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基金成机构诉讼带头人 部分被套私募也将跟进
金证券记者 史亮
为了熔盛重工关于“中止”还是“终止”收购全柴动力的公告,全柴动力与上交所还没有沟通好,这桩万人瞩目的“豪华婚姻”再掀波澜。昨日,上海瑛明律师事务所向《金证券》记者证实,已接受重仓持股全柴动力的兴业基金委托,就熔盛违约收购的事情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首席律师陈瑛明强调:“股东们可以在取得中国证监会作出的对熔盛重工行政处罚决定后,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张民事损害赔偿。”
昨日,同样深套全柴动力的东方证券相关负责人也向《金证券》记者表示:“兴业基金带头诉讼,机构也会跟进。”
“中止”是文字游戏
昨日,《金证券》记者撰写的《上交所强令全柴动力停牌》稿件引起市场关注。《金证券》记者独家打探出正是由于熔盛重工借全柴动力发布的“中止”收购公告,引发上交所的不满,并要求全柴动力停牌,防止再次误导投资者,交代清楚到底什么是中止?
《金证券》记者获悉,全柴动力与上交所的沟通一直在进行。
而陈瑛明律师向《金证券》记者强调:“熔盛‘中止’用法语焉不详,再次误导投资者。”
8月17日,熔盛重工向证监会撤回“要约收购申请材料”。对此,陈瑛明律师解释称:熔盛重工是可以撤回收购请求的,但前提是其必须放弃或终止对全柴集团的收购。熔盛重工应以承担违约责任为对价拒绝履行与全椒县人民政府签署的《产权交易合同》。
至于是否可以与转让方全椒县人民政府私下达成谅解问题,陈瑛明律师认为,由于熔盛重工对全柴动力的要约收购,是因其收购全柴集团而触发,是其法定义务,谓之“强制要约收购”,法定义务不是想放弃就能放弃的。
时至今日,熔盛重工仍然不肯说明自身的意图,引发投资者的斥责。陈瑛明律师则鲜明地指出:熔盛重工一直有虚假陈述之嫌疑。根据熔盛重工此前发布的公告,投资者很容易得出结论:要约收购在进行中。此外,全柴动力、全柴集团、全椒县人民政府作为收购的信息披露义务人,也难逃其责。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直至2012年7月17日,熔盛重工才通过全柴动力公告其在重新考虑本次要约收购计划,正与转让方商讨延期可能性。至此,上市公司才提示本次交易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索赔金额或达上亿元
陈瑛明律师建议投资者:“可以就熔盛重工在这一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收购案中的虚假陈述行为追究其民事赔偿责任。”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熔盛重工此前支付的保证金有二份,一是支付给安徽省产权交易所的收购全柴集团100%股权的63000万元保证金;二是在发布《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的提示性公告前向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交纳的523890000元履约保证金。
由于《产权交易合同》早在2011年8月经商务部反垄断局和国务院国资委分别批准后即已生效,对于熔盛重工放弃收购这一根本性违约行为,全椒县人民政府有权没收熔盛重工已支付的竞买保证金。
虽然目前全椒县人民政府并没有披露信息称已经没收熔盛的竞买保证金,但是,陈瑛明律师认为:“全柴动力的投资者可以在向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对熔盛重工的民事索赔同时,并要求法院冻结熔盛重工在发布关于《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的提示性公告前向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交纳的523890000元履约保证金,以使今后法院的生效裁决能得到执行。”
至于具体索赔金额,《金证券》记者则注意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七章,虚假陈述行为人在证券发行市场虚假陈述,导致投资人损失的,投资者可以申请索赔的损失包括投资差额损失、投资差额损失部分的佣金和印花税。
在2011年二季度进入全柴动力的兴业全球基金目前浮亏过亿元,如此算来,光兴业全球基金索赔额度就在上亿元。
私募诉讼行动开启
一旦兴业基金诉讼正式启动,熔盛重工的赔偿将不计其数。昨日,《金证券》获悉,此前与兴业基金共同发起联名信的东方证券也将参与这次诉讼。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今年一季度仍然有一些新介入的机构尚没发话。比如长江证券。 今年一季度新进,持股313.03万股,一季度持股成本是14元/股左右,此后全柴动力股价一路下跌,最低只有8.6元/股,长江证券如果没有出逃,亏损额达到一半。
昨日,《金证券》记者向长江证券董秘办黄育文了解公司是否也会参与诉讼,不过,他并没有给予正面回复。
由于全柴动力、全柴集团均对此事负有责任,昨日,《金证券》记者向全柴动力的律师事务所——安徽承义律师事务律师唐民松、肖鑫询问相关情况,也没有得到回复。
昨日,《金证券》记者第一时间获悉,部分被套的私募也将向熔盛重工提出索赔。
今年一季度,全柴动力公布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中融增强36号、光大证券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均是私募持有人。其中,中融增强36号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信托计划,而是一家名为宁聚投资的阳光私募公司,而中融增强36号的另一个名字则是“宁聚稳进”。
公开资料显示,这间位于浙江的阳光私募,号称长期从事金融市场策略套利和量化投资的研究,以“立足市场中性,追求绝对收益,以低波动率获得低风险复利增长”为投资理念,其自创的多策略量化套利投资体系,从2006年至2011年期间为股东和投资人创造了超过10倍的累积收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