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重谜雾未消散 四大谜团“围绕”猴王集团

2001年03月11日 12:56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猴王集团已经宣布破产。在一片谴责声中,戴上ST帽子的ST猴王股票也开始连续放量上涨。在很多当事人眼里,事情似乎已经过去了,但猴王集团、ST猴王留下的重重谜雾还远没有到消散的时候。

  谜团一:猴王集团究竟有多少企业?

  猴王集团究竟有多少企业?这是一个本应该有现成的标准答案,而现在却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记者在猴王集团公司总部采访时,凑巧碰到两位破产清算工作人员清点收缴来的猴王集团下属企业公章,一一数来,共有106个。记者问“这么多?”,工作人员笑着说:“怎么不可能?二三百家企业光是法人章、财务章和合同章还不得好几百个?”“猴王到底有多少企业?”“搞不清楚!”

  猴王集团究竟有多少个下属企业?对此,至今外界说法不一,从100多家到400-500家不等,其中最常见的说法是200-300百家左右。1997年出版的猴王集团宣传画册中描述如下:“1992年猴王集团成立,现拥有1个上市公司,4个股份有限公司,1个城市信用社和126个遍布海内外的法人企业。”

  猴王集团的这些企业,按照其自己的划分,业务大致可分为制造业、服务业和其他事业三大部分。猴王集团的制造业又分为焊接工业、动力机械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个领域,其中仅动力机械工业一项就有柴油机、造船、船舶运输、农用车、叉车、小型货车制造、汽车底盘及配件生产等多个行业;猴王集团的服务业分为四部分,分别为国内国际贸易事业、建筑工程、金融证券和酒店旅游业;猴王集团的其他事业则包括金刚石、钢琴、家具制造、服装设计加工、啤酒、集装箱生产、卫生材料等产业。粗粗一算,已涉及十几个门类、几十个产业。

  猴王集团最后一任总经理郭习军在去年的职工代表大会上作的报告中的说法是:“猴王集团原有企业390家,到2000年2月22日,猴王集团尚存145家企业,其中能够正常运行的不足一半。”

  在记者手中的几个版本的猴王集团组织机构图中,2000年12月8日版(经过与ST猴王“三分开”和并剥离部分企业后)组织机构图显示:猴王集团现有二级建制单位18个,三级企业71个,但事实上,为数众多的“重孙级”企业根本没法在这张“猴王族谱”中体现出来。

  猴王集团曾先后在武汉、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建立了分公司,而这些分公司也四处出击,又产生了一大堆孙公司、重孙公司,一时间猴王集团的企业总数一下子多到了“谁也说不清”的地步。以至于当其原领导人夸口要将宜昌市所有企业全部兼并时,有人挖苦说,索性将宜昌市更名为“猴王市”好了。宜昌市并没有改为猴王市,但在猴王集团内部“猴王政府”的称呼却一直被沿用到现在。

  宜昌当地的企业界人士指出,像猴王一样拚命收购亏损企业的在宜昌并不只是猴王集团一家,最近也要破产的宜昌至喜集团(宜昌一家农用车生产企业,曾在同行业中颇有名气)也干了差不多同样的事。这里面有没有政府的因素呢?

  谜团二:猴王集团究竟有多少资产?

  猴王集团的资产到底有多少?这个谜团是近来市场高度关注的焦点,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

  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2001宜中破字第1号》民事裁定书中显示,进入破产程序时猴王集团总资产是3.71亿元,负债23.9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45.53%。

  但2000年底,宜昌市委、市政府派驻猴王集团的解困工作组给市政府的一份报告中称,猴王集团“截止2000年10月30日的帐面总资产(已剔除分开、解除兼并托管及移交股权、进行改制的企业)为23.6亿元,总负债21.9亿元,净资产1.68亿元,资产负债率93%。”

  如果解困工作组这个提供给市委、市政府的数字是准确的,那么在今年2月27日正式进入破产程序前的短短3个月间,猴王集团总资产迅速“缩水”了19.9亿元,总负债反而增加了2.03亿元。

