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四只破发股的前世今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1日 12:26 南方日报

  新浪提示:本文属于研究报告栏目,仅为分析人士对一只股票的个人观点和看法,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新浪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沪深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3月26日,“破发”这个尘封已久的潘多拉魔盒突然被打开,两天之内,中国太保中海集运中煤能源3只大盘篮筹集体沦陷,将A股弱市的恐慌激发到了极致。一时间,建设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神华等也“大厦将倾”,朝不保夕。幸好,上周五的一波反弹仿佛悬崖边的急刹车,让“破发危机”没有立刻蔓延开来。

  加上此前的中国国航,这4只“破发股”是如何走到这个地步,也是我们事后必须追究的。其实它们都有两个共同点:一、生不逢时;二、行业整体不景气。而它们的共同冤屈都是:表现都不算差,含恨“被破”。

  中国太保:我最悲情

  破发之旅

  上市首日跌破开盘价、率先破发、大盘反弹后还孤独地守在发行价之下……中国太保可谓是这轮跌势中“最悲情”的大盘蓝筹,什么坏事都让它摊上了。

  作为“名门望族”,还是“玩金融”的,中国太保亮相之前还算靠谱,它是A股市场上第一家以保险集团整体上市的金融股,也是继中国中铁之后第二只“先A后H”发行的股票。彼时基金公司、QFII等机构投资者参与询价十分踊跃,2007年12月12日,太平洋保险A股发行价敲定为30元。

  但出师不利,中国太保的7亿流通股挂牌上市,以51元开盘,当天仅报收于48.17元。进入2008年后,又赶上了保险股的一轮劫难,两个老大哥中国平安中国人寿距离高点的跌幅都达到了60%左右,而太保又“先天不足”,没往上涨多久就赶上了这一世道,虽然跌幅不大,但先破发的却是它。

  3月26日,随着3亿股的首发机构限售股份上市流通,中国太保终于没有逃过跌破发行价的命运,成为去年以来的第一只破发品种。虽然周末略有回涨,报收27.57元,但中海集运和中煤能源已逃出生天,目前仅有它还在发行价下坚守。

  基本面分析

  尽管遭此厄运,但机构普遍表示依然看好中国太保的基本面。

  此前,太保曾经发出业绩预增,净利润同比增长大于500%。东方证券保险研究员王小罡在破发当天表示,“太保跌破发行价并不能体现其真正的投资价值,公司基本面情况仍较好,我们对其估值仍维持在40元/股左右。”分析师们对太保的普遍估值基本在35元/股至40元/股之间。

  另外,太保曾明确表示,H股发行价格将不低于A股的发行价格,基于此,中国太保A股目前的二级市场价格达到45元/股左右,才可以保证其H股的发行价不低于30元/股的A股发行价。因此,能否顺利登陆港股市场,对于中国太保还是任重道远。

  中煤能源:我最不甘

  破发之旅

  才“玩”了一个多月,而且是市况最差的一个多月,就遭此厄运,中煤能源上下都很不甘心。

  “公司网下配售的解禁股5月1日以后才解禁,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机构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套里面吗?”破发当日,中煤能源的内部人士表示很不甘心,也很费解。

  中煤能源的来头也可谓不小,是我国第二大煤炭生产商,在世界主要煤炭上市公司中排名世界第三、中国第二,仅次于Peabody和中国神华。同时,中煤能源也是国内最大的煤炭设备供应商和最大的焦煤生产企业。

  但“上市恨晚”,备受追捧的场景在中煤能源在2月1日的上市首日并没出现。发行价为16.83元/股的中煤能源以22.20元/股的价格结束了“首日演出”,涨31.91%,多家机构首日就抛售,这是自2007年1月后新股上市首日的最低涨幅,随后这一记录被中铁建打破。

  随后整个煤炭股的整体滑坡,没能充分分享煤价上涨带来的利润。中国神华、西山煤电等都被腰斩,中煤能源表现相对稳定,但由于没赶上“原始积累”的好时光,还是在3月37日不幸被“大伙”拖下水。不过,上周五中煤能源回到了17.40元的发行价之上。

  基本面分析

  中信证券称,考虑到公司2008—2009年在产量上的较大提高,利润在未来两年仍能保持30%左右的增长水平,给予中煤能源2009年合理市盈率水平31—40倍,二级市场合理定价22.63—29.20元。业内人士表示,作为中国第二大动力煤生产商和最大的煤炭贸易商,中煤能源未来的成长性较高,大部分机构均看好其发展前景。

  中海集运:我最委靡

  破发之旅

  比起中国太保和中煤能源,中海集运在A股里“玩”的时间最久,但也最痛苦,最委靡,股价也接近“腰斩”,一名持有它的网友说:“11块买进后就天天跌,一点动静也没有。”

  其实,当初从H股回归,跟中国远洋、招商轮船实现“巨头会师”的时候,市场还是对中海集运有所憧憬。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集装箱运输公司,中海集运从发行伊始就广受市场关注。发行后总股本为116.83亿股,发行价6.62元。

  但是,从2007年11月2日起,航运股就被市场看淡,包括长实集团、和记黄埔与李嘉诚个人在内的长和系相继减持中海集运,持股数量都减少到5%以下,堪称“落井下石”。

  有市场分析认为,国际油价上冲,航运股的成本大增,反映航运业景气度的波罗的海指数也持续下滑,总体而言航运股的高峰期已过,再加上受美国经济衰退影响,世界航运经营环境比较恶劣,对市场信心影响很大。

  3月37日,中海集运在慢慢阴跌中终于破发,不过次日就升回发行价。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它比中国远洋的剧烈跌幅要小一点。

  其实对于“破发”,中海集运是有“前科”的。2004年中海集运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受制于大环境,居然两度调低招股市盈率。上市就破底,股价一度见低至2.6港元,甚至套牢了“四叔”李兆基。

  基本面分析

  业内人士认为,该股从长期看基本面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盘子太大,而且不是热点板块,所以遭到主力抛售。短期下跌空间不会太大。

  “中海集运的稳定增长是有保证的,”金元证券航运分析师魏芳表示,在未来3—5年内,中海集运应会维持平稳发展的势头。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