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正邦科技:立足江西立足饲料 走向养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6日 12:04 银河证券

  新浪提示:本文属于研究报告栏目,仅为分析人士对一只股票的个人观点和看法,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新浪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沪深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吴旭 银河证券

  投资要点:

  公司主营业务是畜禽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生产和销售、饲料添加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畜禽及水产品育种、养殖和销售以及肉及肉制品的经营、粮食收购。公司目前的业务还是以饲料为主,近三年饲料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8.7%、98.18%和97.13%,虽然略有下降,但是仍然占绝对主导地位。公司的生猪养殖业务虽然刚刚起步,但增长较快,未来可能成为公司的亮点。

  饲料行业是连接种植业、畜牧业及养殖业等农业产业链条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国饲料工业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与发展,已经建成了包括饲料加工业、饲料添加剂工业、饲料原料工业、饲料机械制造工业和饲料科研、教育、标准、检测等较为完备的饲料工业体系。饲料工业是我国农业工业化程度最高的部分。随着人们对绿色肉蛋奶类食品要求的增强,人们对养殖业、畜牧业乃至其上游产业 饲料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饲料业已经成为直接影响生物种群的保护、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行业。2005年,我国人均饲料消耗量只有60公斤,远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305公斤)。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制品需求将不断增加,国内饲料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04年,公司饲料产量排名全国第十位;2005年,公司饲料全国市场占有率为0.40%,排在正大集团、新希望家族系列公司及通威股份等之后,居第八位。公司在国内特别是在江西省及周边省具有较高的市场地位,在江西省局部地区市场占有率高达50%以上。

  公司猪料在原材料成本、饲养效果、饲料转化效率方面均与正大集团、新希望、正虹科技水平相当。公司的某些特定饲料品种,如江西崇仁麻鸡饲料、江西泰和乌骨鸡饲料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近期猪肉涨价失控后,中央除了短期对养猪进行补贴,还会出台进一步的长效政策。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在于改变目前散养为主的状态,发展规模养殖。公司充分利用自身在猪饲料方面的优势,将产业链延伸到下游,符合产业发展要求,未来有可能成为公司的投资亮点。

  公司此次预计募集资金约1.7亿元,投向五个饲料项目和一个生猪养殖项目,六个项目完全投产后,公司将新增收入12.3亿元,新增利润5500万元,我们认为新增项目收入规模比现有的规模增长130%以上,由于国内饲料市场竞争激烈,如此大规模的产能增长对公司营销能力是最大的考验。

  我们预测公司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47元,0.61元和0.92元。A股市场类似饲料公司的估值水平在07年动态市盈率40倍,08年30倍,我们认为公司的07年合理动态市盈率是40倍左右,合理价格为18.7元左右,作为中小板股票,上市首日的股价可能会远远超过其合理价格。

   一、公司简况

  1.1公司实际控制人是林印孙

  公司主营业务是畜禽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生产和销售、饲料添加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畜禽及水产品育种、养殖和销售以及肉及肉制品的经营、粮食收购。2004年,公司被江西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5年,公司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饲料工业十强;2006年,公司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机构”、“正邦”牌猪饲料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公司技术部被江西省经委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公司控股股东正邦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为江西正邦投资有限公司,2002年,正邦集团被国家农业部等九部委评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并于2007年4月18日通过了国家农业部等九部委的复核;2006年,正邦集团被江西省企业联合会及江西省企业家协会评为江西省百强企业第十位。

  公司发行后第一大股东为正邦集团,而林印孙持有正邦集团85%的股权,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1.2业务以饲料为主,生猪养殖刚刚起步

  公司目前的业务还是以饲料为主,近三年饲料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8.7%、98.18%和97.13%,虽然略有下降,但是仍然占绝对主导地位。我们注意到公司的生猪养殖业务虽然刚刚起步,但规模增长较快,未来可能成为公司的亮点。

