SOHO停止合作的原因是因为双方的理念不同,在项目上无法达成一致。“潘石屹三大态度(项目应缩成社区商业、如果谈判不成双子塔楼一人一栋、谈判不成项目就停工)让复星警惕,”复星方面称。

  但是,潘石屹却认为,并非两者价值观不同,复星与证大和绿城谈了9个月没有成交是因为复星没有钱,并且复星很霸道一心想独占这个项目。

  “我们查阅了复星公开的财务报表发现,去年年底,借债538亿元,负债率高达116.6%。由此可见,复星的拖延和压价的根本原因是没钱。”潘石屹说。

  而前些日子,在法庭上,复星方面的律师强调了复星与证大约定的母协议即“顶层协议”,但也遭到了潘石屹的质问,“复星在媒体上大谈母协议,这个母协议是根本不存在的。复星你能拿出母协议让大家看看吗?”(晓峰 徐雯 发自北京、上海)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正接受中纪委调查
  • 体育火箭末节砍霍逆转湖人 热火负垫底队
  • 娱乐米雪曝绝密SM艳照 半裸酥胸展魅惑(图)
  • 财经专家称年底突击花钱3万亿消息不靠谱
  • 科技中移动李跃:将推自有品牌终端
  • 博客参选日本议员要多少钱 苦难放荡民国娼妓
  • 读书解密:党内谁最先主张"去除毛泽东思想"
  • 教育小学零花钱调查:六年级小学生攒6万元
  • 育儿女童幼儿园午休后死亡看护老师称无责
  • 张化桥:你究竟是股东还是捐款人
  • 刘远举:出租车减配丑闻别全怪在企业头上
  • 张明:警惕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 辜胜阻:均衡城镇化要两条腿走路
  • 如松:朱元璋从兴旺到衰败的过程
  • 管清友:新四化建设开启中国经济新周期
  • 太友:16万切糕案为何激起百万热议
  • 洪平凡:国际贸易附加值数据的经济意义
  • 陶冬:2013年全球经济展望
  • 叶檀:1950年的债券信用为何好于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