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远洋:干散货船队将注入成最大看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6日 14:26 中信证券

  新浪提示:本文属于研究报告栏目,仅为分析人士对一只股票的个人观点和看法,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新浪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沪深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于军 中信证券

  投资要点

  中远总公司的上市旗舰和资本平台。主业涵盖整个集装箱航运价值链中的集装箱航运、码头、集装箱租赁和物流服务。于05年6月H股上市,本次计划发行A股不超过17.84亿股,募集资金约83亿元,主要用于扩建集装箱船队和收购物流业务。

  集运业务具有较强的波动性,对集运运价、燃料油价格和汇率高度敏感。

  2006年,集运业务的主营收入、营业利润占比分别为96.43%和18.4%。

  集运业务营业利润占比波动较大,2005年和2004年分别为63.3%和66.7%。该业务对集运运价和汇率高度敏感。

  集运业务盈利增长受益于运力规模扩张、运价和油价稳定。公司2007-09年的的集运运力增长分别为15%、15%和12%。预计未来3年集运运价将稳中略升,运价变动1%将影响公司净利润波动6.2%左右。

  码头投资收益将高速增长。未来3年投资收益年复合增长在30%左右。

  快速增长的集装箱租赁业务。到2006年底,佛罗伦拥有和管理的集装箱队达125万TEU,集装箱租赁业务占全球市场份额约11.9%,位居世界第三。未来3年将保持12%的年复合增长,平均出租率维持96%左右。..股价催化剂:干散户船队的尽快注入;集运运价的未来走势稳中有升幅度超出预期;油价稳中趋降超预期;码头收购等。初步测算,若干散货船队在08年注入,公司摊薄EPS可增厚100%以上。

  风险因素:主要是集运运价波动、油价高涨、以及人民币升值等。

  估值及投资建议:公司目前业务的合理投资价值为8.48元;若考虑干散货船队注入,合理价值为18-20元。预计上市首日定价区间在16-20元左右。若首日定价区间低于15元,投资者可积极介入。

  估值与投资建议

  发行价已经预期了干散货船队的收购公司A股本次发行的价格为8.48元/股,发行市盈率高达88.43倍(每股收益按照经

会计师事务所遵照中国会计准则
审计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2006年净利润除以本次发行后的总股数计算)。

  依据我们的盈利预测,发行价对2007年的动态市盈率为31.6倍,高于国内行业平均水平,股价的30%大约来自于干散货收购预期的提升。

  基于中国远洋的发行价,考虑中国远洋的业务结构,其中码头、集装箱租赁管理、物流业务等的估值水平要高于集装箱运输业务,以及公司收入和利润构成比例,目前的发行价已经充分反应了公司目前业务的估值水平。换句话说,公司的发行价基本就是目前业务的合理估值水平8.48元/股。

  公司最大的看点只能是来自于干散货船队的收购,若无收购,公司股价的表现非常有限,我们也没有收入分析讨论之必要。因此,公司的估值必然是基于收购干散货船队的,尽管中远集团没有给出明确的收购时间表,但是我们的分析只能建立在收购预期之基础上。

  基于干散货船队收购的估值

  当然,从合理和准确角度出发,分业务进行估值是有必要的。但是各项业务的同业可比标准难有合适的,且分业务估值也难以反应中国远洋提供完整集装箱运输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和优势。简要对中国远洋的综合估值市盈率确定。

  估值就是进行合理比较的学问。我们认为,中国远洋一旦基于干散货船队收购进行估值,可将其与中海发展进行比较估值。中海发展以干散货和油轮运输为主,而中国远洋以干散货和集装箱运输及其产业链服务为主,两者具有非常明显的相似性。同时我们对整个航运细分市场的看法是,干散货运输最景气且持续性很好,其次是油轮运输,最后是集装箱运输。目前集装箱运输运价触底反弹,且中国远洋集装箱运输产业链上还有集装箱租赁管理业务、集装箱码头业务、物流业务等,此集装箱运输产业链的估值应该好于油轮运输。因此,我们认为,中国远洋的估值水平可以略高于中海发展的估值水平。

  中海发展近一个月的最高价为26元,对应2008年EPS的动态市盈率为19.3倍。可以给予中国远洋收购干散货船队2008年动态市盈率20倍给予估值,基于文后计算所知,收购干散货船队后,中国远洋2008年的全面摊薄EPS为0.9元/股。因此,中国远洋的合理估值为18元/股。

