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2日11:34 港股那点事

  自刊出“港股沽空比率创20年新高,崩盘还是大底?”文章后,港股市场迎来了八连阳,毫无疑问,这里有很多资金是冲着“深港通”的。

  但有一句描述人生无奈的哲语,是这么说的: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深港通就是这样的,无数人期盼,但也无数次让人失望。它也许再拖上一年半载,但也许明早醒来,它就开通了。

  没有人想错过深港通的盛宴——如果明早真的宣布开通,你却不在场内,你肯定不会原谅自己。

  但也没有人想早早进场,干巴巴等待,还各种担惊受怕,各种恐惧黑天鹅

  有没有办法,既进场了,又不必担心各种意外:简而言之,进可攻,退可守。

  有的。我奉献两种路径,今天是其中之一(之二待续):吃进那些持续回购的公司,与大股东共进退

  二、为何是那些持续回购的公司?

  先阐述逻辑。

  先设身处地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板,什么情况下,你会掏钱去买自己的股票?

  我相信任何一家公司对自身公司连续、大量的回购,都不会是有钱烧的。上市公司不是雷锋,也更不必做慈善,他的所有行为都必然是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这个逻辑来看,公司对自身股票进行回购,释放出的信号只有三种:

  1、股价被低估了,逢低回购是一种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2、看好公司未来的经营与发展,通过增持自身股票来表明这种信心;

  3、公司拥有充裕的现金流,往其他地方投,还不如买自己股票靠谱,实惠;

  无论公司出于哪一种原因而进行回购,从理论上都意味着同一个结论:公司未来股价上涨的可能性很大。

  因为没有谁会比公司自身更了解他们自己——产业资本极少在二级市场出手,但一旦他们出手,往往就预示着他们有着天然的正确性。

  巴菲特曾经表示,从财务角度而言,他喜欢趁股价低时回购股票的主意,并且会在两种情况下回购伯克希尔的股票:

  1、 在伯克希尔股价低于1.2倍PB时,会考虑回购股票;

  2、 在坐拥1000亿美元甚至1200亿美元现金时,会考虑回购股票。

  第一种情形回购是因为以低于实际价值的价格回购股票,在任何情况下对于股东和公司而言都是好事。第二种情形是因为当现金流多到找不到比回购具有更高收益率的投资机会时,回购就是公司最好的选择。

  如果这种公司回购不是个案,而是批量的,那又意味着什么?

  这种情况就出现在了人人“鄙视”、甚至逃离的香港市场:自去年7月份开始,港股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公司回购自家的股份,最近1年内市场上回购股票的金额总和已经超过293亿港币,远超港股历史上以往任何时候的回购力度和持久度(见下图)

Clipboard

  三、实证之一:港股史上的公司回购潮与恒指走势

  一家公司如果一直在持续回购自家的股票,那么要不是因为它觉得自家股票严重被市场低估了,要不就是因为它很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所以,当一家公司在持续、大规模回购自身股票时,大概率这家公司的股价是有上升空间的。

  那么,当整个市场出现了这种持续的、大规模的回购潮时,是否意味着市场指数会走高、迎来一波牛市行情呢?

  直接简单粗暴的上一张图,数据说实话。

Clipboard

  这张图很明显地画出了港股历史上三轮回购潮及相应的恒指变化:

  1、第一轮明显的回购潮发生在2007的股灾之后,即2008年,这一年的公司回购金额达到了175亿港币,远远超出2007年零星的回购额,这一轮回购潮之后恒指在接下来的10个月内上涨了63%,走出了一大波行情,顺利地将恒指从熊市底中拉起来。

  2、第二轮回购潮发生在2011年3至12月,共回购98亿港币股票,规模与时间上不及第一轮回购,因此筑底后带来的恒指回升幅度也相对较小,但在仅4个月的时间内恒指上涨14%,也是一轮快速增长的行情

