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两故事护航H股IPO 舍两亿营收做互联网金融

2014年05月24日 07:20  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本文     

  本报记者 李新江 北京报道

  从陈东升首次对外宣称上市意向,至少已经7年时间。不断传出的IPO传言,使得泰康人寿不少老员工已经脱敏。不过眼下的种种迹象,却让他们笃信年内上市不再是空谈。

  5月19日,泰康人寿一位业务部门管理层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日前已经聘请某内资投行,对员工进行IPO的辅导。不过,这家投行是否担任泰康IPO的保荐人仍未确定。

  “你们应该知道,高盛肯定不会缺席。”目前,高盛为泰康第二大股东,持股占比12.02%,担任其保荐人在泰康亦有共识。

  此前中国人保、中国银河(06881.HK)两家H股上市,无论联席保荐人,亦或者承销团队阵容均十分庞大,国内投行谁将参与泰康目前尚无具体名单。

  更早些时候,已有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按照计划,泰康H股IPO将在下半年启动,采取类似银河证券H股先行的方式,A股上市计划将搁置其后。

  2014年一季度末,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对IPO时间表尚含糊其辞,时隔不久,在泰康长三角养老社区的公开日现场,其却抛出“快了,也应该快了”的言辞。

  七年之久,现在是否就是陈东升等来的最好的时机?

  与其它险资上市择时不同,尽管2013年,资金面吃紧内地险资获得一个井喷式的发展期,业绩数据的支持成为其顺利赢得投资人认可的基础。不过,这并未帮助内地保险股走出估值低迷的状态。

  泰康人寿在IPO前夕,抛出养老地产和互联网金融两个概念,或意在为其能够获得一个高的溢价认可保驾护航。

  IPO前夕被抛弃的两亿营收

  资本市场逢“互联网金融”概念便会躁动一番,或许让陈东升和泰康管理团队打了个“激灵”。

  4月15日,泰康人寿与奇虎360达成战略合作,宣布启动“安全启航”项目,并推出“飞常保”产品,打出免费航意险概念,保险期一年,保额100万元。

  “截至目前,刚刚一个月时间,已经突破百万用户。都是我们内部员工通过熟人推介,公司层面未曾做大规模的宣传推介。”五一节前,泰康人寿一位管理层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

  对于市场而言,这仅是一款免费的保险产品,不过,对于泰康人寿,则意味着这一块利润的损失。而且对于保险这一传统金融行业而言,一旦陷入“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其它险企接踵介入,极可能带来负面的多米诺效应。

  “每一年我们的航意险营业收入大约有1.5亿-2亿,对于我们的盘子来讲,占比并不是太大。公司也愿意拿出这一块的营收,拉动一批粘性客户。”日前,泰康人寿一位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

  目前,泰康人寿是内地未上市险企中总资产规模最大的一家,大象起舞,其IPO预期因此备受瞩目。而在IPO前夕,舍弃这块营收的目的颇耐寻味。

  根据其日前刚披露的2013年年报,2013年末总资产为4415亿元,当年实现净利润37.23亿元,同比增长39.38%。

  2013年度资金面持续紧张,货币成本居高不下,险企作为主要的机构投资人从中受益。2013年,泰康人寿实现投资收益214.91亿元,同比增长71.65%,这也是该公司2010年以来的最好水平。

  错过经营业绩的谷峰或时不再来。

  早在2011年,保险业整个行业出现业绩下滑,2011年保费收入首次出现负增长。泰康人寿受此影响,到2012年进入一个业绩低谷,2012年,泰康保费收入为615.8亿元,同比下跌9.4%。2013年的业绩爆发态势,或是泰康人寿选择启动IPO的背景原因。

  即便业绩迅速复苏,业绩只能作为护航泰康人寿IPO的一个因素。

  从这个角度看,让利背后或许酝酿着陈东升团队另一个维度的考量。

  按照上述泰康人士解释,通过免费险种吸引客户之后,泰康人寿可以藉此建立自己的大数据系统,通过客户的出行情况等信息,推导客户的工作性质和身体状况,并量身推送相关的保险产品。这有利于保险公司迅速摆脱银行和中介机构的阻碍,与客户建立直接的营销关系。

