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华立控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14:31 《新财经》 | |||||||||
通过资产置换,华立控股(资讯 行情 论坛)的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进一步清晰了,但妨碍其发展雄心的重大挑战依然存在 “医药帝国” 2005年7月5日,华立控股(000607)和昆明制药(600422)同时发布了重大资产置换公告
此番资产置换的引人注目之处,是华立控股全面退出了仪器仪表行业。这家号称“中国最大的电能表生产厂”的公司,四年多来一直努力向生物制药转型,至此终于尘埃落定。 通过这次资产置换,置入华立控股的资产主要是华立集团持有的医药类上市公司股权,涉及金额约为41408万元。对于在生物制药领域野心勃勃的华立控股来说,新注入资产无疑大大增强了筹码。 昆明制药是云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制药企业,也是云南医药行业经济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公司以开发云南独具特色天然药物产品为主导发展方向,先后开发了30多个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天然药物新产品。公司独家生产的国家一类抗疟疾新药蒿甲醚系列产品,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荐。近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11%左右。 而武汉健民作为国内知名的中成药生产商,拥有全国驰名商标和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公司“龙牡壮骨颗粒”、“健民咽喉片”等拳头产品突出。近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8%左右。 此前,华立控股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青蒿素供应商、国内最大的紫杉醇供应商和国内惟一合法的工业用大麻种植业者,形成了以青蒿素产业、工业用大麻产业和紫杉醇三大稀缺性植物资源产业并进的医药产业格局。 根据未来产业发展的定位,华立控股希望能在医药产业加速发展,其中植物药和中成药成为公司双拳出击的重点。相比业绩下滑的华立仪表,昆明制药、武汉健民优良的医药资产显然有着更多的吸引力,而此次获得的14552.90万元资产置换差额资金也将用于发展医药产业。 华立医药产业的总平台 “此次重组置换搭建了华立医药产业的总框架,而下一步跟进的产业全面整合将对华立医药产业至关重要,而产业整合中的重点是产业结构整合和青蒿素资源整合。”在采访中,华立控股董事长汪诚对《新财经》说。 目前,华立集团下属三家医药类上市公司都仅拥有整条医药产业链的一部分。华立控股主要从事种植、提炼提纯原料药业务,同时还有一些植物处方药的生产销售业务,昆明制药主要从事植物处方药、OTC药的生产和销售业务,武汉健民则从事中成药的生产销售。三家之间缺乏统一的品牌、研发平台,且存在着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 汪诚向《新财经》指出,此次股权整合后,华立控股成为华立医药产业的总平台,统筹规划华立医药产业的发展,这是第一层次的整合。在此基础上,将把华立控股与昆明制药青蒿素产业现有的全部资产整合起来,以建成世界上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青蒿素及制剂的专业公司。这是对于青蒿素产业第二个层次的整合。而为了实现青蒿素产业的总体整合,就需先在华立控股、昆明制药内部对青蒿素相关资产进行整合,各自先在内部把与青蒿素有关的股权和资产整合到一起,这是进行相互之间整合的基础,是第三个层次的整合。 在青蒿素整合的具体步骤上,将首先从销售渠道的整合入手。由于青蒿素的生产性资源目前分散在华立控股、昆明制药内部,直接整合有一定难度。由华立控股和昆明制药各自成立销售公司,然后以双方销售公司合并成立股权比例对等的合资公司,统一对外销售,然后将其他资产分步放入该公司中,最终实现全部青蒿素资源的大集中,成为世界最大的青蒿素专业公司。 据汪诚透露,接下来还要进行管理整合、营销整合、研发整合、采购整合、品牌整合直至最终实现生产整合。整合以后,以华立控股为核心的华立医药集团轮廓已逐渐清晰,年销售额预计将超过40亿元。汪诚强调,华立控股收购昆明制药后,不会改变昆明制药现有管理架构,现有主要高管层不变,昆明制药仍将继续按原计划进行经营,现有业务、员工均不会进行调整。 汪诚表示,在华立医药产业内,通过华立控股的统一协调,将可以避免同业竞争,形成协同效应,并将华立打造成世界上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青蒿素专业公司。整合的最终目标是以青蒿素产业为核心带动整个华立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实现国际化,成为中国业内最优秀的医药企业和世界级的植物药、中药制造企业之一。 对短期业绩影响不大 根据华立控股2004年的公开资料,此次置出资产和置入资产的盈利有不小差异,是否会影响华立控股的短期利润? 对此,华立控股董秘熊波向记者表示,由于公司置换出去的是华立仪表76.77%的股权,而置换入的是昆明制药29.34%的股权以及武汉健民4.01%的股权,另有1.5亿元左右的现金,因此,从2004年年度报告体现的投资收益而言,投资者存在这样的担心也可以理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2004年的业绩只是代表过去,并不能反映2005年的情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昆明制药的成长性比华立仪表高,2005年,上述资产的利润贡献差异会进一步缩小。而且由于置换需经证监会和股东大会批准,实际交割日接近年底,按照协议约定,交割日之前所产生的利润都属于原股东享有,因此,该置换对于华立控股2005年的利润几乎没有影响。 相对于短期影响,熊波更倾向于看好置入资产的成长性。他表示,事实上华立控股近五年来重点一直在从仪表产业向医药产业转移,主要是考虑到医药产业具有更好的成长性。华立仪表作为一个效益相对稳定的产业,凭借其稳定的盈利能力和丰厚的现金流,为公司培育医药产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相比较医药行业,仪表行业的成长性稍逊一筹,这对上市公司的股东而言是不能满足的。目前看来,华立控股的医药产业可能规模和效益与仪表产业差不多,但是医药产业发展空间更大,更加具有前景。