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2月6日讯(记者 张晗) 12月6日,浙商银行副行长吴建伟在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的“第十二届亚洲金融年会”金融论坛上表示,基于当前企业“自金融”需要,商业银行应该发挥金融全牌照服务商的力量,借力金融科技,将按需定制的金融服务嵌入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提供包括支付、结算、融资、理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此外,为企业“消费端自金融”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将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发展蓝海。
“如今的银行业,还是不是一个好的行业?”
吴建伟指出,一方面,从财报数据上看,银行并不是那么好。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速、净利润增速等指标持续下滑,部分银行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同时商业银行的资本占用一直较高,净资产收益率(ROE)相对较低,因此多年来国内上市银行长期深陷于低估值困境,市盈率一直处于低位,在资本市场上难获投资者青睐。也正是因为这些,有人说:银行将是21世纪一群要灭亡的恐龙。
然而另一方面,这个“恐龙”又是那么地让人“羡慕妒忌恨”。不仅是异军突起的互联网企业和科技公司,甚至于大型传统企业,也纷纷难掩从事金融业务的冲动,不约而同地、不惜血本地申请或购买金融牌照。
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吴建伟表示,政策层面金融领域对民营资本的解绑,是重要的客观因素;但同时,实体经济真实需求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才是更重要的主观成因。
吴建伟指出,首先,线上经济的竞争挤压,要求传统企业必须做出改变。以零售为例,数据显示,线上零售已保持了长达十多年的繁荣,2016年市场规模突破5万亿大关,较上年增长26.2%;而大多数线下零售渠道则几近零增长,甚至呈现负增长;其次,金融科技的发展,使企业依托产业链、供应链,开展内部闭环的金融服务,并与其主营业务互为一体、互相促进成为可能。大型企业基本上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ERP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并逐步互联网化,与银行、税务等外部单位实现了互联互通。
“我们将大型企业的这一行为,定义为‘自金融’需要。当前部分大型企业开展‘自金融’的条件已经成熟。唯一缺的,就只是金融的资质、人才和能力。”但是吴建伟指出,受制于稀缺的牌照资源、高昂的资本占用、巨大的科技投入、复杂的风控体系等因素,对多数企业来讲,“自金融”依然是一件“奢侈品”。
“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发挥金融全牌照服务商的力量,借力金融科技,将按需定制的金融服务嵌入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提供包括支付、结算、融资、理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赋予大型企业、小微企业乃至消费端等各类群体“自金融”的翅膀,满足国民经济中的各类参与主体对“自金融”的渴望和追求,降低成本,助力实体经济腾飞。”吴建伟在会上如是表示。
此外,吴建伟指出,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自金融”向消费端延伸、为终端消费者提供消费融资,将是下一阶段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全新演绎。
近些年,大型企业“自金融”的主要方向集中在内部子公司的财资管理、供应链的账期管理和融资等领域,局限在B端。而企业申请、购买金融牌照热潮的背后,反映的正是“自金融”借力互联网化、向C端客户进军的新趋势。
吴建伟表示,鉴于多数企业缺乏做金融的能力与资质,为企业“消费端自金融”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将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发展蓝海。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