  由于目前我们无法确知,宜昌市有关部门在去年年底前对猴王集团资产进行的突击转移一共带走了多少资产,又剥离回猴王集团多少债务,也不知道在宜昌市中院作出破产裁定前有关部门还作了哪些资产变动,猴王集团的总资产还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猴王集团为什么会背上这么多债务?目前对外界的公开说法是“投资失误、违规炒股、高息借贷、冗员剧增、税负沉重和无序扩张”,这些说法中每一个都有极丰富的含义,而其中细节人们却所知甚少。

  事实上,猴王集团在两位前任董事长兼总裁易继纯和朱黎阳手中,曾经历了一个广为人知、几近疯狂的扩张过程:不管是宜昌当地的亏损或微利企业,还是全国范围内相关或不相关的企业,猴王集团都摆出一副来者不拒的派头。正是这种恶性扩张将猴王集团引上了绝路。

  猴王集团原负责人曾对截止1999年底猴王集团公司存在的几个问题和现状作过这样的描述:

  “1、 快速扩张背上历史包袱。组建集团以来,公司在全国收购托管了30家亏损企业,联营投资办厂29家,投资损失超过5亿元,而这些企业已累计经营亏损3亿元;

  2、 重复建设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集团公司15个行业和区域性子公司,已有4个行业处于停产状态,7个行业处于半停产状态,有33家企业停产半停产,10家企业解体。

  3、 债务缠身诉讼不断。到1999年末,长短期借款及拖欠利息已高达19亿元,重大诉讼案件162起,诉讼标的累计9.8亿元。

  4、股票炒作和席位拆借形成巨大帐外亏损,经初步统计,股票炒作亏损4.1亿元,席位拆借0.9亿元。”

  谜团三: ST猴王董事长为何长期空缺?

  1999年11月,猴王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朱黎阳离任至今,ST猴王董事长一职一直空缺。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缺位一年多,这恐怕已经创下了中国上市公司没有法定代表人时间最长的纪录。

  2000年1月28日,持有ST猴王7234.9924万股股权、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的猴王集团推荐邓玉华、郭习军、杨杰出任股份公司董事,同时推举郭习军出任公司董事长。但这一董事长人选一再遭到ST猴王董事会否决,并引发了ST猴王董事会内部的激烈矛盾,从而导致了最终将猴王问题由幕后推到前台的三次激烈交锋。

  为什么猴王集团与其他外地股东会形成对立局面?原因是在2000年1月28日的ST猴王三届二次董事会上,一直对外号称要保配股、发B股的ST猴王突然拉响了“预亏”警报,且外地董事们还获知,在股份公司长期拖欠法人股东股息的情况下,猴王集团已经从股份公司“借”走了近6亿元资金,同时股份公司还为猴王集团提供了4个多亿的贷款担保。外地董事对猴王集团一直隐瞒真相、严重侵犯伤害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行为极为愤怒,对大股东的严重不信任由此产生。

  为了尽快引导猴王走上规范之路,2000年3月2日,经五名外地董事提议,ST猴王董事会在北京召开了一次临时会议。提议董事提出讨论议案是:要求ST猴王在2000年8月底以前与猴王集团在人、财、物上实行彻底“三分开”。作为财、物分开的基础条件,他们要求首先要实现人员分开,尽快使公司经营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但宜昌方面更关心的是董事长问题,而不是外地董事们所关心的“三分开”,他们提议选举产生董事长,并再次推举郭习军为董事长候选人。不料,大多数董事认为郭习军的董事身份尚未经股东大会确认,不具备出任董事长的资格,而推荐一直担任公司高管的程晓琳出任董事长。由于这个方案与“市里内定的班子方案”不一致没有通过,原定选举董事长的议案被迫搁浅。

  这次交锋最后产生了一个折衷结果:程晓琳出任执行董事,代行董事长职责。董事之间的矛盾明明白白地摆在了桌面上。

  3月16日,ST猴王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大股东派出的邓玉华、郭习军、杨杰出任董事的议案。随后,大股东猴王集团再次提议选举董事长,不料大多数董事仍然否决了郭习军出任董事长的提议,理由是郭仍兼任猴王集团总经理。这是两方面力量的第二次交锋,猴王集团控制董事会的愿望再次落空。

