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7日17:26 综合

  来源:《老沈说分层》

  分层是新三板二次腾飞的革命性创举!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符合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新三板到年底就一万家了,千差万别,鱼龙混杂,而投资者数量呢,目前仅为二十几万,从金额上来说,自然是机构投资者比重大,但从数量上来说,还是个人投资者数量巨多,僧多粥少啊,这么庞大的三板企业数量,对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来说,甄别过程简直不可想象啊!现实情况是,有限的市场资金被新三板巨头、大鳄级企业吸引走大部分后,所剩无几的资金都“撒了胡椒面”了!而分层是一个“选优”的过程,就像优等生、尖子班一样!自然会将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的目光吸引到创新层企业上来!那么无论是增发也好,还是二级市场股价和流动性等表现也好,都会有所改观!反之,大量的基础层企业,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甚至退市或卖壳都是可以预见的!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到哪里都是可以验证的!

  第二,迎合重点监管的现实需要

  让我们还是从数量上来说,年底超过一万家的企业数量,对券商和股转公司的监管也提出了挑战,从市场资金上说,是僧多粥少,从监管层面来说,就是僧多主持少啊!新三板实行推荐券商终身督导制,这是新三板蓬勃、健康发展的内在基因和灵魂!但现实情况是,仅85家券商有资质,85家券商年底要督导上万家企业,平均每家券商要督导超过一百家企业啊!另外,股转公司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券商和股转的监管压力可想而知!哪里来那么多的监管员?!而且还要水平到位?!那么,分层后,首先会从监管制度层面对创新层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由自律和人管为主向自律和制管转化,例如信披制度、三会制度、专职董秘制度、培训制度,等等等等!先从制度上做好挂牌企业的自律安排!其次,目前有限的监管资源自然会向创新层倾斜!从而实现监管资源的有效配置!为分层后的差异化制度安排保驾护航!

  第三,体现区别对待的制度安排

  分层后实行差异化的制度安排,在我看来,那是必然和必须的,否则,分层毫无意义!具体说来,可以进行如下推测:

  1、推荐机构扩容,化解监管压力

  分层后就可以考虑推荐机构扩容了,既然是终身督导制,就已经从制度层面形成了推荐机构的督导压力,那么为什么就不可以让很多的类券商机构(例如PE机构)加入推荐机构的行列呢?!无论从证券专业角度还是利益避害层面,都具有现实可行性!扩容后再配套资质的差异化管理,例如创新层督导机构实行更为严格的资质管理,这对主办机构的自身建设也有推动作用啊!这才是发挥政策引导的力量嘛!监管压力可以得到部分缓解!

  2、做市机构扩容,解决垄断矛盾

  再说说做市商制度,同样是数量问题!海量的企业和有限的做市商,客观上就形成了垄断的局面!去年年底分层标准出台后,仅标准三里“六家做市商”一条,就繁荣了整个做市商市场,突击增加做市商的直接表现就是,做市商坐地起价,库存股出价不断创出新低,甚至有低于每股净资产的价格拿票的!垄断造成的危害不用细说,甚至已经违背了做市商制度的设计本意!低价拿库存股,企业认了,遇到砸盘没有做市商接盘,企业也认了,没有流动性甚至已为“僵尸股”了做市商也不愿降低差价率,企业也没办法,但问题是,这是正常的么?!原因是什么?垄断呗!打破做市资质的券商垄断,分层为其提供了一次契机!跟上一条一致,分层后,对做市资质的管理也可以仿照推荐资质一样的差别化管理啊!对创新层企业的做市资质实行更为严格的资质管理!分成两套资质标准!退一步将,即使做市机构不扩容,就是现有的做市商,分层后也会很自然地将做市的人力、财力资源向创新层企业倾斜啊!所以说,分层也给做市商扩容带来了契机,无形中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做市商垄断的矛盾!

  3、公募资金进场,缓解价格畸形

  盛传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公募资金进场传闻,随着分层面纱的即将揭开,也变得愈加清晰了!这可是新三板股票的“速效救心丸”啊,君不见新三板股票的价格都跌成啥样了,跌破增发价,那还算是个事儿嘛?!跌破净资产的还一大堆呢!股价低迷,增发市场一片哀鸿,增发价格是屡创新低啊,真是只有更低,没有最低啊!不增发吧,新三板企业大多属于上升发展阶段,缺钱啊,增发吧,让大股东情何以堪啊,股权比例稀释得太快了!好不容易养大的孩子,眼看着出息了,却拿不到好彩礼,爹妈心里流泪啊!更为严重的是,增发市场再这样持续低迷下去,挂牌市场也会收到波及,影响新三板的整体发展!虽说目前挂牌市场依然势头迅猛,但暗流涌动啊,不安的情绪正在悄悄蔓延!预则立,不预则废啊!分层后,公募进场政策落地,必会首先适用于创新层,冒尖的好孩子先吃饱了,部分解决了营养不良的问题,对整个新三板市场这个大幼儿园来说也是善莫大焉的!价格畸形首先在创新层得到部分纠正,增发不再这么困难,获得发展急需的资金,快步向前,前期投资新三板的机构勇士们也弥补点损失,甚至尝到点甜头,他们会一去不回头么?!