  二、我国饲料行业的状况

  饲料行业是连接种植业、畜牧业及养殖业等农业产业链条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饲料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种植业的结构调整,带动了养殖、加工、医药、化工及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饲料行业的发展,提升了我国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水平,为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建设现代畜牧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饲料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减少了粮食消耗。我国饲料工业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与发展,已经建成了包括饲料加工业、饲料添加剂工业、饲料原料工业、饲料机械制造工业和饲料科研、教育、标准、检测等较为完备的饲料工业体系。饲料工业是我国农业工业化程度最高的部分。

  随着人们对绿色肉蛋奶类食品要求的增强,人们对养殖业、畜牧业乃至其上游产业 饲料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饲料业已经成为直接影响生物种群的保护、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行业。

  2.1我国畜牧业规模和增速空前

  经过2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畜牧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全国畜牧业总产值突破1.3万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4%,农民人均来自畜牧业的收入超过600元,约占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30%,一些畜牧业发达地区,畜牧业现金收入已占到农民现金收入的50%左右,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2005年,全国肉类总产量7743.1万吨,比2000年增长26.4%,年均递增4.8%;禽蛋产量2879.5万吨,增长28.4%,年均递增5.1%;奶类产量2864.8万吨,增长2.12倍,年均递增25.5%。

  2.2消费升级和食品替代是拉动我国畜牧业增长直接引擎

  经济增长。目前全国居民人均动物性蛋白摄入量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特别是占全国人口总数57%的农村人口畜产品消费水平更低。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发达国家动物蛋白消费量占蛋白摄入量的比重由30%上升到60%,我国目前还不到40%。2005年我国人均奶类占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104公斤的20%。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膳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求食品结构的多样化,对肉食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从下图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收入的差别直接导致了对肉类食品的消费量。今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将进入新一轮的消费升级阶段,农村居民的畜产品消费将进入新时期,新增城市居民对畜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将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食品替代。随着人口高峰、工业化高峰和城镇化高峰来临,耕地保护形势日趋严峻,粮食安全保障任务十分艰巨。据预测,新世纪我国人口将进入高峰期,到2025年人口至少达到15亿,耕地面积却要下降到低谷。因此,畜牧业在新的世纪里,就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不仅要改善人民食物构成,而且要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2.3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我国的畜牧业目前仍然是以分散经营为主,大多数农户技术水平低,竞争能力弱。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扩大。当前,畜牧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小规模分散饲养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饲养方式转变,畜牧业正处于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畜牧业进入了一个生产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的新阶段。目前实际上,我国的畜牧业近年来也出现了如下的趋势:

  畜牧生产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近年来,农业部根据不同区域资源、技术、市场和产业基础状况,优化要素组合,大力推进优势畜产品产业带建设。目前,全国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趋于合理,优势产业带逐步形成。13个生猪主产省猪肉产量已占全国的76.8%;肉牛产业带8个省区牛肉产量占全国的66.3%;肉羊产业带14省(区、市)羊肉产量占全国的80.5%;7个奶业主产省(区、市)牛奶产量占全国的62.2%;10个家禽主产省出栏家禽占全国的73.1%,禽蛋产量占全国的79.2%。

  畜牧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目前,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580多个,其中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占30%。畜牧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接近4万个。畜牧业规模化养殖不断提高,全国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肉鸡2000只以上、奶牛5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比例均比2000年提高十几个百分点。

  标准化养殖小区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各类养殖小区已突破6万个。在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生猪出栏率达13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每只存栏蛋鸡产蛋量17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公斤,奶牛平均单产约4200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00公斤。

  据调查,各类养殖小区约有76%能够规范使用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今年,农业部在山东、山西、黑龙江、浙江、河南、四川、陕西7个省,选择了20个奶牛和生猪养殖小区,实施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试点项目,先期重点建设粪便和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农业部还将制定《养殖小区建设与管理规范》,指导各地养殖小区建设,推进清洁养殖、健康生产。

