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环境改变之后会形成新的结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4日 06:58  理财周报

  4万亿投资可拉动近24万亿GDP 环境改变之后,会形成新的结果

  理财周报专栏作者 清议

  大多数投资者都明白股票技术面取决于公司的基本面,而公司基本面取决于宏观经济面的道理。于是,已持续调整了13个月的中国股市,在外围股市难以摆脱金融危机束缚而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走出独立上涨行情的关键,无疑要仰仗宏观经济的未来表现及预期。

  为什么说是未来表现,而不是当前表现?道理很简单,股票投资是非常典型的预期行为。宏观经济也好,公司业绩也好,已知的当前表现,是以往政策环境以及经营环境的结果,而当环境发生改变之后,会形成新的结果,也就是这里所说的未来表现。其实,人的一生不也是生活在对未来的预期当中吗?一旦心中不再有希望,生命就该结束了。

  过去两周来,A股的确有了些独立行情的样子。而支撑独立行情的因素,显然与4万亿政府投资有最为密切的关系。

  不过,有关4万亿政府投资的理解,尚存在严重分歧。有的认为这不过是一剂强心针,救得了一时,救不了长久。有的认为政府不应当把基础设施的投资机会独揽,而是应当让位给民间资本,理由是政府投资总是与弱效率联系在一起,以至于对宏观经济以及上市公司总体的基本面改善没有多大贡献。还有的则干脆认为,4万亿政府投资徒有象征意义,顶多能拉动6万亿GDP。果真如此,人们对政府投资似乎就不必抱多大希望了。

  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4万亿投资中有多少来自中央政府,有多少来自地方政府投资,以及又有多少来自银行贷款,就已知的投向看来,都是针对基础设施的投资。

  那么,我为什么相信以上所谓4万亿政府投资只能拉动6万亿GDP的说法是一种严重的误解呢?这先要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构成说起。

  在经济学当中,所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致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主要针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二是针对企业设备以及与之配套的建筑物的投资,三是针对房地产的投资。

  严格地讲,前一个是政府投资,后面两个则统统属于民间投资。只是在执行过程中,或是由于政府财力不足而将部分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转交给民间投资,或是一些由企业经营的项目原本就属于公共基础设施的范畴,或者原本就应当包括在基础设施范围内的廉租房、国有林区及矿区公屋等被统计到非政府投资的项目当中去,以及诸如此类的原因,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界限很容易受到混淆。

  需要澄清的一点是,政府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是透过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间接实现的。那么,中国以往的政府投资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最近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4年合计44.63万亿元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当中,来自国家预算内资金的部分合计为1.78万亿元,后者占前者的比例仅为3.99%。这意味着,属于预算内的政府投资,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带动作用为24倍。

  不过,考虑到预算内资金仅仅是政府投资的少部分,而大部分来自于预算外甚至预算外之外的资金,因此,这四年政府投资的真实情况要比这1.78万亿元大得多。

  较真实的情况是,政府投资大致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2%~15%,相应的带动作用为6.5倍左右。这与北京市关于今后两年共安排政府投资1200亿至1500亿元,预计带动社会投资1万亿元的情况是充分一致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