  4、投资门槛降低,平衡市场供需

  如果说公募进场,是“速效救心丸”,那么要解决新三板的深层次问题,根本问题,还得是对投资者适当性门槛的降低!那么什么是新三板的目前的根本性问题呢,那就是……供需严重失衡!作为市场,最重要的就是供需平衡,这我们搞了几十年市场了,都深有体会,尽管没有绝对的平衡,但相对的平衡还是应该有的!什么市场都一样,股市也一样,主板的问题也是如此,新三板也是如此,只不过,是倒过来的!想想都是泪啊!同样是股市……,一边是粥多僧少,一边是僧多粥少!皇家寺院和村野小庙,差别也太大了吧?!皇家寺院是谁都能进,村野小庙却只让有钱人进(500万)!因为“寺管会”担心没钱人不懂香火行情,又担心小庙不太规矩,怕没钱人一激动香火钱掏多了!这种担心我们也承认,有道理!但现在不是分层了吗,村野庙里也有大庙啊,而且还管理规范了,门槛就可以考虑降一降了嘛!

  5、集合竞价推出,建成真正股市

  做市制度,实在是股市的创举,也是无奈之举,做市商在定价、抑价方面确实有作用,但也买卖通吃啊,最高5%的差价率,对于股市来说,那可不是个小数字哦!不管怎么说,加大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是不争的事实吧?!而且由于有差价率的存在,也降低了成交的机率也就是不争的事实了!那么,分层后,既然进入创新层的企业要么规模大,要么利润高,要么增长快,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让这些企业实行集合竞价制度呢?!或者退一步讲,在创新层的基础上,选出更“大、高、快”的企业再上一层(例如叫优选层吧),能不能实行集合竞价,从而降低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提高成交机率呢?!我看可以!就看领导了!

  6、实现层级转换,形成持续动力

  分层后我们可不能像以前的高校一样,一入高校,高枕无忧,结果毕业时和入校时没啥大区别一样啊!从目前的情况看,分层制度已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一年一评!第二年不符合的,下!符合了的,上!这个规定貌似不起眼,实则大有用处,让每个进了创新层的企业都兢兢业业,时刻谋发展!其意义我们看一眼主板就明白了:有的都成空壳了,还价值好多个亿呢!这在新三板?还是别想好事了,努力干活吧!就算目前有卖壳能卖个一两千万的,但别着急,等等,随着分层的推出和一两万家的到来,卖壳能把挂牌费赚回来再略有盈余就不错了!所以说,层级转换是分层的又一大利器!是有别于主板的重大改革!有人说,退市制度很重要,我说,有了层级转换制度,没有退市制度都可以,因为有了创新层,以后有了优选层,挂牌企业自然会超这个方向发展,没有进步的,或努力后失败的,啥也做不了的,还多了很多成本,到时,他自然会退的,还用出台强制退市制度么?!不用

  第四,发挥创新引领的示范效应

  其实,这一条在上面已经说清楚了,实在没必要单列一条了,但凑个四不是显得工整些嘛!开个玩笑的,我们不能只看前面三条的“利”,还要看到最后一条的“义”!为什么叫“创新层”,大家想过没有?!是创新型企业么?不是吧?!那么为什么叫“创新层”而不叫别的什么名字呢?!迎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么?!我看也不是!在我看来,一来分层本身就是制度创新,二来分层后会伴随着差异化的制度创新,三来就是希望创新层能起到创新引领的示范作用!不仅引领众多三板企业向创新层看齐,也引领未来的中国股市改革向创新层看齐!

  所以我说分层是新三板二次腾飞的革命性创举!再往大了说,分层,是继“新三板诞生”这个革命性创举后,中国股市的又一次革命性创举!我被他鼓舞!我为他欢呼!不仅因为我之前说过的,新三板,是草根的板,我们的命!更因为,中国梦需要股市,中国股市需要新三板,而新三板,需要……分层!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相关阅读

美国P2P监管策略高明在哪儿?

美国财政部对于透明度的考虑,要求在线借贷平台使用清晰、一致的信息披露规则,便于借款客户和出资人准确理解。对于借款客户来说,清晰的表述年化借款成本;对于投资人来说,是借款项目本身的风险揭示,以及根据借款项目集合证券化资产包的风险揭示。

去产能是欠债的不愁收债的愁

市场出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进行得越早,损失就越轻些。2008年没有做的事情,现在总得想办法还了。这场出清止损,对于无力偿债的企业家来讲,真的很痛,但对于那些放了款却收不回来的金融机构来讲,应该更难。

美联储6月不加息才是A股福音

从对股市的影响来看,现在国内股指的表现受到汇率水平扭曲的影响,资金信心不足,导致进出市场太活络。如果美元没有加息,继续在6月份停留不动,则对中国股市是利好,有助于股指略微上扬。但如果美联储在6月份加息,那么对中国股市将会相当不利。

王中军套现玩收藏坑坏股民

华谊兄弟走下坡路是从2013年王中军大笔套现玩儿收藏开始,净利润的增长率简直就是连年下滑,到了2015年更是靠投资和政府补贴来支撑公司的盈利增速,规模巨大的电影业务利润率走下坡路趋势明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