  牧区饲养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近年来,牧区和半农半牧区逐步推行了舍饲半舍饲、季节性放牧、划区轮牧等养殖方式,饲草料基地建设步伐加快。截至2005年底,人工种草840多万公顷,改良草原1600多万公顷,草原围栏3800多万公顷,有20%的可利用草原实施了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2000多万头牲畜从天然放牧转变为舍饲圈养,带动了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2.4我国畜牧业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世界各国发展经验表明,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均在50%以上,我国与之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消费潜力看,占人口57%的农村人口的畜产品消费仍处于较低水平,消费增长潜力巨大,城市中的低收入人群和新转移进来的人口也有较大消费潜力。

  十六届四中全会号召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对农业和畜牧业的支持力度将会不断增大。

  《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畜牧业发展的目标是: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科技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畜牧业加速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形成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雏形,草原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到2010年,肉类产量达到8400万吨,年递增约1.6%;蛋类产量达到3000万吨,年递增约1%;奶类产量达到4200万吨,年递增8%;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饲料产量13100万吨,产值3400亿元。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畜产品种适度规模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场(户)的产品比例分别提高10个百分点。全国40%的可利用草原实施禁牧、休牧和轮牧,天然草原家畜超载由目前的36%下降到25%以下。

  三、食品安全问题有利于大型品牌公司成长在世界范围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食物供给链的延长,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变化,以及流动人口的增加,群发性食品安全事件也在不断增加,为食品安全的防范增加了新的压力。另外,产业结构变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给生产和生活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大压力的同时,食品产地、生产条件安全问题在不断增加,部分食品的生产源头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随着商品贸易量的增加,食品贸易量在迅速增长,由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纠纷在不断上升。

  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等有害物质,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时刻都有可能混入食品。随着食品生产和人们生活的现代化,人们对食品的消费方式逐渐向社会化转变,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范围急剧扩大,对人类的危害更加严重,每年食源性疾病(因食用不安全的食品而致病)导致全球数亿人患病,很多人甚至因此而死亡。因此,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公众健康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2000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食品安全决议》,制定了全球食品安全战略,将食品安全列为公共卫生的优先领域,并要求成员国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最大程度地减少食源性疾病对公众健康的威胁。

  若以某一配合饲料产品来讲,其安全卫生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如在原料方面,动物性饲料原料可带来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病菌,有些甚至带有天然毒素、病毒或疫病传染体’如疯牛病的主要传染源之一为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原料可带来各类药物残留、霉菌、毒素等。矿物性饲料可带来铅、砷、氟等有害物质。在加工方面,加入添加剂不当、工艺不良会造成化学危害;设备因素可造成物理危害。在贮存方面,仓储条件不良会使饲料发霉产生生物危害。

  我国最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呈现出上升趋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屡有发生,据卫生部提供的信息,2003年卫生部共收到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379起,12876人中毒,323人死亡,与2002年比较,重大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196.1%、80.7 %、134.1 %。这还不包括在我国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制度中,大量肠炎、痢疾等散发食源性疾病病例以及病毒、寄生虫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病例。据有关专家估计,我国每年实际发生食物中毒人数至少在20-40万人。据《中国青年报》2004年7月5日报道,根据一项调查,有82 %的中国民众担心食品安全问题,有超过90 %的受访者曾经在生活中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难怪有人说,每一次拿起筷子都是一次历险。

  我国正处在由长期食物短缺,转向食物相对剩余时期;由重点解决食物供需,转向主要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时期。人们在吃饱之后,进而要求吃好和吃得放心。

  2005年商务部组织的一次调查显示:城市消费者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大部分消费者愿意为保障食品安全支付少量的额外费用。据调查,城市消费者中,最关注食品安全的占71.8%,不关注食品安全的仅占0.6%;购买食品时首选质量的占30%,选择质量和价格并重的占61.7%,选择“价格优先”的仅占8%;80%以上的消费者认为超市食品安全状况好于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50%左右的高收入和中等收入阶层只到超市购买食品。农村消费者购买食品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价格优先”。据调查,农村消费者中,74.4%回答会适当考虑食品安全问题,但43.7%仍首选价格便宜。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农村居民的投诉率极低。据对南京市所辖的溧水县调查,93.4%的农民在买到有问题食品时放弃投诉,高于城市35.8个百分点。

