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奥能源突击中国燃气背后的巨人(2)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7日 04:16  21世纪经济报道微博

  从时间推断,这理应是王玉锁与国有垄断巨头抢食的第一例,而饶有兴味的是,最后新奥能源的管道终于成功进入中石油管道局内部,不仅于此,王玉锁与中石油管道局的关系也更为紧密。

  “后来王玉锁和中石油管道局上上下下的关系都特别好,新奥刚上市时来我们医院看病还经常鼓动我们买新奥的股票。”中石油管道局医院一名退休医师对本报记者说。

  这似乎是王玉锁以及新奥能源在能源垄断行业中夹缝突围的一个缩影。知情者称,借助与政府的良好关系,以及对政策的把握,新奥能源才能实现如今的规模,“当然,还有王玉锁个人的魅力。”

  本报记者了解到,廊坊市不少政府机关干部退休后均在新奥能源再上岗,而新奥能源与廊坊市政府的关系也十分紧密。

  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在此前廊坊市政府逐步把旧城的燃气改造工程交给新奥能源后,新奥能源在当地已经渐成气候,廊坊市随即给新奥能源划拨了近500亩土地,这也为新奥能源冲出廊坊提供了关键的现金支持。

  “王玉锁将其中300亩土地卖了,随后又拿着剩下的200亩土地去银行贷款,雪球开始越滚越大。”上述知情者说。

  1999年10月,新奥能源开始进军湖北,并和荆门市燃气总公司签订合作开发管输燃气项目协议。同年12月,新奥集团又先后于辽宁省葫芦岛和山东省聊城市注册燃气分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彼时聊城项目的负责人杨宇便是王玉锁从中石油挖过去的得意干将。

  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新奥能源的扩张轨迹中,另一个关键节点则源于曾让廊坊市政府颜面扫地的东方大学城巨额亏空。

  落户于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方大学城于1999年破土动工,占地1.1万多亩、建筑面积达165万平方米,但在修建完成后,2004年,东方大学城爆出高达22亿的巨额欠款。在廊坊市委、市政府为此焦头烂额时,新奥能源再一次扮演了“救场”角色。

  随后,东方大学城的债务重组拉开序幕,新奥能源和河北另一家地产企业荣盛集团成为了新东家。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新奥能源为此拿出了高达10亿的资金。“摆平这件事后,廊坊市又批给了新奥1000亩土地,新奥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真正地发展起来。”

  一名业内人士也指出,如今新奥能源旗下涵盖了能源分销、能源化工、生物化工、房地产等五大业务板块,作为民营企业,既从事垄断性极强的能源产业,又涉及城市基础建设,与政府维系好公共关系则是必然选择。

  “依靠这种模式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不止新奥一家,但开放式的企业文化是成就新奥的一个关键因素。”业内人士说。

  这一次,新奥又傍上了更为大牌的中石化。12月13日,新奥能源财务总监郑则锷表示:“与中国燃气董事会的接触仍在继续,如果一切顺利,交易或将在明年年中完成。”由于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已就上述并购启动了安全和反垄断的审批程序,郑则锷同时表示:“此次与中石化合作,我们对于审批的通过很有信心。”

  国家队凶猛

  新奥能源迎来了再次进入燃气行业第一梯队的天赐良机,但在它前面的,是两个更为强大的对手。

  一名同业企业高管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五大燃气集团中,中国燃气由于股权分散,高管内讧已经元气大伤,境外资本代表港华燃气近年来面临的竞争冲击也仍在延续,而“巨无霸”中石油旗下的昆仑燃气及依托央企背景的华润燃气则一路横冲直撞,四处布点。作为五大集团中唯一的民营企业,在资金实力、终端渠道、上游资源均不具备绝对优势的新奥能源则更具危机感。

  “并不仅仅新奥一家企业是夹缝求生,港华这几年也在忍气吞声,中石油在气源和管道等方面本身就有先天优势,华润又舍得砸钱,相比之下,新奥和港华不得不另寻出口。”上述企业高管说。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城市燃气格局中,除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外,国内大部分地级市也均已被瓜分。其中,港华燃气依托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阵地,占据了南京、武汉等省会城市,新奥能源则以华北为大本营,见缝插针,扩张触角也伸向了华东和华南。

  值得一提的是,昆仑燃气和华润燃气的凶猛架势依旧未减,于2008年8月成立的昆仑燃气仅仅用了三年左右时间就已拥有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覆盖近100座城市的燃气项目,建成(建设)城市管网3000多公里,供气能力达50亿方/年以上。

  此外,中石油旗下另一家企业昆仑天然气利用公司通过重组、整合、新建CNG项目,已在14个省区的50座城市,建成CNG母站34座、子站及标准站105座,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CNG运营商。根据中石油的规划,2010年3月由中油香港更名而来的昆仑能源将作为天然气资产整合的平台,包括昆仑燃气等资产都将整合至这一平台之下。

  中石油旗下的“昆仑版图”霸气外露时,让曾经的行业老大港华燃气和民企领头羊新奥能源头疼的另一因素则来自于华润燃气的“推土机式”扩张。

  一名与昆仑燃气存在项目合作的地方燃气公司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中石油携资源优势进军下游尚可理解,但华润燃气的多元化捆绑渗透则让燃气市场的竞争秩序更为混乱。

  “华润是央企背景,旗下又涵盖地产、医药、金融、能源等多项业务,很多竞标都是打着能源的幌子,最后吸引地方政府的却是竞标项目外的因素。”上述地方燃气公司人士说。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城市燃气的投资回报率并不高,基本维持在5%-8%之间,而且投资金额大、回报周期长,因此在决定进驻地方燃气供应市场之前,竞标企业都会对该项目的盈利预期等参数进行评估核算。

  “但华润就没这么谨慎,只要有项目就会去竞标。”上述地方企业人士说。

  华润燃气不分区域的“野蛮”生长也让其用户量大幅提高,四处撒网的扩张战略也将诸多地方城市的供气项目收之囊中,虽然相比而言,城市规模参差不齐,但绝对数量也一举超越了 “行业老大”港华燃气。

  11月2日,华润燃气发布公告,宣布与天津市国资背景的天津燃气集团签订合营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营公司,注册资本或为50亿元,其中49%由华润燃气以现金注资,余下51%由天津燃气以注入资产所有权权益的方式注资。

  但一个星期后,华润燃气再度发布公告,宣布将通过重组,将合营公司的持股比例由49%增至70%。

  与此同时,华润燃气对郑州燃气发起的八年收购战也还在继续,早在2009年,华润集团就曾向郑州市政府抛出投资总额超过2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获得43.18%股权后又通过收购拥有郑州燃气56.87%的股权,成为郑州燃气的实际控制人。

  然而华润燃气的强势扩张野心并不仅限于此,中投顾问研究员周修杰表示,郑州燃气在中原市场的地位举足轻重,加上河南在输气管道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因素促使华润集团加快全资控股郑州燃气的步伐。

  而面对昆仑燃气、华润燃气的多管齐下,以及新奥能源借助中石化的新一轮跳跃,“百年老店”港华燃气则似乎略显冷淡。

  港华燃气公共事务总监梁晓红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委婉拒绝了对国内目前城市燃气竞争格局的置评要求。

  “港华作为一家专业服务公司,我们只会做好自己。”梁晓红说。

  在资源高度垄断的能源行业,新奥能源虽然被借助央企余荫的昆仑燃气和华润燃气后起反超,但属于民间血统的新奥能源仍然具备强大的生命力,而这与其政经一体化的成长模式密不可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进入股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