  于是,5月26日,猴王集团的三名董事联合宜昌地区另两名董事提议以通讯方式召开临时董事会,建议“罢免四名董事,增选四名董事,选举董事长,并要求将上述议案提交股东会讨论”,从而引发了全国瞩目的“罢免四董事”风波。这是第三次交锋,结果是猴王集团及ST猴王的丑闻被媒体曝光,猴王集团和ST猴王的大量内幕也从此陆续被昭示天下。

  为促使股份公司走上规范运作之路的三次交锋,客观上讲,大大增强了ST猴王运作的透明度,使中小股东获知了许多长期被隐瞒真相。但也使ST猴王董事会内部的矛盾大白于天下,导致董事会无法坐到一起,公司董事长连续15个月空缺,董事会陷入了瘫痪状态。

  ST猴王董事长长期空缺的严重后果是,当猴王集团出现生存危机,众多债权人纷纷上门讨债,冻结、查封猴王集团资产时,猴王集团最大的债权人——ST猴王虽近在咫尺却没有任何动作,甚至直到猴王集团宣布破产了,股份公司也无任何应对措施。其根本原因就是ST猴王董事会一年多来一直处于瘫痪状态。

  谜团四:ST猴王还剩下多少日子?

  不顾实际的疯狂扩张一定会遇到资金问题,但这对猴王集团却不是问题,因为长期以来,只要缺钱,它总能从上市公司——ST猴王那里“借”到钱。

  资料显示,2000年中期,ST猴王的总资产为8.695亿元,但同时猴王集团及其子公司对股份公司的欠款为5.9亿元,股份公司对猴王集团及其子公司的贷款担保金额也达4.65亿元,两项合计,ST猴王的现金损失和或有负债已经超过了10亿元,净资产为负值的ST猴王面临生死大劫。

  虽然ST猴王尚未披露2000年年度报告,但以2000年猴王集团已经丧失了持续经营能力、且几乎所有资产均被转移或查封的情况来看,已经没有了偿还股份公司欠款的能力。

  对于ST猴王的未来,公司的外地法人股东均很悲观。湖北寿险房地产公司的黄平安曾对记者说,猴王肯定没戏了,理由有三:一是负债太大,已经没有人肯为公司贷款;二是即使投入资金启动,大批债权人又会蜂拥而至查封资产;三是目前股权太分散,而且现在股东间矛盾重重。

  当记者问公司现在的前几大股东,有没有可能联手救活ST猴王,几个外地董事的看法差不多:资产缩水了,心也被折腾凉了,已经没人愿意再投资了。

  黄平安还向记者透露了另一个尚不为人知的事实:湖北寿险房地产公司从股份公司发起成立之时就被骗了!按照股权认购协议,湖北寿险房地产公司出资110万元将得到110万股法人股,但110万元认购款到位后,他们实际上只得到了17万股股权,其余的93万全部作为欠款,至今也没有收回。公司的其他法人股东也都遇到了相似的问题,作为最初发起人,他们对ST猴王法人股的认购价是每股6.47元,ST猴王一设立这些法人股就成了套牢股东的利器。

  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ST猴王的基本面已经不足以支撑公司继续运行下去了,公司的唯一出路就是重组,而ST猴王要进行重组,则离不开地方的支持。但从猴王集团破产前不但没有想办法偿还上市公司债务、而且还要向外突击转移资产的情形来看,当地政府部门在地方利益和ST猴王数万股东利益之间已经作了一次选择。

  ST猴王能否踏上重组路将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在退市呼声日高、监管部门已经出台退市实施办法的今天,ST猴王剩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本报记者卢晓利 骆晓鸣/文)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C罗2球皇马2-1尤文 伊布4球 曼联胜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日本明治奶粉暂时撤出中国 称利益难提升
  • 科技来往秘邀大V测试 公众账号即将全面开放
  • 博客美国华人:“杀光中国人”节目让人生气
  • 读书枉担恶名:李莲英为人低调为何还挨骂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
  • 陈虎:房地产京7条突然出笼有何深意
  • 徐斌:那些不作死不会死的土豪们
  • 叶檀:北京自住型商品房估计不好卖
  • 周彦武:远超08年的金融危机明年爆发
  • 花木兰:美国将出现金融混乱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