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内外兼修提高中小企业创业板上会成功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7日 10:25  华经纵横

  自2009年7月26日创业板开闸以来,累计审核52家公司的IPO申请,11家“出局”,“过会率”约79%,比例明显低于主板。近期,创业板“冲刺阵营”出现分化,多家公司在终点“撞线”的刹那黯然出局。若以11月2日创业板IPO续审为分水岭,其后的创业板IPO过会率一直处于低位,审核当日均有公司遭否。研究显示创业板被否公司主要有四大软肋:1、盈利能力欠缺2、股权瑕疵“减分”3、行业前景不明4、创业板特征不显著。(来源:上海证券报;编辑:边兴)

  以上是上海证券报“创业板被否公司四大软肋”一文的主要观点,对此我深表认同。分析创业板被否公司的各种问题是为了找出应对方法,针对边先生提成的四大软肋我们建议创业板上市企业“内外兼修”以提高创业板上会成功率。

  所谓“内修”指的是解决企业自身固有问题,如同武林中人修炼内功提高自身修为一样,是一个改变自身本质并需要持久坚持的策略。“内修”具体来说包括业绩指标改进提升、股权关系梳理、业务技术升级、采购成本掌控、销售能力提升、保持持续创新能力等,这些是在创业板上市达到的硬指标。

  所谓“外修”指的是通过各种外部方式消弭不足体现优势,从各个环节减少上市阻力,这如同武林中人修炼的各种招式和使用的武器。“外修”具体来说包括企业行业影响力提升、优势强化、劣势掩饰、行业前景展示、企业管理体系优化、既有业务技术重构、创新能力展示等。

  当然,我们的“外修”策略针对的是“内修”合格的企业,否则那就成了虚假的包装和造势。从现在创业板的审核严谨程度来看,“内修”不合格再好的“外修”也会被戳穿。

  下面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分别针对“内修”和“外修”的具体策略进行研究。

  “内修”法门

  1、知难而退

  要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四大软肋存一不可。如果企业自身尚未达到上市标准,那么建议不要急于冲刺,否则枉费心机,还影响企业信心。如银泰科技主要产品为通信用阀控电池,属于传统的铅酸蓄电池,不符合创业板要求的“三高六新”特征;上海同济同捷则犯了股权变动频繁,公司控制权不稳定的大忌。因此,建议尚未达到创业板要求的企业知难而退,不要赌运气,发审委诸位委员的法眼并不容易蒙蔽。

  2、蓄势待发

  该策略适合业务技术、产品结构、市场前景合格但当前还存在盈利、股权、关联交易、税收政策依赖、法律纠纷等问题的企业。这类企业当前不合格,但是可以通过一两年的经营调整和自我梳理可已达到创业板上市要求。那么最好的策略就是等待,积聚力量以备东山再起。典型的例子就是上海同济同捷,只要再有2年时间梳理好股权结构并保持稳定即可达到创业板上市要求。

  3、明确需求

  在创业板上市是为了融资,融资解决企业经营规模扩大、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创新能力等问题。也就是说,这是为了缺钱的企业而设立的。如果公司利润率很高,负债率低,资金充裕那么上市恐怕就是为他人做嫁。业绩较好的福星晓程就是典型的“不差钱”,上市动机不明确,如果明确那就是动机不纯。建议业绩好,资金充裕的企业明确自身需求,不要见到锅就想分一杯羹。毕竟上市对于很多低成本高利润的企业来说是绝对的损失,还是明确自身需求,需要融资再考虑上市。

  4、贵在持续

  创业板对其企业的创新能力、成长能力要求较高,虽然很多企业现有产品体现了自主创新,经营模式也很新,但是后续的持续性不强,未来也没有明确的创新计划,成长能力的保持主要依赖现有的产品技术。以航天生物为例,天曲益脂康片市场表现良好,占总销售额的2/3(2009年上半年),但其募投项目投向的航天东方红牌辅酶Q10软胶囊市场前景并不清晰。现有产品技术的先进性并不能在未来保持并提升,这是其难以通过审核的关键所在。

  创新性、成长性不是一个局限于当前的概念,这是对企业持续创新、业绩持续成长的要求。没有未来的企业,现在再好也终会成为昨日黄花。

  5、锐意改革

  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中有一些基本合格但问题挺多的企业。比如存在家族管理、关联交易过多、股权复杂、客户集中、成本波动、核心技术缺乏保护、财务管理混乱、政策依赖等问题,这些问题还没严重到不符合创业板上市要求,但是确使企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这个时候建议企业锐意改革,将不合理、不确定、不能自主掌控的因素尽可能消弭,梳理清楚各项关系,以便在以后的上市审核中顺利通过。如恒大高新就需要梳理清楚股权结构,赛轮股份则要等待政策环境稳定后才可通过审核。

  上面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内修”法门,这些都是被否企业经验的总结,对于准备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则是引以为戒。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打扫完屋子再请客”,只有看到企业不足并提前解决好各种固有的问题才能在创业板上做到胸有成竹。

  “内修”是根本问题的处理,“外修”则是使企业更好更强,在审核中减少阻力和反馈并顺利通过的关键。

  “外修”法门

  1、企业宣传策略

  企业宣传是保证创业板上市审核通过的重要一环。产品品牌知名,技术业内领先、公开信息多、媒体关注度高都有利于加深发审委委员对企业的好印象。做好企业宣传,使企业透明化,可以大大减少公众的担忧和对企业信息不确定性的猜测。我们可以发现,通过创业板上市审核的企业大多是知名企业,很多是“行业隐形冠军”,他们的市场信誉、公众认可度都比较高。如华谊兄弟、汉微电子、莱美药业金龙机电神州泰岳等均是行业知名度高,企业宣传效果好的企业。有些如神州泰岳则是符合中小板上市条件而转投创业板。

  要做好企业宣传,首先要包装自身所有公开信息、网站、宣传册、办公环境等,然后依托互联网、电视、平面媒体、学术会议、各种论坛、展会等。比较有效的渠道是互联网:即在专业的市场研究网站、行业协会网站、大型综合网站发布企业的宣传软文。

  2、核心技术描述策略

  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其核心技术一般都是具有一定自主创新性的高端产品或服务技术。其共同点是业内懂行的专家较少,技术的先进性大部分人不甚明了。针对这一问题核心技术的描述在招股书中变得十分重要。如果阐述不清楚可能会让发审委认为技术在行业中的地位不重要、创新性不明显。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两手准备,一是技术的描述策略要得当,二是要配合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专家鉴定、行业学术会议评比等活动。

  在技术的描述上,应该从行业的技术体系构成说起,然后主要技术理论的发展阶段和应用情况进行阐述。在明确行业全局的情况下,随后才能提出发行人技术所处的环节和发展阶段。然后通过与主要竞争对手、主流技术的比较来展示其先进性。具体论述上要包括技术本身的描述、典型案例的分析、行业知名专家的评价三个方面。描述的风格则要借鉴课本教材的行文和用词,做的深入浅出,让普通读者看的懂行业专家无异议。

  3、市场容量分析策略

  市场前景分析主要是解释行业的供需走势、发行人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容量成长性等问题。这是招股书中“业务与技术”部分的关键内容,也是众多创业板上市公司被多次要求解释、募投项目前景不明、甚至最终被否的主要原因之一。

  市场容量的历史数据阐述是比较简单的,只要找到权威数据或者有第三方市场咨询机构能够出具即可。但是问题在于,创业板企业所在行业往往没有统计数据,即使有少量权威数据其合理性和真实性也令人质疑。没有详实的历史统计数据和研究结论,市场容量的分析预测更是难上加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