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油气:油价暴涨受益却十分有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3日 15:41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 |||||||||
由于储量太少和股改中的存续问题,中原油气从油价暴涨中的受益十分有限 作者:本刊记者 朱晓瑾/文 近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气势如虹,不断试探70美元/桶。
表面看起来,接近70美元/桶的价格,给关注石油石化行业的投资者一个绝佳的投资机会。特别是在资源性行业产业利润前移的趋势下,石油开采企业似乎更是行业的受益者。 然而,A股市场上的3家原油开采公司中原油气(000956)、辽河油田(000817)和石油大明(000406)的股票,自2004年以来,股价持续下跌,在市场波动的各个时期,并没有走出明显不同于大盘的独立行情。 为了探寻3家原油股价格低位徘徊的原因,当我们顺着行业价格因素可能带来的产业利润转移寻迹时,意外发现,尽管原油股的业绩增长在意料之内,却增长幅度与原油价格的暴涨却反差强烈。 在券商研究报告中,被视作3家公司中最好的中原油气也仅仅获得“中性”的投资评级。而从其流通股股东来看,行业利好的效应并没有使其更多的受到基金的青睐。 行业利好与公司股价走势的背离,是市场的偏差还是另有原因? 油价暴涨的受惠者 “今年上半年公司业绩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油价的大幅提高。”对于22.3%的同比增长,和0.38元的中期每股收益,中原油气董秘陈助军毫不避讳的将业绩的提升归功于行业因素,而非管理之因。 中原油气的主要业务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以及天然气的加工处理。其中石油开采是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其主营收入占到公司全部主营业务收入的50%以上,占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的比例则超过70%。其控股股东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即中国石化),持股比例70.84%。 我国自2003年起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权威机构预测,2005 年我国原油需求量将达到3.18 亿吨,其中需要进口约1.35 亿吨,进口依存度将超过去年40.5%的水平。其余3/5的原油保障由国内提供,实际由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3家公司及其控制的子公司掌握。A股市场的3家石油开采类公司,除中原油气外,另外两家是辽河油田和石油大明,分别由中石油和中石化控制。 单从原油产量来看,中原油气不是3家公司中产量最大的。根据华泰证券研究员熊杰的预测,2005年,中原油气的原油产量约60万吨,少于辽河油田的95万吨,多于石油大明的35万吨。但是,中原油气的天然气开采量约8亿立方米,折合原油85万吨左右,而辽河油田的天然气含量很少,石油大明则不产天然气。所以,以可开采量为重要标准的行业评价中,业界普遍评价,“和中原油气比起来,辽河油田和石油大明要差一些”。 “从目前国内原油的定价机制来看,国内原油价格已基本上与国际接轨,但是成品油实行政府控制。因此,从理论上来讲,原油价格的上涨会给炼油行业造成很大的负担,但是确实会给产业上游的原油开采企业带来很好的业绩水平。”与申银万国研究员黄美龙的这种说法相一致的,是今年上半年石化行业的普遍亏损,以及3家原油开采企业的业绩增长。 原油价格的上涨确实使中原油气获益匪浅。公布不久的2005年中期报告显示,其上半年实现了15.88%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两位数增长率的背后,是原油销售价格的上涨。一向绩优的中原油气称,上半年原油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升高了728 元/吨。其同行亦因此受益——辽河油田和石油大明上半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60%和17.43%,辽河油田称其平均原油售价为2053元/吨,比去年同期1611元/吨,上涨了27%。 然而,单纯的价格上涨并没有促成中原油气的业绩暴增,产量的下滑和成本的上升部分抵消了涨价的正面影响。 上海证券研究员李江涛表示,石油石化是周期性行业,和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周期性行业相同,价格与数量应当同向变化。同向变动的价格和数量,就会使行业的增长和下降产生乘数效应。但是,这样一种效应并没有在中原油气上得以体现。由于中原油气的油气田所处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埋藏较深,与国内其他大型优质油气田相比,储量偏小,开采难度大。近几年来,中原油气每年产量的自然递减率达到14.5%,而综合递减率(考虑了技术进步因素)达到6.3%。产量的减少抵消了油价持续上涨给公司带来的可能的价值提升。 尴尬的处境 既然油价的高涨支撑了中原油气的业绩增长,那么只要油价可以得以高位运行,中原油气就可以继续“绩优”下去,并获得投资者更高的认同。然而,情况恰恰相反。 “我们看好油价,但不看好原油股,当然也包括中原油气,”黄美龙态度鲜明。他说,“这跟业绩无关,主要是公司的股东背景,使得公司实际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 黄美龙所说的这种尴尬,是指中原油气的持续经营能力。这正是投资界所认同的悬在3家原油股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持续经营能力是判断一家公司的基本条件,但是中原油气的这一能力受市场怀疑,”国泰君安研究员侯继雄表示,目前中原油气开采的油田仅是中原油田的一小部分,而这部分油田又存在老化的问题,不但开采成本逐年提高,可开采量也有限。 2004年底,中原油气剩余石油可采储量999.88万吨,按年产量60万吨计算,中原油气的可采期限为15年左右;剩余天然气可采储量为76.51亿立方米,按年产7.5 亿立方米计算,天然气可采期限为10 年左右。 既然现有油田老化,且储量有限,是否可以开发新的油气资源延长经营年限,或者是在年度间进行开采量的调节,在油价高涨时增加产量,在油价不旺时控制开采量,以提高有限资源对股东的总回报呢? 陈助军表示,每年的开采量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因为原油和天然气埋在地下,看不见也摸不到,不能像其他产品一样根据市场价格走势及时调整。每年的10月份,公司将根据当年的生产情况、开采状况和地质条件;综合油价走势、投资情况等诸多信息,进行次年生产的方案设计。方案确定过程是一系列的论证过程,公司会在总部、北京进行3次论证,最后确定次年的生产计划。计划一旦确定下来,就不会发生调整。因而,开采涉及地质条件,计划之外的开采,可能打破自然规律,从而影响今后的开采。 寻找新的油气资源,也是中原油气所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陈助军说,公司自去年8月份起,在宁夏有这方面的发现,但是目前该区块的勘探风险比较大,并且勘探的周期可能比较长。 然而,新的勘探项目并没有给投资者和分析人士更多的信心。“国内A股市场上,真正的石油股只有中石化一家,”黄美龙说,国内的油气勘探主要是由中石油和中石化来做,中原油气这样的油气开采企业,因为不是一级勘探商,一般很少涉及。即便做了,是否拿得到手也不是公司自己说了算。 对中原油气持续经营能力的另一个担心,是中石化对中原油气下一步安排的不确定性。 “中原油气的股东背景是一个历史问题,其上市在先,而中石化上市在后,才出现了并存的现象。现在证监会表示‘不股改就要边缘化’,一家公司也不可能长期边缘化。而一旦实施股改,中原油气的资产可能被中石化回购。”黄美龙对股改后中原油气是否仍能存续表示担忧。 一方面是有限的储量和不可见的资源增长,另一方面是股权分置改革提出的更紧迫要求,一向绩优的中原油气,遭受着持续经营能力的考验。黄美龙和侯继雄都因此而没有向机构投资者推荐该股。他们还表示,机构投资人即便是有问起这只股票的,也在听到以上分析后,表示遗憾。“据油价走势,适度参与”是一种被多数人认可的投资策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