  按照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掌握的资料,这并非泰康人寿试水互联网金融的首个案例,此前,该公司推出“微互助”,通过社交平台实施熟人众筹式的互助投保,引起业内不少关注。

  两故事“护航”H股IPO

  2011年以来,经过一系列的股权转让,泰康人寿已经扫除制度上与原股东同业竞争问题,以及清理了信托资金持股,制度上的障碍基本扫清。

  彼时,陈东升曾对外宣称拟在三年内A+H股同步上市,A股市场堰塞湖的格局,使得A+H股难以成行,H股先行也成为目前IPO最可行的方案。中国人保和银河证券即是使用的这一策略。

  从同业的经营和股票市场表现,或许可以更明晰地看清泰康人寿面临的尴尬境地。

  由于2013年度险企经营业绩增长具有普遍性,很难为其带来高的市盈率预期。比如,无论已上市的中国人寿(601628.SH)、新华保险(601336.SH),亦或者尚未上市的生命人寿、安邦财险等业绩均出现迅速增长。

  但是,从目前的市净率和市盈率来看,已上市的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微博]、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市净率均低于2倍,市盈率在11-16倍,市场给予的溢价水平有限。从这个角度看,泰康人寿年内IPO受到的考验显然不容小觑。

  更遑论在国内险资发展过程中,过分倚赖银行、中介公司销售的格局,迟迟无法从根本上打破。

  尽管险资“互联网金融”相比公募基金领域而言,尚未引发巨大的行业洗牌影响,不过作为其中最早试水者,选择在IPO前期火速推出,或与这一概念在资本市场更受关注有关。

  股权清障、业绩上涨,以及互联网金融之外,养老社区则是泰康人寿为IPO讲述的另一个故事。

  拿地数量是香港市场对内地开发商赴港IPO的一个重要考量指标,目前泰康人寿自2011年以来,已经分别在北京昌平、上海松江、广州萝岗和海南三亚等拿下四块土地,合计70万平方米。

  相比互联网金融概念,泰康人寿在这个养老地产领域高调得多,对外宣称,未来5-8年,泰康将动用1000亿元保险资金建设养老社区。

  按照陈东升的说法,同时中国的保险资管还会转向管理财团资本,建养老社区泰康不需要依靠IPO去实现。不过从其经营脉络看,养老社区与IPO的关系仍耐人寻味。

  “这就是陈总为准备IPO讲的故事,传统的保险估值低,险企只有转型才会被投资人看好。”

  相比而言,养老地产以相对新颖的保险经营概念或许为泰康人寿撬开IPO高溢价发行之门,其“互联网产品”的经营,更像是一个应景之作,在泰康人寿转型模式的包装上,与养老社区有异曲同工之效。

  两个故事背后,机构入股成本较高,或倒逼泰康人寿不得不寻找更佳切入时机。此前传言高盛入股泰康的成本约8亿美元,收购泰康人寿12.02%的股权,按彼时的汇率,对应20元/股。一个可比的指标是,日前中远财务挂牌转让泰康人寿3346.875万股,折合每股17.02元。

  泰康人寿传出IPO至今,已有7年,所谓最佳时机,关键的正是寻找高溢价发行的机遇。(编辑 卜坚)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乌鲁木齐暴恐案告破4名暴恐分子被炸死
  • 体育汤杯中国12年首无缘决赛 尤杯女队进决赛
  • 娱乐刘强东初恋出席京东上市 奶茶妹妹祝福
  • 财经住建部:自主调控不等同放松限购
  • 科技迅雷提交招股书拟赴美上市
  • 博客黄佟佟:真人秀是女神许晴的天敌(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入学116公斤毕业减半 小胖妹变女神(图)
  • 梁建章:北京该不该严控人口
  • 谢作诗:限购令没走限降令来了
  • 天天说钱:2000点是A股的遮羞布
  • 江濡山:“非常时期”需要非常之策
  • 朱大鸣:不对称调控将让房价发生暴涨
  • 叶檀:内幕难求证 王亚伟时代结束
  • 易宪容:国内楼市旧式调控将寿终正寝
  • 慕容小散:鲁豫有约A股 福兮祸兮?
  • 曹中铭:举牌潮为上市公司敲响警钟
  • 徐斌:中国金融风险至今为止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