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香港上市盘点 国家累计投入超过4600亿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3日 10:43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李利明 北京报道 10月27日,建行将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这一天,在建行身上所有的投入与产出也将揭晓答案。 根据本报统计,在建行完成上市的过程中,国家为建行的累计投入超过4600亿元,净
如按建行最终的招股价2.35港元,那么从2003年12月30日以来,汇金公司(和建银投资)对建行的近1500亿元净投资最终获得了超过3800亿元的市值,溢价比例达到了155%。 这是一项成功的投资? 4200亿元净投入 始于2003年底的建行股份制改造,其财务基础是2002年12月31日建行-1332.06亿元的总权益。此前1998-1999年国家对建行进行了第一次救助。 1998年,财政部向建行定向发行了30年期面值492亿元的特别国债,所筹集资金用于补充建行的资本金。 1999年,建行向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出售了2500亿元不良资产,信达以面值2470亿元的十年期债券(年利率为2.25%)和30亿元现金进行支付。到今年6月底,信达处置不良资产的现金回收率为34.16%,假定这就是建行所出售不良资产的回收水平,即使不考虑相关的处置费用和资金的时间价值,信达(其背后是财政部)在收购建行的2500亿元不良资产时,向建行多支付了1646亿元。这还是一个保守数据。 两者合计,1998-1999年,国家对建行的第一次救助至少给予了2138亿元的财务支持。 经过这一次救助,建行的总权益仍然是负数。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计算,到2002年1月1日,建行的总权益为-1411.74亿元,2002年12月31日为-1332.06亿元。 2003年12月30日汇金公司对建行注资225亿美元,标志着国家对建行开始第二次救助。 只有令建行的总权益为零之后,汇金公司注资的225亿美元才能算作建行的所有者权益。除了把建行2003年的利润用于消化不良贷款损失、建行的资产评估增值141.60亿元之外,2003年12月31日,建行把面值1289亿元的不良贷款按面值的50%暂时出售给央行;2004年6月,信达从央行手中购得这笔不良贷款;6月30日,信达向建行支付了644.5亿元以清偿央行对建行的应付款项。同日,建行以其中的634亿元购买了同等面值的央行票据。建行这笔不良贷款的净市值是286.32亿元,出售不良贷款带来的权益增加是358.18亿元,这是央行为建行填补了358.18亿元的窟窿。 经过这些填补,汇金公司注资之前,建行的总权益仍然是-654.99亿元,中央政府同意对这654.99亿元的剩余累计亏损进行补充,利用建行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的利润以及所得税减免来清偿这笔国家补充款项。 2004年,建行税前利润511.99亿元,交纳所得税21.59亿元之后,净利润490.40亿元,其中的417.18亿元用于清偿国家补充款项的一部分;2005年上半年,建行税前利润317.43亿元,交纳所得税33.94亿元之后,净利润283.49亿元,其中的237.81亿元用于清偿国家补充款项的剩余部分。 清偿国家补充款项看起来是通过建行自身的努力来完成的,但是其中有政府给予建行税收优惠的因素。2004年,建行的所得税支出为21.59亿元,如果不享受税收优惠,这一支出将达到176亿元,建行少交纳了154亿元多的税收;2005年前半年,建行所得税支出为33.94亿元,如果不享受税收优惠,这一支出将达到112亿元,建行少交纳了78亿元多的税收。这样,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建行少交纳了232亿元的所得税,这也是国家对建行的财务投入。 粗略计算,2003-2005年,包括汇金公司注资在内,国家对建行的财务投入总计达到了2462.23亿元。 因此,从1998年以来,国家对建行股改的累计财务支持达到了至少4600亿元。这些支持最终体现为2003年底建行1872.05亿元(225亿美元)的总权益。考虑到汇金公司从建行的分红和出让股份的收入有370多亿元,国家对建行的净财务支持超过了4200亿元。 到2004年9月21日建行股份挂牌成立时,作为国有股权的代表,汇金公司和建银投资分别持有1655.38亿和206.92亿股建行股份,分别占建行股份总数的85.228%和10.653%。