  考虑到炒新的市场背景,干散货运输市场的行情火爆,干散货船队注入的确定性,以及可流通A股规模并不很大等因素作用下,中国远洋将有可能享受一定的溢价。

  预计上市首日定价区间在16-20元左右。

  若首日定价区间低于15元,投资者可积极介入。

  公司业务简介与公司定位

  中国远洋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其通过下属各子公司,为国际和国内客户提供涵盖整个航运价值链的集装箱航运、码头、集装箱租赁和物流服务。中远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和最具竞争力的从事集装箱航运、码头、集装箱租赁和物流业务的综合性企业之一,致力于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航运公司,成为一家业务贯穿航运价值链、为全球客户提供高品质服务的航运和物流供应商。

  集运、码头、集装箱租赁、物流等四大主营业务

  1、全资子公司中远集运,经营集装箱航运及相关业务。中远集运的船队共经营139艘船舶,总运力达399,237TEU,在全球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个港口挂靠,经营74条国际航线、12条国际支线、17条中国沿海航线及52条珠江三角洲和长江支线。

  2、子公司中远太平洋,经营码头业务。公司通过子公司中远太平洋经营码头业务。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远太平洋在全球投资经营24个码头项目,总泊位达115个,年吞吐量达32,791,713TEU,世界排名第五。

  3、通过中远太平洋下属的佛罗伦,经营集装箱租赁业务。截至2006年12月31日,佛罗伦拥有和管理的集装箱队达1,250,609TEU,集装箱租赁业务占全球市场份额约11.9%,位居世界第三。

  4、通过控股子公司中远物流(本公司直接持有中远物流51%权益并通过中远太平洋物流间接持有中远物流49%权益)提供包括第三方物流、船舶代理、货运代理在内的综合物流服务。

  募集资金投向

  包括16.8亿元收购中远总公司持有的中远物流51%的股权;约60亿元通过中远集运支付12艘在建船舶所需的资本开支;约2.2亿元通过中远集运投资堆场建设项目,约4.01亿元通过中远物流投资物流项目。

  公司定位:中远集团的上市旗舰和资本平台

  控股股东中远集团的重要承诺:上市旗舰和资本平台在本次招股意向书中,明确提到中国远洋是中远集团上市旗舰和资本平台,中国远洋将立足中国,面向全球市场,凭借市场经验和全球性优势,不断提升航运综合能力,拓宽物流服务领域,成为全球领先的航运与物流供货商。中远集团是国内最大规模的航运企业中远总公司是国资委管理的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之一,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远集团是中国最大规模的航运企业和世界第二大综合性航运企业。

  除中国远洋经营的业务外,中远集团目前还主要经营干散货航运、油轮及其他液体散货航运、杂货及特种船航运、船舶修理及船舶改装、船舶建造、提供船用燃油、金融服务、船舶贸易服务和提供海员及船舶管理等业务。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远总公司的总资产为1461.13亿元,净资产为481.63亿元,2006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87.13亿元。

  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远集团(包括中国远洋)拥有和控制各类船舶共715艘,合计4,219万载重吨。除由中国远洋自有和经营的集装箱船舶外,中远集团还拥有和控制干散货船舶407艘,合计3,072万载重吨,是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实力的干散货船队,在全球范围内为客户提供谷物、矿砂、煤炭、化肥、钢材、木材、农产品等货物的海上运输服务;拥有和控制油轮及其他液体散货船舶共47艘,合计404万载重吨,是中国最具实力的专业化油轮船队之一;拥有和控制杂货船舶和专用船队共117艘,合计197万载重吨,是中国主要的杂货和特种船队之一,可为客户提供从火车车厢、大型发电机组到海上钻井平台等各类货物的运输服务。

  中远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分别为中国远洋1919.HK、中远太平洋1199.HK、中远国际0517.HK、中远新加坡COSC.SI、中远航运600428.SS,以及参股的中集集团000039.SZ。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潜在收购对象分析:干散货船队将是最大亮点在招股意向书中明确提到,作为中远总公司的上市旗舰和资本平台,中国远洋董事会授权公司管理层对收购中远总公司散货船队资源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以推进公司综合航运业务的发展。