  随着科学进步和人类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食品的安全卫生要求越来越严,人们普遍对食品的安全卫生问题极为关注,已将食品安全卫生由餐桌转向食品原料来源地(养殖、种植、天然等)。而饲料作为养殖的必备材料,其安全卫生已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畜禽产品或人类。

  就目前而言,在饲料中使用违禁药物、滥用色素、兽药残留和有毒有害物超标的现象时有发生,已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产生危害。而这些违规行为一般都是小厂家所为。随着今后监管日趋严格,人们支付能力提高而更加注重食物品质,我们认为在整个食品生产加工链中,大型规范的品牌公司将获得更好的成长机会。

  四、我国饲料行业增长前景看好

  4.1我国饲料产量增长很快

  “十五”期间饲料年均产量与“九五”期间相比,增长37.8%。“十五”期间饲料产品总产量年递增率为7.6%,而“九五”期间为7.1%,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2005年,我国饲料工业总产值与饲料产品总产量分别比2000年增长77.2%和44.4%。从饲料产品结构来看,2005年配合饲料产量比2000年增长31.2%,浓缩饲料产量增长100%,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增长86.6%。赖氨酸产量为33.6万吨,增长19倍;氯化胆碱产量24.5万吨,增长2.5倍;磷酸氢钙产量203万吨,增长2.0倍。

  目前,全国饲料企业按经济类型统计总数为15519家,其中国有企业487家,集体企业527家,私营企业8893家,联营企业408家,股份企业3776家,港澳台资企业155家,外商企业305家,其他类型企业968家。从业人员约51万人。

  可以说,饲料行业是农业行业中比较现代化和市场化的行业之一。

  国外饲料产业起源于二十世纪40年代,至2005年,全球市场容量为61,300万吨,达到1997年以来的历史最高峰。从扩展动力上来看,现在全球饲料行业的扩展大部分是基于人口增长不可逆转的趋势和发展中国家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这一发展基础与以往人均食物消费的快速增长大不相同,具有深远的意义。人均食物消费的快速增长在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曾极大地刺激了亚洲饲料产业的发展,主要动力的转变使得饲料行业的扩展较小地依赖现阶段的经济发展。

  2005年,我国人均饲料消耗量只有60公斤,远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305公斤)。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制品需求将不断增加,国内饲料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据专家最新预测,2007-2015年,我国饲料行业将取得长足发展。新一轮消费升级将增加对优质畜产品的需求,预计2007年饲料工业仍将呈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格局,全年饲料总产量将保持在亿吨以上。到2015年,世界肉制品需求将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特别是猪肉和禽肉的需求增长将进一步加快。这将促进添加剂,尤其是蛋氨酸和赖氨酸需求量的增加。2010年,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预计将达到38%。亚洲人偏爱猪肉,禽流感似乎促进了我国猪肉生产产业化的进程,进而促进了猪饲料的需求。预计全国2015年饲料需求量为21,723万吨,其中猪饲料为8,549万吨,占39.35%;肉禽饲料为1,195万吨,占5.50%;蛋禽饲料为5,203万吨,占23.95%;水产饲料为3,539万吨,占16.29%;反刍动物饲料为1,671万吨,占7.69%;其他饲料1,566万吨,占7.22%。

  4.2我国饲料产业仍有较大增长潜力

  饲料行业作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中间行业,前后端都有深厚的基础和很快的发展速度,我们认为我国的饲料产业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理由如下:

