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神秘:摘牌之后的上海水仙公司

2001年06月03日 12:49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记者叶展

  “水仙”缘何凋零

  水仙曾经是上海的骄傲,十几年前全国市场上每卖出10台洗衣机,就有一台是水仙牌。1993年水仙电器A股挂牌上市,从股市上筹资1.57亿元人民币,1994年B股上市,筹资2504万美元。1995年水仙电器效益开始滑坡,1997年首次亏损6000万元,并由此一路亏下去,1999年亏得最多,达1.97亿元。2000年水仙已经PT了,虽然压缩了非生产性开支,分流了人,加紧催讨应收款,但病根难除,仍是亏损巨大。

  2001年4月18日,水仙发布2000度年报,每股亏损0.62元,4月21日公司公告称,向交易所提交的申请宽限期没有得到批准,4月25日,水仙发布退市公告,成为中国首家退市的上市公司。5月23日,水仙再次发布公告,在此份公告中,董事会对水仙连续4年亏损并导致退市的原因进行了总结。董事会认为,原因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历史问题积重难返,公司长期受盲目做大思想的影响,导致产品虚销、库存产品和应收帐款大量增加,财务费用和人员负担使公司步履沉重;二是在与美国惠而浦公司合资项目上的亏损;三是经营管理不善,产品开发严重滞后,附加值很低的双桶洗衣机一直是公司的主导产品,清理应收帐款不力,电热水器项目决策失误;四是会计政策调整的影响。料链接

  水仙电器比摘牌之前更加神秘。一个月前,被首家摘牌的水仙电器成了媒体竞相追逐的焦点,而摘牌之后,水仙一下从聚光灯下消失了,除了一些探讨性的文章之外,水仙似乎是一个过气的悲剧明星,不再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

  水仙近况如何?近日,记者来到了水仙电器公司门口,希望能够看一下它如今的面貌。虽然事先就知道会是一次艰难的采访,但没有想到,遇到的阻碍会如此之大,甚至到了寸步难进的地步。

  预约

  事先,记者曾经按照年报中披露的联系电话和水仙联系过,对方是水仙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他说,水仙摘牌后就没有接受过记者采访。但对于记者提出的要到水仙看一看的要求,他还是表示了同意。

  从谈话中记者了解到,水仙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处理摘牌后的善后工作,主要是接待股东的来信来访。此外,水仙的管理人员都在正常上班,部分生产经营活动还在继续。他说,水仙的5个定牌厂家目前还在生产,还有一些出口定货也需要完成。

  对于外界关于水仙重组的传闻,这位工作人员表示非常惊讶,他说,他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方面的说法。他还表示,资产重组工作仅在理论上可行,而在实践中,目前的困难要比原先大很多。原先好歹还有一个“壳”,现在连这仅有的资源也丧失了,水仙只是一家普通的公司,别人凭什么投入那么大的成本给你搞重组?

  受阻

  当两天后记者来到汶水路水仙电器公司门口时,门卫阻拦了记者入内的行动。门卫声称,除非得到领导同意,否则一切外来人员都不能进去。非常不巧的是,记者事先联系的那位工作人员不在,而其他工作人员一听说是记者,非常干脆地拒绝了任何采访和参观的要求,理由是“上面有指示,不能接受媒体采访”。

  记者并不甘心,试图和董事长宋伟民联系,手机关机了,连续打了两次呼机之后,宋伟民回了电。

  记者:“宋总,现在有传言说水仙重组进行得很快,是不是真的?”

  宋:“外面的传闻很多,但都是误传,没有事实根据。关于水仙的重组情况,现在我还不能跟你说。”

  记者:“水仙的退市程序完成了吗?”

  宋:“还没有,现在还在进行中,我们在等有关部门的正式批文。”

  记者:“宋总······”

  宋:“对不起,上面有规定,现在我不能接受采访,我正在外面开会。”

  还没等记者提出进一步的要求,电话挂断了,随后的3个小时中,记者呼了他10次,但再也没有回音。

  闲聊

  记者在门卫房里坐了下来,试图等到宋伟民回公司,但直到下班时间,宋并没有露面。不过在与门卫3个小时的闲聊中,记者还是了解到了不少情况。

  一个月当中,这些门卫经受了媒体的“狂轰滥炸”,“斗争”经验十分丰富。据说,中央电视台、新华社、路透社、凤凰卫视[微博]等知名媒体都曾经来过,无一例外地被挡了驾。

  唯一的一次例外是在上月末,一位记者乘着退休职工报销医药费的时候“混”了进去,门卫也因此吃了批评。因此,这些门卫对记者相当反感,认为是来“砸他们饭碗”的。

  好在同在上海,乡音使彼此的隔阂少了许多,他们告诉记者,各个部门都在上班,还有一些工人也在生产。从大楼里亮着的灯光判断,此言非虚。

  谈到水仙的摘牌,他们有些不平:“凭啥是水仙?比我们差的公司还有。”他们认为,水仙的流通股本较小,社会影响面较小是摘牌原因之一。

  “摘牌对你们有什么影响吗?”记者问。

  “当然有影响啦,原先还有个壳好借,要是重组成功,我们的日子也好过;现在没壳了,重组的希望就更小了。”

  交谈中,门卫一再劝记者,“回去吧,等也没用,没人会接待你的。”而记者提出的到公司里看一下的要求也始终没有得到同意。

  路访

  在水仙办公大楼的一楼西侧门口,贴着一张“股东接待处”的纸牌,那是摘牌后上海市设立的四个股东接待处之一。据门卫说,一个月来,来访的股东并不多,态度也都很平静,没出过什么乱子。

  如今,这个股东接待处已经撤消了,据说,已经过了一个月,按规定是应该撤了。

  事实上,水仙的状况看上去还比较正常,回想起不久前在双鹿电器门口看到的残破情形,水仙算得上秩序井然。不时有员工和客户进出,还有一辆满载洗衣机包装箱的卡车从厂区里开了出去。

  下午5点钟,工人下班了,记者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位愿意说两句的员工,在路上进行了简短的采访。

  “什么时候上的班?”“今天是第一天。”

  据了解,水仙的生产一直处于断断续续的状态,有定货单了就开始生产,而平时工人一般歇在家里,休息的时候拿400多元的基本工资,有工作时则会增加一些。

  这次的洗衣机定货单来自国外,数量是600台。因此来上班的工人也不过百把个人,至于什么时候生产好,则要等零配件到位。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