  集运市场将走出低谷,或有业绩惊喜的重要来源

  集运业务是公司重要的收入利润来源,具有较强波动性

  从公司2004-06年的收入、营业利润构成来看,集装箱运输业务是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基本占到90%以上,而利润贡献占比有较大的波动,主要是由于集装箱运输业务毛利率的大幅波动,因运价和油价的波动所致。

  集运业绩波动的敏感性分析:运价、油价、汇率集装箱运输业务有比较强的周期性,经营业绩波动较大。在运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运价波动直接影响了营业收入的起伏,燃料油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了运输总成本的变化,运价和燃料油价格成为了影响公司业绩波动的最主要因素。我们看到公司2004-2006年集装箱业务的收入和营业利润波动较大,2006年公司集装箱运输业务受到行业运价下降和燃料油价格高企的影响,营业利润从2005年的40.66亿元下降到3.55亿元。

  业绩对集运运价高度敏感,但随其他业务的增长而减弱

  以2006年为例,测算的业绩对集运运价的敏感性

  依据公司招股意向书的测算,“以2006年集装箱货运量进行测算,若2006年本集团集装箱航运业务单位TEU的平均运费收入每下降1%,本集团营业收入将下降3.32亿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变动的情况下,本集团年度净利润将减少2.82亿元,对应全面摊薄后每股盈利下降约0.045元。”此测算的总股本为620476万股,依此计算的2006年每股收益为0.197元。

  减少的净利润2.82亿元,占2006年净利润(含少数股东损益)的12.05%,占2006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的23.06%。

  可以看出,集运业务对公司盈利的影响重大,公司集运经营业绩对运价高度敏感,公司整体经营业绩更是对运价高度敏感。

  基于2008年集运假设,测算的业绩对集运运价的敏感性

  以2008年集装箱货运业务假设为基础,进行测算,若2008集装箱航运业务单位TEU的平均运费收入每下降1%,营业收入将下降3.39亿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变动的情况下,净利润将减少2.48亿元,对应全面摊薄后每股盈利下降约0.028元。

  由于公司收购物流业务,以及物流业务、码头业务和集装箱租赁业务的快速增长,若集运业务维持稳定,集运业务收入和利润所占的权重将逐步降低,公司业绩对集运运价的敏感性有所降低,且以后各年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但是公司业绩对集运运价仍是高度敏感的。

  业绩对燃料油价格也较为敏感

  以2006年为例,测算的业绩对燃料油价格的敏感性

  “以2006年燃油消耗量进行测算,2006年本集团年均燃油采购价格每上升1%,本集团营业成本将上升0.7亿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变动的情况下,本集团年度净利润将下降0.59亿元,对应全面摊薄后每股盈利下降约0.01元。”

  此测算的总股本为620476万股,依此计算的2006年每股收益为0.197元。

  减少的净利润0.59亿元,占2006年净利润(含少数股东损益)的2.52%,占2006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的4.82%。

  基于2008年集运假设,测算的业绩对燃料油的敏感性

  以2008年集装箱货运业务假设为基础,进行测算,若2008年年均燃油采购价格每上升1%,营业成本将上升0.8488亿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变动的情况下,年度净利润将下降0.679亿元,对应全面摊薄后每股盈利下降约0.008元。

  基于2008年集运假设,若集运运价降低1%,同时燃料油价格增加1%,公司的EPS将减少0.035元,占当年EPS的7.89%。

  业绩对汇率(人民币升值)敏感度仅次于集运运价

  由于中国远洋编制的财务报表以人民币为货币单位,而中国远洋大部分业务及经营(集运业务与集装箱租赁业务)使用外币结算,相当数量的运营资产同样以外币计价,因此人民币与外币间的汇率变动可能对中国远洋的资产价值和盈利造成影响。

  我国已实现了经常项目下外汇的自由兑换,并采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施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上升,截至2006年12月31日,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达到7.8087:

  1,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约6%。

  2004年,中国远洋合并报表的汇兑收益为4,025万元,而人民币汇率机制改变后,2005年和2006年,中国远洋合并报表的汇兑损失分别为4.6亿元和3.48亿元。

  以2008年公司经营假设和汇率(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为7:1)假设为基础,进行测算,若2008年人民币升值幅度提高1%(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为6.93:

  1),公司营业收入将下降4.48亿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变动的情况下,年度净利润将下降1.59亿元,对应全面摊薄后每股盈利下降约0.018元,EPS波动幅度约为3.98%。

  中国远洋一直致力于合理统筹利用多种金融工具控制汇率波动的风险,如采用远期结汇、外汇币种互换等方式及时锁定汇率风险。中国远洋各下属子公司根据自身业务流程,从业务前端着手,合理调整业务收入与成本支出、资产与负债的币种结构,并通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减少外币资金沉淀,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汇率波动风险。

  受益于运力规模扩张、运价回升和油价趋稳,集运业务将带来业绩惊喜

  公司2007-10年的集运运力年复合增长率为10.07%

  基于公司目前的船舶订单,以TEU计算的运力年复合增长率为10.07%,将为公司的集运业务带来运量的快速增长。

  集运运价触底反弹催生短期机会,是否反转仍待观察

  决定集运运价的因素比较复杂,基本很难对集运运价做出准确的预测,目前的预测主要还是考虑各航线的供需情况。

  预计全球运量需求增长仍维持9%左右。据BRS-Alphaliner统计,预到2009年初,集装箱船船队(以箱位计)年均增长率为14.9%。其中,2006年为16.6%,2007年为14.7%,2008年为13.4%。集装箱船净运力增长很快,集装箱船运力过剩的担忧刺激船运公司通过“杀价”来争取市场份额,尤其马士基与铁行渣华合并后,马士基为保持市场份额“杀价”尤为明显。

  经过了2006年的悲壮局面,船公司意识到稳定和提升运价才是大家共同发展和生存的根本。在2006年年底和2007年年初,主要联盟和船公司纷纷对主要航线的运价进行了上调。但是集运运价的长期企稳仍待观察。

  依据公司各航线的经营情况,结合各航线运价调整,对公司的集运业务收入预测如下:

  燃料油价格趋稳将降低集运总运输成本

  集装箱航运及相关业务的成本主要有以下几项:(1)集装箱及货物运输成本,主要包括货物费、中转费、租箱费和空箱调运费;(2)航程成本,主要是燃油费和港口费;(3)船舶支出,主要是船舶折旧和船舶租金;(4)集装箱航运相关延伸服务业务成本,包括陆路运输及其它相关运输费及支付予第三方航运公司的费用。

  受燃料油价格波动和港口费波动,航程成本波动较大,而其余3项的增长相对较稳定。

  码头、集装箱租赁、物流等业务将保持快速增长

  码头业务快速增长,未来取决于战略转变和投资速度

  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远太平洋码头的总泊位数目增加至115个,年处理能力达6,100万标准箱,其中,位于中国的码头项目总泊位数目为103个,年处理能力达5,430万标准箱。

  公司投资的码头近几年保持了快速增长,基于未来几年的全球经济贸易和我国经济发展和进出口贸易,预计我国港口吞吐量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行业年增幅将在25%左右。公司现有的码头吞吐量增长将基本保持与行业增长一致。

  码头业务发展依赖于战略转变和投资速度

  公司致力加强并突出码头产业,使之成为中远太平洋未来核心业务的主要盈利增长动力。将实施码头产业发展的四个战略转变:(1)由过去投资参股码头业,向投资控股经营码头业的转变;(2)由过去投资中国码头市场,向投资以中国市场为主,同时向全球市场发展的转变;(3)由过去以集装箱码头投资单元化,向码头投资多元化的转变;(4)由过去投资码头以追求利润为中心,向投资码头以追求码头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转变。

  公司将继续支持港口建设,未来三年计划每年投资约20个泊位,主要投资集装箱码头,以及散、杂、滚装等专业码头。

  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航运企业,在投资码头以及码头未来的成长保障,具有一定的优势。国内二级港口的投资需求较大,且相关码头的增长前景更值得期待,将高于行业平均增幅,尤其是干散货、集装箱、滚装等专业码头,这些专业码头的盈利良好。

  公司码头业务的发展取决于公司的投资战略转变和速度,以及运输业务、物流业务与码头业务的协调发展。我们认为,公司的码头业务值得期待和深入跟踪。

  集装箱租赁业务稳定增长:出租和管理并举,有效控制风险

  公司通过中远太平洋下属的佛罗伦经营集装箱租赁业务。截至2006年12月31日,佛罗伦拥有和管理的集装箱队达1,250,609TEU,集装箱租赁业务占全球市场份额约11.9%,位居世界第三。按类别划分,箱队中95.9%的集装箱为干货箱,3.3%为冷藏箱,0.8%为特种箱(如开顶箱及框架箱)。箱队的箱龄较轻,平均箱龄为4年。