  饲料产品市场广阔。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膳食结构的改善,我国畜产品和养殖水产品消费市场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我国多数畜产品在国际上具有成本和价格方面的比较优势,只要加强扶持和监管,我国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潜力很大。畜产品和养殖水产品消费的不断增长必将促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目前畜牧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饲料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饲料工业的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畜牧业正处在以散养为主导的传统生产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积极推行适度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方式。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结合草原生态保护,逐步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模式。养殖方式的转变对饲料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饲料加工产品的需求将有大的增加,从而为饲料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饲料原料供应还有增加的潜力。我国饲料资源的增长潜力还很大。一是饲料粮有待转化。

  当前我国只有约四分之一的饲料谷物直接用于饲料加工,其他四分之三的饲料谷物由养殖场自行加工或农户直接饲喂,表明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二是粮食生产的潜力。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实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还将稳步提高;三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潜力。随着三元种植结构的不断推进,专用饲料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饲料粮生产的土地利用效率将显著提高,在耕地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饲料粮产量还可望大幅度提高;四是利用国际饲料谷物市场仍有空间。尽管国内玉米供给量逐年增加,但增幅小于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发展饲料工业已成为必然。饲料资源增长的巨大潜力为饲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秸秆等非常规饲料资源丰富。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每年可生产秸秆6亿多吨,综合利用4亿吨,还有2亿吨左右未被利用,已经利用的也是粗放的低水平利用。如果通过秸秆青贮、氨化、机械加工和发展全混合日粮等技术,将这2亿吨秸秆充分利用,生产草食动物饲料,可节约饲料用粮6000万吨,有效提高奶牛产奶量和质量,降低饲料和劳动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秸秆蕴藏着丰富的能量,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经过科学处理,可作为我国饲料的重要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棉籽饼、菜籽饼是非常规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棉籽饼脱毒等一系列非常规饲料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推广以及油菜籽双低品种的推广,我国大量棉籽饼、菜籽饼等非常规饲料资源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国有大量优质蛋白质的动物屠宰下脚料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既浪费了宝贵的蛋白质资源,又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每年生产的动物性下脚料资源超过800万吨,充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可生产优质蛋白质饲料400万吨,是我国每年进口鱼粉数量的4倍,折算相当于600万吨豆粕资源,对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优势日渐突现。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饲料工业已具备了“走出去”的优势。一是我国饲料工业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现代饲料工业生产体系。二是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优势,氯化胆碱、饲料级维生素A、C、D、E、K及B组维生素全部实现国产化,产品质量好,价格合理,A、E、C等饲料级维生素已占国际市场30-50%的份额,竞争力较强。三是我国的饲料机械生产技术和设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饲料加工设备出口量逐年增加,特别是实行“交钥匙”工程和优质的售后服务,深受东南亚地区的欢迎。四是一批饲料企业已经走出国门,开始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投资兴办饲料企业,具备了在海外投资办企业的经验。

  4.3饲料行业属于完全竞争性行业,企业的发展主要靠规模求效益

  我国饲料行业竞争激烈。2005年,我国年产万吨以上的大型饲料生产企业已发展到2,400多家,全国饲料总产量进一步增加到10,732万吨,占世界饲料工业总产量的1/8,连续15年排名世界第二,总产值突破2,742亿元;饲料企业为15,518家,比上年增加989家,增长6.81%。但我国大多数饲料企业规模较小,单个企业平均产能仅为1.15万吨/年、平均实际产量仅为0.69万吨/年。由于产能过于分散,我国饲料行业的大企业并没有获得足够大的销售收入比例和市场份额。

  经过长期的市场竞争,国内饲料行业逐步形成了目前以少数大型企业集团占据全国市场、部分中型企业占据区域性市场、大批小企业为补充的市场格局,其中正大集团、新希望及通威股份等大型企业集团的产品覆盖全国。根据全国饲料工业统计资料,目前以正大集团、新希望、通威股份为代表的前10位的饲料生产企业的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3%。