2004年底,建行总权益为1955.51亿元;2005年6月底为2009.40亿元。 股改之后,建行的财务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到2005年6月,建行的主要财务指标基本上达到了银监会《关于中行、建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的各项要求。 汇金回收370亿元 建行上市之前,汇金公司和建银投资通过分红和出让股权,也收回了370多亿元的投资。 2004年以来,建行三次向股东分红: 2004年,建行向股东支付了29亿元的股息,汇金和建银获得了27.81亿元。2005年上半年,建行向股东支付了1.68亿元的股息,汇金和建银获得了1.61亿元;在挂牌前一天,建行向所有股东支付了从今年7月1日到挂牌前一天共31亿元的股息,汇金和建银获得了25.35亿元。 建行的这三次向股东分红,汇金和建银累计获得了54.77亿元的股息收入。 通过向美国银行和亚洲金融出让建行的部分股权,汇金也收回了部分投资。 2005年8月29日,美国银行向汇金购入了174.82亿股建行股份,占全球发售前建行股份的9.0%,出价为25亿美元;淡马锡的全资子公司亚洲金融向汇金购入了99.06亿股建行股份,占全球发售前建行股份的5.1%,出价约14.66亿美元。 按照2005年9月1日8.0949元人民币兑1美元计算,汇金公司通过向战略投资者售让建行股份,共获得了39.66亿美元的收入,折合人民币321.04亿元。出售之后,汇金公司持有建行。 这样计算,国家在建行上市之前收回了375.81亿元的投资,累计净投入了大约4224亿元。 如果单纯计算汇金和建银对建行的注资,在建行上市之前,汇金公司和建银投资对建行的净投资金额为1496.24亿元,共持有1588.42亿股建行股份,持股比例为81.78%。 市值衡量:155%投资溢价 在10月14日公布的招股说明书中,建行初步确定向境外投资者发售26485944000股H股,超额配售的数量是3972890000股H股,占全球发售初步规模的15%。如果超额配股权未被行使,在全球发售之后,建行的股份总数是220716194000股H股;如果超额配股权被行使,全球发售之后,建行的股份总数是224689084000股H股。 到2005年10月20日,建行还没有公布最终的招股价格以及是否超额配售,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最终招股价格的确定会在10月25日前后。业内人士预计,建行的最终招股价格不可能达到2.40港元的上限,很可能是2.35港元,并且会超额配售。 按照2.35港元的招股价格计算,如果不行使超额配股权,建行发行H股的筹资金额是622.42亿港元,折合人民币648.06亿元;总市值为5186.83亿港元,折合人民币5400.53亿元;如果行使了超额配股权,筹资金额是715.78亿港元,折合人民币745.27亿元;总市值为5280.19亿港元,折合人民币5497.74亿元。 美国银行已经与建行协定,在建行全球发售中按发售价购入5亿美元的H股;亚洲金融也与建行协定,按发售价购入10亿美元的H股。如果按照2.35港元的招股价格,美国银行将再购入16.53亿股,从而持股总数将达到191.35亿股;亚洲金融将再购入33.06亿股,从而持股总数将达到132.12亿股。 如果超额配股权未行使,建行全球发售之后,汇金公司的持股比例为62.595%,建银投资的持股比例为9.375%,两者合计的持股比例为71.970%;其余美国银行的持股比例为8.670%;亚洲金融的持股比例为5.986%;上海宝钢、国家电网的持股比例都是1.359%;长江电力的持股比例为0.906%;其余的9.750%由其他海外投资者所有。 如果行使全部超额配股权,建行全球发售之后,汇金公司的持股比例为61.485%,建银投资的持股比例为9.209%。两者合计的持股比例为70.694%。其余美国银行的持股比例达到8.516%;亚洲金融的持股比例达到5.880%;上海宝钢、国家电网的持股比例都是1.335%;长江电力的持股比例为0.890%;其余的11.350%由其他海外投资者所有。 按照每股2.35港元计算,汇金和建银持有的1588.42亿股建行股份的总市值为3663.28亿港元,折合人民币3814.21亿元。与汇金和建银对建行的净投资1496.24亿元相比,不到两年,汇金的投资溢价高达155%。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认为,衡量国有银行股改的绩效,要看它们上市后市值的大小。从市值和投资回报的角度讲,建行的股改上市和汇金公司的投资都称得上很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