  集装箱租赁及管理业务近些年一直表现良好,出租率远远好于行业平均水平,长期租赁占90%左右。

  目前,集装箱租赁和管理业务主要分为三个主要部份:

  (1)中远集运10年长期租赁,100%出租率,提供稳健的收入来源;

  (2)国际性客户长期和灵活租赁;

  (3)集装箱管理服务;

  在集装箱租赁业务方面,公司成功地完成策略性出售及提供售后管理集装箱服务,优化经营模式及资本架构,继续扩大集装箱租赁和管理箱队的市场份额,有利于本集团整体业务的发展。整体而言,这个均衡的经营模式,为公司提供稳定的回报和提高该项业务的投资风险管理能力。

  佛罗伦将会向买方按下列方法每年收取行政费:

  (1)根据长期租赁合约经营收入净额的4%;

  (2)根据灵活租赁合约经营收入净额的8%;

  (3)转售集装箱销售所得款项净额的2%;

  (4)根据融资租约及其它租约经营收入净额的2%。

  由于集装箱租赁属于资金密集型业务,近几年每20呎干货箱价格平均在2000美元左右。集装箱租赁行业属于一个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前五大租箱公司占有全球市场50%以上的份额。根据“Containerisation International MarketAnalysis 2006”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球集装箱箱量合共约23,170,000标准箱,其中集装箱租赁公司拥有约10,195,000标准箱,占全球总箱量之44%。包括公司在内的十大集装箱租赁公司经营和管理之箱量,合共约8,756,000标准箱,占该行业86%的市场份额。

  各类集装箱租金费率继续受到行业季节性周期因素、原材料价格和市场竞争状况之影响。由于集装箱租金费率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而集装箱管理收入相对稳定,公司采取出租和管理集装箱并举,可以有效的控制风险。

  随着航运需求的快速增长,预期船公司将继续订造新集装箱船舶,以扩展船队运力,对集装箱租赁和管理服务的需求进一步上升。预计公司自有集装箱未来几年将每年采购15万TEU,管理集装箱将有一定增长。

  物流业务的前景不可限量

  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中远物流(公司直接持有中远物流51%权益并通过中远太平洋间接持有中远物流49%权益)提供包括第三方物流、船舶代理和货运代理在内的综合物流服务。其中,第三方物流包括产品物流和工程物流业务,货运代理包括海运货代和空运货代业务。中远物流拥有遍及全国、辐射全球的物流、船代和货代服务网络。中远物流在内地29个省、市、自治区、香港及境外建立了400多个业务分支机构。同时,中远物流与国际40多家货运代理企业签订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协议,形成了功能齐全的服务网络系统。

  中国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物流市场。“十一五”时期,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而现代物流正向生产、建设、贸易等领域延伸,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的进一步扩大,物流需求的规模会继续扩大。

  公司未来三年将积极发展国内仓储、运输等核心资源,提高现代物流领域的业务能力,搭建国内现代物流业务操作平台和海外区域性物流平台,不断拓展和延伸物流服务,为实现全球物流经营人的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未来三年,公司计划经营仓库面积达到365.76万平方米,其中自有仓库面积105.26万平方米;经营生产用车达到10,000台以上,其中自有生产用车1000台以上。

  盈利预测与集运业务敏感性分析

  盈利预测假设及结果

  1、集装箱运输业务的运价和运量假设:

  2、集装箱运力(TEU)2007-09年的每年增幅分别为11.9%、14.25%和8.83%;

  3、未来每年的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为5%;3、燃料油(重油380CST)2007-2009年的年均价格分别为300、300和310(美元/吨);

  4、码头、集装箱租赁、物流业务收入每年增幅为25%-30%。

  集运业务的敏感性分析

  由于公司集运业务对集运运价、燃料油价格、汇率(人民币升值)高度敏感,公司业绩对这三项因素也高度敏感。前面对各项进行了具体分析,这里小结如下:以2008年集运经营为例,集运运价波动是最大风险因素,人民币升值波动的影响其次,燃料油价格变动影响较小。