而且从历史上看,华立控股自有医药产业的增长性就非常高,发展得也很快。所以,相信投资者能够从华立控股的产业转型中得到长远利益。 华立控股的仪器仪表业绩已经出现下滑,但是2004年,青蒿素产业全年实现销售毛利5655.43万元,较2003年增长了98.35%,成为公司增长最快的业务。 据公司董秘熊波介绍,从2000年起,华立集团通过在这一领域有计划有步骤的收购兼并,已经成为此领域毫无疑问的龙头企业,建立了全球最为完整的从种子培育、种植、成药、研发到国际营销的产业链。华立医药产业旗下已经集聚了目前国内青蒿素产业方面尖端的专业人才,积累了在整个产业链上各环节运作的丰富经验,国际合作也已走在前面。华立医药产业在青蒿素产业上是先行者,这种先发优势有望使青蒿素成为华立医药产业未来2~3年主要的利润增长点。 掌控青蒿素产业链 青蒿素是华立控股最看重的业务,与未来的光荣与梦想息息相关。“青蒿素是第一个真正得到全球公认的中药产品。”华立控股董事长汪诚对《新财经》强调说。青蒿素是中国惟一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可的按照西药标准研究开发的中药,作为中药制剂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家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 在过去四年里,华立控股打造出一条完整的青蒿素产业链。公司2004年进行了一系列的医药企业收购行动。先后出资约1.7亿元收购嘉兴市南湖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工业用大麻有限公司、重庆美联制药有限公司、洪雅美联曼地亚红豆杉种植有限公司、北京永正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同人泰公司及北京惠之瑞医药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的相关股权,从而基本完成了公司整个医药产业的框架构建工作。 华立的策略是从原料入手,汪诚说:“目前在中国,我们掌握了90%以上的青蒿素原料,华立集团控制了中国青蒿素产量的80%以上。” 而由于青蒿素全球销售看好,加之青蒿素的生长特性,入夏以来,全国各药厂对青蒿资源的抢夺战提前开打。“青蒿素的原生植物是黄花蒿,是中国特有的植物,虽然目前越南、印度和非洲一些国家也开始种植,但绝大部分青蒿资源仍集中在中国。要达到工业化提炼的经济要求,就必须保证青蒿草中青蒿素的含量不能过低,而含量高低是由种植地的气候与水土决定的,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种植青蒿草的。”华立控股董秘熊波表示。 据青蒿主产地重庆丰都县统计,从6月初以来,成都三奇、上海复星等近10家药厂,都已进入产区争抢青蒿。青蒿素行情从去年的3000元/公斤飙升至7000元/公斤。华立控股年报显示,由于控制上游种植资源,其青蒿素业务毛利率达到59%。华立集团占据了世界上青蒿素原料药80%左右的市场份额。 华立控股的期望是,打造一个“世界上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青蒿素帝国,目标直指未来全球每年高达15~20亿美元的青蒿素市场。 开弓没有回头箭 今年年初以来,青蒿草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从2003年年底的每公斤2~3元一路上涨到目前的每公斤6~8元,上涨幅度达到300%以上。在上游产品价格暴涨的推动下,青蒿素类药物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价格也有20%以上的上调。 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去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预期全球对青蒿素类药物需求大幅增加的预测推动。非洲大陆的疟疾卷土重来是促使世界卫生组织加大采购力度的深层次原因。在许多非洲疟疾流行的国家,治疗疟疾的传统药物的耐药性不断提高。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青蒿素类药物的联合用药治疗疟疾,这样可以缩短治疗时间、降低耐药性产生的机会。从而青蒿素类药物在未来将取代传统治疗疟疾药物,需求量被迅速放大。 长城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但朝阳先生指出,青蒿类药物公司成为扩容市场的受益者必须跨越两个门槛,首先是取得世界卫生组织的青蒿类药物认证,获得预供应商资格;其次是具备产能扩张的能力。青蒿类药物产品的产能扩张与生产设备、技术等因素关系不大,主要是与青蒿素类药物原料的种植量相关。 从竞争对手角度讲,复星医药进入青蒿素类药在时间和速度上均比华立控股“落后一拍”。不过, 2003年12月,复星医药对桂林制药厂增资7836万元,取得了60%的绝对控制权。而且2005年1月22日,桂林制药接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正式确认函,确认桂林制药核心产品青蒿琥酯片和赛诺菲版青蒿琥酯片已通过了WHO对其进行的GMP复查,成为国内惟一通过WHO复查的青蒿素类药物生产厂家。 在青蒿素产业链上游,汪诚认为已经控制了超过80%的原料药,但青蒿素是一年生植物,在我国适合种植的地方多,所以,华立不太可能垄断其种植环节。而在下游,华立控股目前还没有进入WHO的采购目录,只是为瑞士诺华的该类产品提供原料药;昆药则已将其海外市场开发权转让给西方公司(10年前诺华与昆药已经签下的协议),由诺华负责昆药开发的青蒿素药品在欧美市场的注册和销售。也就是说,华立能否从“原料商”蜕变为“供应商”,这本身也是个未知数。另外在青蒿素产业的销售网络和核心技术两方面,华立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汪诚告诉《新财经》,华立控股将集中资源和精力发展特色资源药物、植物药以及中药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特色优势的医药产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司医药产业优势,努力发展成为中国业内最优秀的医药企业和世界级的植物药、中药企业之一。 对于承载了华立集团医药帝国梦想的华立控股来说,开弓是没有回头箭的,只有在逆境中更加锐意进取。在汪诚的任务表上,有一大堆重要的事情:大规模扩大青蒿种植面积,加快阿特健临床试验,争取青蒿素类衍生物药品尽快进入世卫采购目录,全面完成医药基地建设并投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