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轨需求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包括红筹公司等内地企业上市数目增加,其实反映了香港证券市场在过去十多二十年间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转变﹔在1993年,香港证券市场最大市值的15家上市公司中只有1家(中信泰富)属内地企业,至2003年内地企业己增至4家,时至今日,香港证券市场最大市值的15家上市公司中更有9家公司属内地企业。凡此均足证内地企业在香港市场日益重要的角色。”港交所发言人如是评价以红筹及H股模式上市的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地位的演变。
港交所更指出,中国企业以红筹方式赴港上市,背后还有更深层的考虑。“1978年内地实行经济改革,到了80年代末期内地各省市已有很多国有企业发展得颇具规模。随着内地经济继续开放,这些企业当时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企业若要再大步拓展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引进更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和人才;透过在证券市场上市引进资金,加强企业管理人才和制度将可以有效解决当时企业面对的难题。”
当时间走到90年代后期,中国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须逐步开放各方面的市场。此时内地企业为应付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竞争,不得不进行企业改革。“而在改革进程中,企业除却需要人才、资金外,亦要改革公司管治,确保企业无论在管理、营运、业务发展等各方面都达到国际水平,从而可跟国际的大机构在中国市场竞争。”
差不多20年过去后,以红筹模式赴港上市的众多中国企业,是否实现了其在不同时期的上市目标?港交所发言人回应称,“事实是随着越多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内地企业的发展已成为香港市场的焦点。在这些来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当中,有部分已成为企业典范,备受国际投资者推崇,并与投资者建立非常良好的关系。”
与之印证的是,在2007年红筹股整体成交量超过2.7兆亿港元,占当年股本金额总成交金额的16%以上。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