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核钛白(002145):投资风险不可小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8日 08:55 中国经济时报

中核钛白(002145):投资风险不可小视

  新浪提示:本文属于个股点评栏目,仅为证券咨询人士对一只股票的个人观点和分析,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新浪不保证其真实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沪深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何晓晴

  8月3日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的新股中核钛白(002145)首日涨幅达500.90%,其投资风险不可小视。

  首先,面临来自市场的风险。

  中核钛白由中核四零四公司的钛白分厂经债转股而来,主要生产金红石型钛白粉和锐钛型二氧化钛。公司生产规模虽然位列国内同行业前列,但面临的行业竞争压力不小。

  一是国内企业纷纷涉足钛白粉行业。到目前为止,我国钛白粉的实际年产量在3万吨以上企业的有5家,1万吨以上的厂家已达到27家,各类规模的钛白生产企业已超过70家,过去1-2年行业内新增产能达到35万吨。随着产能的扩大,钛白粉实际产量也随之上升。2003-2006年钛白粉总产量分别为43万吨、60万吨、70万吨和85万吨。

  虽然我国钛白粉市场的需求仍然向好,但产能增速过快,已经成为未来几年钛白粉市场运行的主要不利因素之一,今后几年市场竞争将趋于激烈。

  二是进口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我国钛白粉市场进口产品占据了较大份额,2004年进口钛白粉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3%,2005年占30%。由于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份额较大,其价格波动必然对国内市场及厂商产生很大影响。

  三是周期性影响不可避免。钛白粉是涂料、塑料、造纸等多种行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之一,钛白粉产品对上述行业的依存度较高,上述行业商业周期的波动与变化对钛白粉行业自身的商业周期造成很大影响,对公司盈利水平的稳定性带来一定风险。

  其次,公司潜在多种经营风险。

  一是主要原材料供应风险。钛白粉行业是高能耗、高物耗产业之一。在硫酸法钛白粉的生产中,每生产1吨钛白粉约消耗50%的钛铁矿2.55吨,98%的硫酸4.15吨。据粗略计算,每生产100万吨钛白粉就要消耗钛铁矿250-300万吨。

  近年来由于国内钛白粉产量的增长,出现了钛精矿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的局面。2004年,公司钛精矿平均采购价格比2003年上涨67元/吨,上涨幅度7.77%,增加成本333.32万元,占同期主营业务利润的5.09%;2005年,钛精矿平均采购价格与2004年基本持平;2006年,钛精矿平均采购价格比2005年上涨123元/吨,上涨幅度13.30%,增加成本1084.78万元,占同期主营业务利润的10.67%。

  二是运输风险。公司地处甘肃戈壁腹地,距离主要原材料钛精矿产地四川、云南较远,距离产品的主要销售地区华东及华南地区也较远。钛白粉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料、燃料和辅料,生产每吨钛白粉要运入工厂的运输量有近8吨,由于公司地域比较偏僻,造成原材料及产成品运输成本较高、信息相对闭塞等,相应增加了公司的生产成本。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导致公司原材料及产成品的运输成本较行业内一般企业高,加上近几年国内铁路货运价格的升高,对公司的盈利水平造成较大影响。运输成本出现逐年大幅度增加的情况。

  三是存货远多于一般企业。公司地处西北,距内地较远,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生产设备及备件都必须从内地采购,因为采购距离远,采购周期长,为保证生产连续、稳定运行,必须储备一定量的原材料及生产急需的备品备件。加之公司生产所需的许多原料为液体原料,如硫酸、盐酸、液碱等,储运不便,无法小批量采购,必须有充足的储罐储备。这样,就使得公司的存货金额一直较大,2006年末存货余额达11767.42万元。

  四是

能源、动力价格变动风险。公司所在地区为核军工基地,生产所需水、热均由中核四Ο四提供,生产所需电在2006年4月18日前由中核四Ο四提供,之后改由甘肃省电力公司嘉峪关供电公司提供。由于享受核军工基地的政策,2005年前生产所需水、电、热价格较低。但近几年国内能源价格的上涨对本地区能源动力价格形成上涨压力。2004年12月,公司所在地区甘肃矿区物价管理部门调整了本地区水、电、热的供应价格,从2005年1月1日开始执行。2006年4月18日起,公司的工业用电改由甘肃省电力公司嘉峪关供电公司直接提供,2006年7月1日起按市场价格进行结算,平均用电价格提高到0.42元/度。由于水、电、热涨价因素,对2005年利润总额的影响为2291.82万元,对2006年利润总额的影响为3074.75万元。从未来趋势看,国内能源价格继续上涨将不可逆转,势必对公司业绩持续产生较大影响。

  第三,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低。

  公司原计划使用募集资金投资的二期项目——年产1.5万吨金红石型钛白粉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由于发行上市进度未按计划完成,为抓住市场机遇,尽快扩大生产能力,公司通过银行贷款筹集资金,用于二期项目和三期项目建设。2004年10月,二期项目建成投产,2005年10月,三期项目建成投料试车。这些重要项目的建设占用了大量长短期贷款,从而使相关财务指标下降。公司2003年末流动负债总额较2002年末增长了14030万元,增长幅度达117%;2004年末流动负债总额较2003年末又增长13115万元,增长幅度达50%;2005年末流动负债总额较2004年末有所减少,但2006年末流动负债总额较2005年末又增长5509万元,增长幅度为15%。流动负债总额的持续增加致使公司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存在短期偿债能力较低的风险。

  第四,政策风险也应引起投资者关注。

  公司属国家“三线脱险搬迁企业”,根据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1】133号文件批复,“十五”期间(2001年—2005年)公司享受
增值税
“先征收,后返还80%”的优惠政策。2004年度,公司因增值税优惠政策所获补贴收入为1703万元,占该年度利润总额的53.20%;2005年度,公司因增值税优惠政策所获补贴收入为2186万元,占该年度利润总额的64.83%。根据2006年12月收到的财税【2006】166号文件,公司继续享受增值税“先征收,后返还60%”的优惠政策到2008年底。2006年度,公司因增值税优惠政策所获补贴收入为2269万元,占该年度利润总额的52.23%。如果2008年之后该政策不能延续,公司净利润势必大幅度下降。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