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信证券吕哲权:09年究竟有多少黑天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6日 10:59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践行创新突破“黑天鹅”困扰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吕哲权

  过去的一年,这是怎样的冬天?2008年的中国证券业,遭遇指数大跌、交易骤降,有人感叹寒冬已至,也有人怀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诗意,期待着下一轮的回温。

  冬天来了吗?统计表明,2008年证券业预计实现净利润600—800亿元,是除2007年以外前10年甚至15年的净利润之和,俨然是好收成的一年。

  气温骤降,感冒实属平常,引发高烧或并发症也是可能的,但经过三年治理整顿后的我国证券业整体状态,谅无大碍。

  2008年年末时分,我国证券业的体验温度,远低于实际温度,其温差来自何方?第一是预期,即2008年年初的预期、预算等离谱地落空;第二还是预期,2009年又会如何?

  2009年忐忑不安:

  究竟有多少黑天鹅?

  2008年我们遇到了太多的“XX年不遇”的事件。听说过没见过、或从未听说过等等的“黑天鹅”们(小概率事件),隐遁世间几十年后,密集地在这几个月内出现了。

  常人几乎是不可能预先感知黑天鹅何时、何地出现的。而事后诸葛亮可以说,不过是1929年后4年间的美国、1990年后10年间的日本。

  2009年会发生什么?如果是类似于1929年美国大萧条,查阅当年情景可知,到1933年有9765家银行关闭,约占银行总数的40%;1935年的银行贷款比1929年下降60%;GDP下降30%。

  我们当然可以乐观地期待人类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能够比过去更有效地处理危机。尽管如此,预料本轮金融危机的冲击将延续很长时间,而其强度,目前难以评估。

  基准困惑———

  向左走,向右走?

  在讨论证券业发展方向时,我们多年来把同业的先驱者们作为基准(benchmark)。现在,华尔街老师们惨败了,我们该向谁学习?

  中国与美国的同业,处在几乎极端的左右两端,面临截然不同的课题,中美两国的投行们,理所应当地需要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

  纵观近40年美国投资银行的时代环境与商业模式,从时期上可以分为:机构投资者时代(1968—1975年),创新的时代(1975—1987年),全球化、交易驱动的时代(1987—2007年),去杠杆化时代(2008年—-?)。美国投资银行上一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发展经验,依然是我们可参照的基准。

  华尔街五大投行,没有一家是败于中介本原的投资银行业务的。独立投资银行、综合性金融集团的中介性投资银行业务,仍将有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空间。

  吸取华尔街教训

  当我们从华尔街溃败的惊愕中平静下来,试图吸取教训时,发现从概念、文化上来总结很有意义,但从技术操作角度,则无迹可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