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

12月29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央行官方获悉,央行决定建立“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

央行有关人士称,为满足春节前商业银行因现金大量投放而产生的临时流动性需求,促进货币市场平稳运行,支持金融机构做好春节前后的各项金融服务,央行决定建立“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在现金投放中占比较高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在春节期间存在临时流动性缺口时,可临时使用不超过2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使用期限为30天。

对此,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向记者解读称,预计可能释放出超万亿元的流动性。他从上市银行三季度的存款数额计算,此次预计可释放万亿元、最多1.8万亿元的流动性(以降准2%、股份行+大行均降准为条件)。

如何看待此举措?李奇霖认为,此次“安排”主要目的在于帮助银行应对春节期间缴税、补缴准备金以及现金提取带来的流动性损失,是暂时性举措。与2017年春节“TLF+定向降准”组合相比,此次力度更大,但可能主要是考虑到今年的超储率较低,银行面临的流动性缺口可能也更大,货币政策防风险的基调并没有发生改变。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持类似看法,认为这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具体体现。与今年初央行推出临时流动性便利(TLF)作用类似,主要是在春节前后满足现金投放需求以及防范流动性过度波动,因此不应被解读为货币政策转向宽松。

他还表示,与TLF不同,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不是从央行借贷获得流动性支持,有助于降低获得“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资格银行的资金成本,提高其向市场融出资金意愿,这对当前保持流动性平稳、防止市场利率过快上升也会产生积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李奇霖还表示,节前资金面有所保障,但需审时度势做打算。从2017年相同政策下的资金面来看,春节前在央行的流动性释放政策下偏松,但节后随着大量OMO+MLF到期,资金面迅速收紧。在货币政策发生改变前,央行维持紧平衡、控杠杆的决心不会变,节后会有所保障,但节后资金面可能会有收紧压力,机构需根据央行政策审时度势进行操作。

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负责人稍早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预计12月份财政因素将净供给流动性超过1万亿元,明年初普惠金融降准措施落地将释放长期流动性3000亿元左右。对于2018年春节前主要商业银行因现金大量投放而产生的流动性需求,央行也已做了安排。总的来看,银行体系跨年、跨春节流动性供应是有保障的。

(编辑:郝成 校对:颜京宁)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