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表蒙骗股东 谁的遮天之手将ST猴王推向绝境

2001年03月24日 09:49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一纸破产申请,可能会让ST猴王“突然死亡”。

  从昨日债权人的发言来看,态度非常强硬,如果一切依法办事,而当地政府又不像当初郑州市政府对郑百文那样全力死保的话,猴王的厄运恐怕很快就要来临。

  猴王股份是焊材行业唯一的一家上市公司,公司鼎盛时期焊材年产销量达到了7万吨,经济效益曾连续几年居全国同行业第一。这样一家有名气、有产品、有效益的企业,在股份公司自身经营并没有出现特别严重的失误的情况下,却被逼上了破产之路,千千万万股东的投资要化为乌有,这笔帐该怎么算?集团拖垮了公司

  在1996年以前,猴王股份年报第一大股东一栏中都列的是“宜昌市国有资产管理局”,1997年开始变为猴王集团。事实上,集团是在股份公司1993年上市后才应运而生的。

  猴王从当初七一拉丝厂起步,到90年代初已是声名赫赫,光环笼罩下,猴王开始自我“膨胀”。于是,股份公司上面又搭起了集团公司架子,以集团之名大搞兼并扩张。集团领导人甚至放出话来,要将宜昌市的所有企业都兼并。后来手脚更伸向了全国,甚至到了国外,最多的时候,集团下面有几百家企业,横跨几十个行业。

  不断的扩张,不断的兼并。钱从哪儿来?集团将手伸向了上市公司。

  集团究竟是怎样在几年中将上市公司掏空的,目前仍然很难完全理清。但去年6月15日猴王股份公布的一份清单,露出了冰山一角。这份清单显示,猴王股份对集团的应收款至少有8.9亿元,担保至少3亿元。其中包括,对集团关联交易形成挂帐45111万元;公司代集团付款及付给集团公司款项12438万元;还有集团以上市公司名义贷款32975万元等等。

  这份清单实在令人触目惊心,猴王股份不仅货卖出去没收到钱,而且有“义务”代集团付款,甚至无缘无故向集团“付款”;集团可以随便冒用上市公司的名义为自己贷款,并且一贷就是3个亿。不仅如此,猴王集团在向银行贷款时,还以猴王股份的资产作抵押。

  被掏空的猴王股份,经营陷入了停顿。由于资金极度缺乏,猴王股份的“生命线”———猴王焊条厂已基本停产,年生产能力达到2万多吨的厂子,因没“米”下锅几乎瘫痪。

  更可怕的是,集团疯狂的抽血行为,给公司留下了巨大的灾难:第一,上市公司对集团形成的数亿元债权,随着集团宣告破产,由于集团资产所剩无多并且早已被其他债权人冻结、查封,猴王股份完全有可能颗粒无收。第二,由于为集团担保数亿元,随着集团破产,猴王股份立即成了债权人追索的对象。第三,几年来为了向集团“输送”资金,猴王股份自身也债台高筑。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华融等三家债权人提出了ST猴王破产的申请。股东被瞒得好苦

  实际上,在2000年1月之前,猴王股份拿给股东们看的成绩单,一直都还不错。到1998年年报,猴王集团都还保有配股资格。2000年1月,一直对外号称保配的猴王,却突然预亏。集团占用资金的情况,此前也不露痕迹,直到2000年初的一次董事会议上,外地董事们才知道集团大量占用公司资金的情况。

  集团要拿股份公司的钱何其容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猴王集团和猴王股份的董事长、总经理、甚至党委书记都是由同一个人担任。

  猴王股份的一位外地董事回忆说,最开始董事会还否决大股东提出的一些“过分”的议案,后来,大股东“学乖了”,一些上亿元的投资、借款和担保,根本就不通知外地董事,集团操纵董事会完全无所顾忌。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唯有任人宰割。

  夷陵国资董事长陈华远后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猴王股份和猴王集团本来就是一家人,无所谓‘抽血’,只是左口袋的钱放进了右口袋。”

  按照这样的说法,猴王股份与集团之间之间的数亿元应收款可能存在大量水分。事实上,以关联交易挂帐的形式作虚假收入和利润,是一种便利的造假手段。另一个例子是所谓的“租赁”。1998年公司每股收益0.13元,其中0.12元都是靠“租赁”赚钱。怎么个赚法呢,以建筑租赁为例,价值1500多万元的建筑,集团一年租赁费就掏了1400万元。

  这些粉饰利润的行为,并非集团对股份公司“大发慈悲”,其目的还是为了圈钱。猴王主营的焊条、焊丝并不是什么利润率高的产业,通过这样的数字游戏才保住了配股资格。另外,帐做得漂漂亮亮,集团更容易通过上市公司向银行借款。

  但是,报表蒙骗了股东。直到去年5月,猴王股份的盖子被揭开,大股东欠款、亏损的事实逐步浮出水面,股东们才如梦初醒。

  股东们更没有想到的是,猴王股份从此走上了不归路。6月份当地有关部门还提出设想要“向猴王股份注入资产”,“集团以资产冲抵欠债”。到今年年初,猴王集团竟然闪电破产,而集团在上市公司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因当地有关部门进行“审计调帐和资产分离”,资产缩水20多亿元。从近日夷陵国资提供的有关资料来看,猴王股份自身的资产,竟然也在股东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缩水6亿元以上!谁是牺牲品

  目前猴王股份的处境相当凶险。

  债权人的破产申请并非虚张声势。进,他们可求破产还债,因为集团的有效资产集中于股份公司,对债权人而言,让猴王股份破产还债,总好过在猴王集团一无所获、两手空空。退,他们可以破产作筹码,促使当地有关部门在猴王股份的重组上让步。然而,当地国资公司已经表明态度——“大股东没有义务出面重组,也没有这个能耐”。在外地股东、公众股东和地方利益之间,当地有关部门似乎已经作了选择。相比几年前,有关部门的态度已经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当然,按照市场经济原则,企业该破产就破产,政府有关部门不应该、也没有义务去“力保”。只是,猴王集团拖垮猴王股份的这笔帐该怎么算,欺骗股东这笔帐又该怎么算?直接导致猴王股份面临破产威胁的那无数债务、担保,从未经过股东的同意,也从未向股东公开,少部分人酿成的苦果,为什么由股东来吞下?

  我们有一万个理由呼吁“该破产的就破产”,我们有一万个理由呼吁“按市场规律办事”,但是,数万被蒙蔽而身陷其中的股东,该何去何从?

  猴王突然之间被债权人申请破产,表面上引爆了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但却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无法回避的尖锐矛盾:大股东的操纵行为如何追究?政府和企业的关系究竟该怎样规范?经营者的行为如何监督,他们给企业带来的灾难应该由谁来承担?企业的造假行为如何防范和及时制止?中小股东怎样才能获得公平的对待?

  在死亡一步步逼近猴王股份的时候,我们必须追问,是谁的遮天之手,将猴王股份、将这家本属于千千万万股东的公众公司,推向了破产的绝境?谁来对千千万万的股东负责?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C罗2球皇马2-1尤文 伊布4球 曼联胜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日本明治奶粉暂时撤出中国 称利益难提升
  • 科技来往秘邀大V测试 公众账号即将全面开放
  • 博客美国华人:“杀光中国人”节目让人生气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
  • 陈虎:房地产京7条突然出笼有何深意
  • 徐斌:那些不作死不会死的土豪们
  • 叶檀:北京自住型商品房估计不好卖
  • 周彦武:远超08年的金融危机明年爆发
  • 花木兰:美国将出现金融混乱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