  4.4我国饲料将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尽管我国饲料行业整体增长较快,规模已经很大。但是,饲料企业整体素质与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还有差距。饲料企业散、乱、无序竞争的现象依然存在;企业管理水平较低,获得质量认证的比例小;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比例小;科技开发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低,竞争上处于劣势。我国饲料企业发展现状与“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2004年底,全国饲料加工企业达14,529家,比上年增长4.72%,其中年产1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70多家,较上年增长15%。2004年全国排名前10名的饲料企业生产的饲料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20.8%,排名前20位饲料企业的饲料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25.7%。

  随着饲料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化运作的不断深入,企业集团化整合速度不断加快。

  当前,全国年产1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157家。目前,全国排名前10位的饲料企业集团生产饲料产品为250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3%。一些大型饲料企业强强联合步伐加快,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集团化企业多数都是国家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链条覆盖了饲料生产、动物养殖、良种繁育、兽医药品和畜产品加工等各个领域,有些企业还实现了跨行业的生产扩张,在经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因此,随着行业发展进一步成熟,饲料业将兴起一股收购潮。这对于目前整体实力比较强的企业来说是很好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机会。

  从全球范围来看,2005年,全球前25位饲料企业的工业饲料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0%,前5位企业的工业饲料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这说明整个行业竞争十分激烈,产业集中度不高。相比之下,全球前5位的饲料生产国(美国、中国、巴西、日本和墨西哥)

  的工业饲料总产量几乎占全球总产量的50%。

  2005年全球前十强饲料企业产量如下:

  5.1公司行业地位靠前但竞争力一般

  2004年,公司饲料产量排名全国第十位;2005年,公司饲料全国市场占有率为0.40%,排在正大集团、新希望家族系列公司及通威股份等之后,居第八位。公司在国内特别是在江西省及周边省具有较高的市场地位,在江西省局部地区市场占有率高达50%以上。公司猪料无论在原材料成本、饲养效果、饲料转化效率方面均与正大集团、新希望、正虹科技水平相当。公司的某些特定饲料品种,如江西崇仁麻鸡饲料、江西泰和乌骨鸡饲料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正大集团、新希望、正虹科技、通威股份等是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均拥有阵容强大的技术队伍和研发机构,在畜禽营养、饲料营养等研究领域有明显优势。正大集团、新希望、正虹科技在乳猪代奶料、仔猪料、肉鸡料、肉鸭料、特种水产料(特别是虾料),通威股份在普通水产料领域位列前茅。另外,还有一些中小型企业在蛋鸡料、蛋鸭料领域中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在普通水产料方面,公司的技术与通威股份有较大的差距,产品成本与饲养效果都不及通威股份。在蛋鸡料、蛋鸭料方面,公司的技术与

福建省的大丰牌、
千里马
牌产品有一定的差距,产蛋率、原材料选用均不及后者。

  5.2生猪养殖业务可能成为亮点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猪业必须持续发展。根据发达国家养猪业发展的经验,由于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养猪户逐渐减少,养猪规模不断扩大是必然趋势,我国养猪业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

  江西省紧邻珠三角、

长三角,区位优势突出。珠三角地区原来是我国生猪生产重要地区,也是生猪出口至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地区的主要生猪生产基地,由于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环保原因,广东珠三角地区的猪场正在不断向北转移,江西处于广东北部,畜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日渐突现,养猪业迅速发展。

  育种中心为国家级种猪原种场,现具备年产纯种种猪0.7万头、断奶仔猪1.3万头的生产能力。育种中心的生猪产品分为纯种猪、二元杂种猪、商品断奶仔猪和肉猪,公司2003年末进入养猪行业,2004年生猪总出栏13,632头。2004年以来公司连续新成立建设了正邦农牧、安远正邦二家养猪公司,生猪出栏数量也迅速上升到2006年72,723头,年均增长率为217%,其中育种中心上升到16,865头。

