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山河智能:跳跃的精灵(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 17:00 《新财经》

  火车上的创新

  山河智能的自主创新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公司中是很突出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何清华。企业的技术创新大多是他亲自主持,并完成攻关的。

  但是,既要在学校教书,又要抓公司的技术创新和管理运营,身兼三职的何清华常常是“人在旅途”,很多时间都是在火车、飞机上度过的,记者不久前就曾在机场遇到何清华。

  长期的出差,对于很多人是疲倦和苦闷的,但年过六旬的何清华却不这么看,“旅途是一种放松”。在这种放松的氛围中,何清华常常能顿悟出很多技术创新的灵感。

  公司初创不久,为解决华东市场薄壁管桩压桩施工容易碎桩、破桩的难题,何清华在去杭州的火车上冥思苦想。突然他想到人们手握鸡蛋时,受力面越大越均匀,鸡蛋越不容易碎。那么,将夹桩设备与桩壁的接触点从4个增加到8个、16个不就行了吗?再加上楔块增压原理,由此想到了一种“多点均压装置”。运用到实践中,果然解决问题,并获得2001年专利优秀奖。

  对于旧城改造时靠近墙边的“边桩”和靠近墙角的“角桩”这类桩基础,普通型压桩机很难处理。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桩机的设计者们。在一次出差旅途中,何清华看到有人沿着床边爬上中铺,突然灵光一闪:能不能沿压桩机细长方向的一端布置处理“边桩”、“角桩”的设施?对,就这么干!于是按着这一思路确定方案,设计草图。通过实施,问题迎刃而解。

  正是何清华的这些技术创新,使山河智能高起点起步,成为一个真正靠自主创新技术发展起来的企业。何清华在火车上的顿悟,也使山河智能赶上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这个快速奔跑的“火车”。

  资本市场上的飙升

  随着国内工程机械市场飞速发展,山河智能最大的问题就是产能不足。怎么办?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定要以开放性的姿态为制造体系的尽快形成筹集资金。”但是,通过自我资金滚动、银行贷款、预收订金等方式扩大产能,只能是权宜之计。

  上市!这是解决企业资金瓶颈最有效的办法,何清华不仅赶上了工程机械发展的高速列车,他还要坐上资本市场这个“火箭”。

  2006年底,山河智能成功在深交所登陆,募集资金3.3亿元,有效缓解了公司高速发展的资金压力。在资金到位后,山河智能扩建了产业园,并通过技术改造投资将挖掘机产能提高到3000台以上。

  2007年,山河智能在二级市场上股价一路走牛。上市不仅“为宣传公司品牌,扩大影响起到了很大作用”,而且,作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何清华也频频亮相于各个富豪榜。

  何清华对财富的剧增看得很平淡:“办公司给我带来财富,这是实实在在的,但我确实没有特别激动的感觉,我也没时间和兴趣去消费什么。上市之后,我反而是感觉压力和责任更大了,想的是如何把企业做得更大一些,更好一些。”

  正是对于财富看得很淡,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我当时没想到那么多,这个给百分之几,那个给了百分之几,他们也没给我投钱,包括还给了学校一部分。”

  何清华坦言:“当时分些股份给关键人员是应当的,现在想到还是有些不够周全。我现在的股份是20%多,还是偏少了一点,在中国现实的经济条件下,创始人的绝对控股还是很重要的,股权太分散了不好。”

  记者手记

  在山河智能,大家都亲切地叫何清华“何老师”,他也最喜欢这个称呼。但是,这个老师有些“另类”,不仅自己创办了公司,而且还办得那么成功。

  这个“从小就喜欢创造一些东西”的何清华,总是做出一些惊人之举,“文革”时带领一帮知青创办了一个“乌托邦”,34岁跳过大学直接报考研究生,年过五旬自己创办公司,在火车上搞技术创新,在外资品牌霸占中国市场的情况是硬是要生产挖掘机……这个湖南人,有些特别!

  浸润着何清华的心血和思想的山河智能,也是个“虎子”。近年来,山河智能的成长远超过行业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76%,其2007年营业收入更是达到了12个亿。

  在群雄并起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何清华和他的山河智能值得期待。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