  3、第三轮回购潮持续时间更短、规模更小,4个月内共有69亿港元的公司股票得以回购,这一轮回购筑底后的上涨行情就在当年下半年实现,恒指累计上涨14%

  我们来看看这三轮回购潮的共同点:

  1、他们都发生在熊市中,或至少是恒指下跌过程中;

  2、他们每一次的出现,都是为了为下一波牛市筑底,一旦牛市行情开启,他们的使命就结束了;

  3、这种回购潮都是持续性的、大规模的,以月度数据看,每月的平均回购金额都在10亿港币以上,并且持续时间在半年至一年之间;

  4、三轮回购潮筑底后,都迎来了恒指的上涨行情,三次行情持续的时间在4-10个月之间,上涨幅度在14%-63%之间,而行情持续的时间与幅度都与回购的规模、时间呈现正相关。

  四、实证之二:港股史上,公司的回购与股价

  既然市场上的公司回购潮与恒指走向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那么单个公司的回购是否与其自身股价也存在类似的相关性呢?

  继续看数据。

  以2008年回购潮及2009年恒指上涨为例,我将这轮回购潮中,回购股票数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在1%以上的公司拎出来(见下图)分析一遍,公司总数为91家。在2008年175亿港币的回购潮之后,恒指在2009年前10月迎来了63%的增长。从下图可以直观地感受到,91家公司中的大多数股价上涨率都在恒指2009年上涨幅度63%以上,且许多远远超过大盘。

Clipboard

  经统计后发现,在回购比例1%以上的公司中,约2/3的公司的股价在次年行情中超出了大盘上涨幅度,且平均超出大盘8%

  在91家公司的样本中,基于ROE、归属股东净利润增长率、日均换手率3种指标,进一步剔除掉亏损十分严重、成长性过弱及成交量太小的公司后,样本缩小至75家,其中56家公司,即74%的公司的股价上涨都明显跑赢大盘。(见下图)

Clipboard

  五、过往那些一直在回购的公司

  理论和实证都证明完毕,而过去一年,港股出现历史第四波回购大潮,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Clipboard

  我们直接简单粗暴,挑选所有回购率在1%及以上的公司。再将市值在15亿以下、年换手率在6%以下、每股净现金流在负0.1以下的公司从样本中剔除,形成以下的回购名单,且按照回购率进行排序(如下图).

Clipboard

  黄金应该就在这里面。

  鉴于去年7月牛市刚开始下跌,彼时的回购参考价值明显小于股市底部的回购,为了更精确,我重新挑选出今年股市底部以来的回购名单(将回购率在0.1%以下、市值在15亿以下、月度换手率在0.1%以下、每股净现金流在负0.2以下的公司从样本中剔除):

Clipboard

  表中自有颜如玉,表中自有黄金屋。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祝好运。

责任编辑:黄建华 SF178

相关阅读

离开廉价劳动力怎么发展制造业

很多人将中国制造竞争力下跌归咎于劳动力成本走高。如果这个逻辑正确,那德国和瑞士这种劳动力成本奇高的国家早就不应该有大规模工业生产了,这两个国家劳动力成本比美国都高出20%到30%,但恰恰是他们在制造业的金字塔顶端游刃有余。

营改增后银行业税负降了吗

“营改增”的实施对于银行业系统和流程改造带来较大挑战,给银行业的财力、人力等方面都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后续相关政策应对于银行业加以一定扶持,并给予适当优惠。

股市大方向:选股不选市的一年

这是选股不选市的一年。今年以来的A股几乎又是“熊冠全球”,目前的沪深300指数基本上已经接近花旗对于今年沪深300的目标价格,下半年上涨的空间还是非常有限的。

以泡沫攻泡沫方能解房价困局

如此纠结的困局究竟该怎么破?去除房地产的抵押物属性是治本之策,即大力发展信用融资逐步置换房地产抵押贷款。不过,这是个长期政策,需缓缓图之。短期内想破局,可能要再制造一个泡沫,资金自然会离开房地产领域。下一个泡沫也许是股权市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