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巨额欠款 截断吉发重组路

2001年06月15日 14:16  中国经营报 微博

  本报记者肖蓉/文

  在大股东专横跋扈的证券市场,吉发股份600893忽然振臂一呼,要把第一大股东吉林省开发建设投资公司(吉发投资)送上被告席。

  6月8日,公司股东大会通过了追讨、诉讼第一大股东巨额欠款的议案。公司决定成立工作组,限时追讨、诉讼大股东巨额欠款;封存大股东在股份公司的权益或大股东的优质资产。如在2001年6月30日大股东仍未还款,则采取“股份回购”方案解决,决心非常之大。那么,公司能就此改变自己风雨飘摇的命运吗?综合分析公司自身的经营和负债情况以及大股东的实际偿债能力,恐怕形式要远远大于内容。

  亏损引发生存危机

  吉发股份是1996年上市的老公司,最初几年效益相当不错,一度还是沪市30指数样本股。

  玉米加工是吉发股份的主导产业,其加工规模和生产技术水平在全国同类企业中居于前列,由此项业务合并的利润支撑着公司的业绩。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玉米加工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玉米淀粉价格从1995年的3150元/吨一路下跌到2000年的1120元/吨,其下游产品糊精的价格也比上年下降了1000元/吨,公司经营面临巨大压力。由于玉米加工产品价格一降再降,使原本利润率就不高的初级加工产品更加无利可图。2000年上半年,公司玉米加工企业首次出现亏损,下半年在经营形势有所好转的情况下,仍未能完成年初制定的利润计划。

  吉发股份在玉米加工行业的优势逐渐减退,而在其他领域的投资又遭遇失误,公司的募集资金没能为企业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吉发股份几年来累计投入到房地产及其相关企业的资金达3.5亿元,而实现的收益不到2500万元,年平均资金利润率仅为1.45%,大量资金沉淀到项目上,难以产生效益。去年,全国房地产业整体上扬,吉发股份控股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仍然以处理存量商品房为主,清欠以往年度开发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由于现有资金匮乏,大项目干不了,只能勉强做一点效益差的小项目,三家房地产公司一家微利,两家亏损。

  雪上加霜的是,公司债务负担沉重,应收款项巨大。截至2000年底,吉发股份的银行贷款达5.4亿元,其中逾期贷款为1.959亿万元人民币、690万美元,公司账面货币资金虽有1.24亿元,偿债能力明显不足。据此公司董事会报告里指出,这样的问题不仅阻碍企业发展,更严重的是将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对簿公堂为求自保

  股东大会通过了针对第一大股东的《关于追讨、诉讼大股东巨额欠款的议案》,这项议案实际上由吉发股份的第三大股东上海市原材料开发投资公司,联合第四、五、六大股东提交的。

  几年来,大股东吉发投资年年喊还钱,结果反而越欠越多。2000年欠上市公司的款项比1999年的2.14亿元增加了1.01亿元。对大股东欠款不还,注册会计师在1999年年报和2000年年报均予以特别关注,公司董事会也一再声称,大股东正在制定还款计划。然而,从1999年年报,到2000年中报,再到2000年年报,不但本金分文未还,连每年一二千万的资金占用费也成了空头支票。

  此外,公司为大股东的巨额担保给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以及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1999年1~2月,吉发投资向工行长春市光明路支行借款720万美元,由吉发股份提供担保。因借款逾期,2000年9月银行提起诉讼,公司作为第二被告承担连带责任。而且,法院应原告诉前财产保全的请求,已将吉发股份持有的吉林化纤公司、太平洋保险[微博]公司、交通银行、深圳海王同爱制药有限公司、深圳物业吉发仓储有限公司、深圳市世纪居实业有限公司的股权共计7368.59万元和相应股权收益查封,同时,还查封了公司在深圳开发的20套住房计1856平方米。

  议案要求在追讨、诉讼的同时,采取必要的保全措施,封存大股东在股份公司的权益或大股东的优质资产如长春国际饭店。吉发股份的部分股东代表称,此举借鉴了“猴王事件”的经验教训:大股东资不抵债,玩一回破产,此前将自己的优质资产抵给当地的债权单位,再拉上负有连带责任的上市公司,让本是受害人的上市公司成了被告二。结果是地方利益得以保全,损害了其他股东的权益。由于大股东的信息不公开披露,投资人对大股东的状况和意图难以把握,只好事先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

  自救?他救?

  被大股东拖累得死去活来的吉发股份,为了维持公司的持续经营,用法律手段向其追讨所欠数亿元款项,实在是迫不得已。可是,如今的吉发投资,正好似“虱多不痒,债多不愁”。吉发投资是一家注册资本仅为5000万元人民币的中型企业,财务状况严重恶化,所欠银行债务至少在4.57亿元以上。目前,大股东的账户及资产均已被债权银行冻结,因此,公司即使通过了向大股东追讨巨额欠款的议案,大股东也没有能力归还。董事长刘少敏在股东大会上亦表示,打这场官司,只会给上市公司增加两百万元的诉讼费。而且,大股东还面临破产可能。一旦破产,它欠吉发股份的3.15亿元债务就有可能化作一缕青烟,因为按照《公司法》对国有独资公司的法律界定,它无须为超过其净资产的债务承担破产清偿义务。同时,大股东及其下属子公司4.57亿元的债务由于吉发股份负担保连带责任而脱不了干系。

  靠上市公司自我发展、自我救助,又面临资金匮乏的局面,自有资金短缺,资产变现能力差,不具备证券市场的融资资格,银行信贷部门的态度更加审慎。因此上市公司即使遇到好的发展项目,也要受到资金掣肘。

  所以各方,包括要求追讨欠款的股东,都将解决吉发股份债务问题的希望寄予公司所在地的政府。议案中提出到2001年6月30日止,大股东仍未有实质性的还款行为,则由董事会和经营班子着手采用“股份回购”的方案解决。这个方案蕴含着股权变动的可能性,但是股东代表会下表示,促成吉发股份的重组,必须得到有关政府部门政策上的扶持。据知情人士透露,1999年,曾有一家山东的企业欲北上收购吉发股份,由于当地政府内部意见不统一,于是不了了之。

  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方案来解决吉发股份的现实问题,吉发投资的高层和当地政府却对此讳莫如深,不愿表态。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