  本次募投项目作为育种中心新增的一个独立原种猪场,计划从国外引进优质纯种种猪300头(其中“双肌臀”大约克母猪70头、公猪40头,长白母猪70头、公猪40头,杜洛克母猪50头、公猪30头),从国内优秀猪场引进纯种母猪1,000头(其中育种引进“双肌臀”大约克450头,其它场引进长白母猪450头、杜洛克母猪100头),并通过选育、扩繁,使原种场基础母猪群达到3,000头(其中“双肌臀”大约克母猪1,250头、长白母猪1,250头、杜洛克母猪500头),质量达到国内一流猪场的标准。

  我们认为近期猪肉涨价失控后,中央除了短期对养猪进行补贴,还会出台进一步的长效政策。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在于改变目前散养为主的状态,发展规模养殖。公司充分利用自身在猪饲料方面的优势,将产业链延伸到下游,符合产业发展要求,未来有可能成为公司的投资亮点。

  5.3公司发展模式相对稳健,营销管理有一定优势

  公司采用稳键的发展模式推进企业的发展:选定目标市场并做周详的市场调研 从距离目标市场最近的分支机构调运饲料进行探索性的市场开拓 在当地租赁饲料厂进行生产加工 购买土地、设备新建饲料厂。经过正式建厂前的试运行,满足在当地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和发展空间的前提下,再正式新建工厂。因此,该商业运作模式大大降低了新建工厂的运行风险。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均具备丰富的饲料企业经营综合管理经验,十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产、供、销等经营管理经验,已形成一整套生产、流通、销售体系。公司实行全员招聘、竞争上岗,采用“引进、培养、调任、晋升、派出”等多种方式,做到人尽其才,使人才使用效益最大化。企业针对不同级别、不同岗位建立了三级培训体系,不断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

  公司充分应用养殖业趋于规模化的发展态势,大力推进以“终端拉动”为导向的营销服务,将大量技术人员配备到各个销售终端,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技术推广体系,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了及时、高效的饲料和养殖技术服务及培训。这种培训不仅仅掌握了饲料需求的终端,形成了养殖户对公司产品的依赖性,并且掌握了一定的定价权。

  针对分散的养殖区域,公司建立了“四级”营销服务体系:

  ①专家型服务体系:由国内、省内知名专家组成服务团队,针对共性的服务需求,组织专门服务(区域性的新技术培训、疑难性问题的诊断服务);②专职技术服务体系:配合用户对专项技术的需求,组织专题培训与现场讲解,突破性地解决专项问题;③专业技术型营销队伍建设:公司营销人员大多数毕业于动物科学或动物医学及相关专业。2005年,公司招聘了400余名大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到营销队伍中,公司拟用3-5年时间,将营销队伍打造成当地支农的忠实培训师;④驻地服务队伍建设:公司充分发挥当地原农业系统基层兽医的力量,利用其在当地的人脉优势,使之迅速转变成公司在当地服务的重要力量。

  5.4成本压力大

  公司饲料生产加工所需原材料主要有玉米、小麦、鱼粉、豆粕、菜粕、麦麸、酶制剂、氨基酸、乳清粉等,除部分乳清粉、鱼粉等原材料通过控股股东正邦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上海正邦贸易代理进口外,其他原材料均由公司的采购部从国内统一采购。2004-2006年,公司饲料产品原材料成本分别占公司全部主营业务成本的92.15%、91.95%和92.89%。饲料产品主要原材料为玉米、豆粕、棉籽粕、赖氨酸和鱼粉,2004-2006年,上述五种原材料占本公司各年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分别为66.21%、62.27%和65.22%。其中玉米占各年主营业务成本的30.14%、24.58%和26.16%,豆粕占各年主营业务成本的23.36%、24.67%和24.94%,棉籽粕占各年主营业务成本的3.02%、3.01%和3.32%,赖氨酸占各年主营业务成本的4.23%、3.52%和3.21%,鱼粉占各年主营业务成本的5.45%、6.49%和7.58%。因此,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业绩状况将产生重要影响。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