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资179亿 宝钢股份与世界巨头掰手腕

2001年06月25日 10:56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本报记者 华强杨捷/文

  宝钢股份21日发布公告称,拟收购宝钢集团拥有的部分宝钢三期工程资产。这意味着宝钢股份年产量将超过1000万吨,跻身世界上特大型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行列,并具备与世界钢铁巨头掰手腕的实力。

  宝钢股份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从3个方面向记者作了阐述。

  国产化率逐步提高

  宝钢工程设备的国产化率逐步提高。一期工程为12%,二期工程为61%,三期工程达到80%以上,炼钢以前的生产单元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5%。随着宝钢设备国产化率和国产设备质量的提高,我国大型冶金装备的国产化水平登上了一个新台阶。宝钢三期工程为国内冶金建筑与施工、设备制造和工厂设计等行业提供了约400亿元市场,使我国的冶金工厂设计和冶金设备制造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缩短了近10年,使国内有关行业在不到3 年的时间里就掌握了200多项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技术。宝钢三期工程引进的设备制造技术,带动并促进了我国大型冶金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促进冶金业结构调整

  宝钢三期建设初期就确定要生产国内钢铁企业不能生产且可替代进口的产品,三期工程的一批项目建成后加大了出口创汇与“以产顶进”的力度。至2000年,全国镀锡板的设计产量为150万吨,宝钢三期为40万吨,约占全国年产冷轧镀锡板的1/3。在40万吨冷轧镀锡板中,包括高深冲性能的易拉罐用镀锡板;在35万吨热镀锌板和25万吨电镀锌板中,包括高级轿车用镀锌板和冰箱面板用的高质量板材。三期177.5万吨冷轧板产品中,高质量、薄规格、多用途的板材约占80%以上。三期产能278.8万吨热轧板,其中235.4万吨高精度优质热轧板,提供宝钢三期冷轧和上海益昌薄板厂作原料,占三期热轧生产能力的84.5%。2000年宝钢出口钢铁产品192.67万吨,“以产顶进”销售钢材92.42万吨,创汇8.8亿美元。三期工程各单元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后,逐步扩大了“双高”产品的生产及市场占有率。

  2000年,宝钢“双高”产品完成量为304.10万吨,占商品坯材总量的29.63%。“双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汽车用钢60%,家电用钢25.4%,管线钢62%,集装箱用钢46.7%,镀锡板31%,比1999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家电用钢的生产得以大力推进,尤其在高品质冰箱面板研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通过质量攻关,冰箱侧板的硬度命中率从1999年的73%提高到99%,宝钢产品在海尔、格力、格兰仕、小天鹅、美菱等著名家电企业的钢材用料总量中所占比例,分别达到67%、90%、50%、90%、70%。

  2001年,宝钢的四大冷轧精品O5板(高等级汽车板)、镀锡板DI材、家电用板、电工钢实行放开供应,即用户需要多少,宝钢就生产多少。这四大冷轧精品是中国钢材市场的紧俏产品,是国内钢铁企业至今无法生产或满足需求的产品,国家每年要花大量外汇进口这些钢材。宝钢四大冷轧精品放开供应后,既可满足国内用户的需求,又可为国家节省大量外汇。

  促进技术水平提高

  宝钢三期工程采用了不少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三期工程建成后,宝钢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更趋先进。2000年宝钢的吨钢综合能耗713千克标煤,比1999年降低17千克标煤,并有3个月破7进6,即吨钢综合能耗控制在700千克标煤以下600千克标煤以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炉燃料比达到497.11千克/吨铁;高炉喷煤技术居世界第一,平均吨铁喷煤稳定在200千克以上。2000年,电炉连铸和250吨转炉连铸综合收得率、1420毫米冷轧和1550毫米冷轧成材率等技术指标都已达到较好水平。

  宝钢股份负责人还特别指出,由于宝钢三期工程中“双高”产品的比重大,且该部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日益扩大,相信在完成收购宝钢三期工程部分资产后,宝钢股份的经济效益有望获得实质性的提高。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中关村e世界拖欠超200万电费将断电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