  以2008年公司经营假设和汇率(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为7:1)假设为基础,进行测算,若2008年人民币升值幅度提高1%(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为6.93:

  1),公司营业收入将下降4.48亿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变动的情况下,年度净利润将下降1.59亿元,对应全面摊薄后每股盈利下降约0.018元,EPS波动幅度约为3.98%。

  风险分析

  由于公司收入占比在90%的集运业务是比较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受集运运价、燃料油价格、汇率变动的影响较大。公司的风险除了来自于宏观经济层面的变动,主要就是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集装箱航运业市场波动的风险。集装箱航运业务是同国际贸易和区域贸易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业,集装箱航运的需求取决于全球和地区的经济状况、汇率变化、贸易发展和运输模式转变等多方面因素;而行业整体的供给能力即运力由全球集装箱船队的船舶数量及载货量、航线调配、新船交付和旧船废弃数量或转为其它用途的状况决定。由于行业需求的变化难以准确预测,而船舶建造需要一定的周期,使行业运力的调整滞后于需求的变化,导致集装箱航运业短期供需状况有时处于不均衡的状态。一旦行业出现运力过剩,行业运价通常下降或装载率降低,将对集装箱航运公司的盈利状况造成负面影响。

  2、燃油成本变动风险。燃油费支出是本集团最主要的成本项目之一,船用燃油价格的波动会对本集团的燃油费支出,进而对本集团的财务状况产生较大影响。船用燃油价格同国际

原油价格密切相关,国际原油价格取决于政治和经济因素。

  3、汇率波动风险。由于公司编制的财务报表以人民币为货币单位,而公司大部分业务及经营使用外币结算,相当数量的运营资产同样以外币计价,因此人民币与外币间的汇率变动可能对公司的资产价值和盈利造成影响。

  4、船舶航行风险。远洋船舶在海上运行时,受到多种海上特殊风险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包括台风、海啸、海盗、恐怖事件、战争和罢工等,这些风险可能对业务运营造成影响,并可能给公司带来损失。

  收购干散货船队的模拟测算

  中远集团目前拥有和控制着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实力的散货运输船队,拥有和控制干散货船舶407艘,合计3,072万载重吨,其中巴拿马型和灵便型船队规模均居世界首位,合计达200多艘。中远集团还是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实力的干散货船队,公司运力占全球干散货船队的8%左右。中远散货船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为客户提供粮食、矿砂、煤炭、化肥、钢材、木材、农产品等货物的海上运输服务,航线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个港口。多种不同的船型,以及精湛的船舶营运水平,能够满足客户各种不同需求。

  中远集团旗下主要由5家航运公司在经营干散货运输:(1)中远散运;(2)

  青岛远洋运输公司;(3)厦门远洋运输公司;(4)中远(香港)航运有限公司,中远香港的全资子公司;(5)COSCO (Singapore) Pte Ltd,中远投资(新加坡)的全资子公司。

  由于缺乏中远集团干散货船队的相关经营数据,只能对干散货船队收购做大致的分析。

  1、干散货船队的净利润估计:2007年为70亿元,2008年为80亿元。

  依据中海发展去年收购的42艘、140万载重吨干散货船舶,06年的净利润约为7亿元,当年的DBI指数平均为3000点左右。预计2007年的BDI指数年均将在4500点以上,依据中远集团自有的干散货船舶近1300万载重吨,估计2007年干散货船队贡献的净利润约为60-80亿元人民币。

  目前的各个细分航运市场,我们最看好干散货运输,认为未来的供需趋于均衡,运价将比较坚挺。中远集团的干散货运输的净利润未来几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应该问题不大。

  2、干散货船队的评估值估计:500亿元左右。

  干散货船队目前的账面价值约为210亿元人民币。依据目前二手船交易价格,预计船队的市场价格大约500亿元人民币。

  以上估算的中远集团干散货船队2007年和2008年的ROE分别为14%和16%,低于以干散货运输为主的中海发展。说明以上估计基本是偏保守的。

  3、定向增发收购干散货船队的模拟测算:增厚效应显著3个重要数据的基本假设:(1)假设增发价格为12.5元/股;(2)假设船队资产评估值为500亿元人民币;(3)假设该船队2008年贡献的净利润为75亿元。基于2008年公司业绩的模拟测算。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