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0日13:33 商学院

  智能零售

  新零售,开启竞争新赛道

  零售本是重资产,近来资本开始追逐新零售,背后的原因则是在新时代有了全新的技术基础设施之后,整个经营环境和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有机会长出全新的物种。

  文|钱丽娜

  “新零售的诞生是因为技术发展到一个关键点,移动支付的成熟和普及,数据的连通使得传统零售的产品和服务得以提升。”光速中国合伙人韩彦在“新零售·智能未来——GIIS2017亿欧峰会”上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新零售的范畴很广,在韩彦看来,新零售的兴起源于两个契机,一是盒马鲜生采用手机端App,让线下消费者将信任感延伸到了线上,两者融合。另一个契机则是无人便利店Amazon Go的诞生,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全自助购物。

  2017年可谓中国新零售的元年。先是带有移动支付功能的无人售货柜出现,接着是咖啡机、果汁机、盒饭机、图书机、打印机、纸巾机等各种生活消费单点应用场景的出现;随后出现以RFID为技术手段的无人便利店“Well GO”以及以人工智能为技术手段的阿里淘咖啡、Take Go,后者主要采用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算法、传感器融合技术、卷积神经网络、生物识别等技术。紧接着办公室无人值守货架借助移动支付成为各路零售争夺的新战场,今年6月1日诞生的猩便利又把智能便利店和无人值守便利架加以组合,形成店架协同的“便利·蜂窝”,让消费者转身就能买到想要的商品。

  针对大数据、RFID、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新零售的推动,亿欧创始人黄渊谱的观点是“零售与技术的结合早已有之,目前所做的新零售无外乎是嫁接了其中的某一些技术,但是要把新技术做大,就需要寻找产业应用的场景。”

  零售本是重资产,近来资本开始追逐新零售,背后的原因则是在新时代有了全新的技术基础设施之后,整个经营环境和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有机会长出全新的物种。

  正是由于新技术在销售、物流、经营、生产制造以及供应商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零售格局,也使得零售可以越来越及时,越个性化地响应消费者的需求。

  需求响应时间成为新零售的竞争赛道

  如果把新零售领域的竞争比做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主干网上分布着一批大型的超市电商,如一号店、京东、天猫超市等,他们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大卖场的功能;但是网上超市先天具有体验不足的缺陷,盒马鲜生通过定位3公里生活圈以及半小时送货上门的策略,打通线上和线下来弥补这一不足;猩便利作为即时便利消费领域的新物种,它的崛起则是通过500米范围的高密度蜂窝状布点,通过增加触点来深入消费场景、提升购物频度,宛如毛细血管。

  越来越密的布点其实是为了缩短客户的需求响应时间。

  “饿了么”规定30分钟送饭到家,催生了一个一天四五千万订单的市场。而新便利店领域的竞争则在进一步压缩需求响应的时间,限制在10~15分钟的生活圈,甚至是通过办公室无人值守货架的形式转身就能满足需求。

  在猩便利总裁司江华看来,时间上的竞争亦是回到零售的本质去思考消费者的需求。其本质是消费者看到即会产生欲望,欲望产生的那一刻只有立刻被满足,才能产生购买的冲动。

  “当货品就在身边,每天路过都能看到的时候,购买欲望会被激发。这就给了无人值守便利架和智能自助便利店一个借助购物便利优势发展的机会。这是传统电商和外卖的短板,无法立刻激起人们的欲望。”司江华说,“所以说,消费者追求更好商品更好服务的本质没有变,是不断出现的新型商业模式抬高了用户的需求。”

  为了缩短需求响应时间,猩便利采取两种业务形态。一种是智能自助便利店,定位五百米生活圈,影响周边三五千人,业绩提升主要依靠复购率,因此需要提高这些人群的到店频次,实现一天两次或是一周5-8次的到店频率,能够有如此频度的便是包括三餐、上下午茶和夜宵在内的“一日六餐”。

  猩便利将自己定位成“即时消费平台”,对早餐、午餐、上下午茶、晚餐和夜宵市场的消费场景和食物需求规划清晰。目前早餐分三、五、八元三个档位,午餐主推便当套餐,下午茶市场主推咖啡和甜点。不同时间段的场景化选品组合,“即时”特征鲜明。

  《商学院》记者在上海市长宁区的猩便利智能自助便利店内探访时发现,除常规的便利店销售的标准化食品饮料外,门店还提供12款左右的热餐。荤菜如鱼香肉丝,一份9.9元,素菜如蚝油香菇青菜,一份5元,另有热饮和小食,购买时需要先下载App,点击“店内点餐”,浏览餐食,勾选、付款、提交,显示屏即刻显示订单号,所有的菜品均盛装在包装盒内交付给顾客,可在店内食用也可外带。便利店也提供盒饭成品,推出网红食品,有进口品牌也有自有品牌,均在手机app下单购买完成。

  除了具备便利店的基本功能、以及提供差异化的生鲜食品之外,猩便利智能自助便利店中还提供吃饭和阅读的空间,有图书可供借阅,一借一还之间其实也是让顾客多一次走进门店的机会。“猩便利应该是一个年轻人互动的空间,就像国外三五个年轻人在街头喝着咖啡谈笑。”司江华说。

  另一条业务线是猩便利推出的无人值守便利架,截至9月底已经在15个城市布置了上万个。无人货架拆除了便利店的围墙,把一些预包装商品、标准商品推到用户身边,推进办公室,重构人、货、场三者的关系。用户只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付款即可拿走货品。

  新技术成为支撑新零售赛道的重器

  “中国市场单纯做2C端的平台很难再有机会,如果没有自有数据、物流和供应链,只能是市场的追风者。”司江华说。

  就在新零售谈到流量入口、大数据分析时,司江华说,“先有更好的商品和服务才能有线下流量的入口,而不是反之。”

  好的商品和服务首先考验的是IT系统的能力。韩彦说,“为什么中国的盒饭没有日本的好吃?这是因为效率低,售价20元的盒饭食材成本可能不到四元,否则就亏本,而日本也许可以做到10元,自然味道好,菜量足。而通过系统和数据,可以解决现有便利店运营效率低的症结,通过移动支付和线上线下的结合将原有的订单翻番。”

  像盒马鲜生推出自己的IT系统那样,猩便利也推出自己的IT系统X·Tools,店员后台操作、门店选址、物流系统跟踪都集中在这个系统里。有了系统的支持,供应链、物流的效率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画像可以更精确、选品可以更加贴合用户需求;一些不必要的岗位,如收银员岗位就可取消,集中资源在产品和服务体验的提升上,比如增加配餐员。

  打通数据是新零售的基础。零售的新进入者在初始阶段并没有电商那么丰富的数据,需要借助互联网电商的运营方式打通线上和线下的数据。盒马鲜生在门店通过支付宝结算,用以清楚地掌握用户的购买喜好;猩便利在店内购物也需要通过App下单完成。“未来五年,可能没有线上线下之分,所有的数据都融合在了一起。”韩彦说。

  融合为一体的数据可以帮助猩便利捕捉消费者的口味,根据前端数据来定制相关的餐饭,满足某一区域特定消费者的口味和偏好,而更好的商品和服务进一步促进了线下流量的提升。

  技术推动个性化商业服务。当今,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技术都在发展中,这些技术终将会给顾客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

  电子标签在新零售中大有用武之地。原先货品采用的是纸制标签,最多一天修改一次,但是电子标签可以做到每一秒价格都不同,每个人看到的价格都不同,根据消费者的购买状态连价格也可以做到个性化。

  “数据打通后的新零售未来发展应该是千人千面的。”韩彦说。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送上的一款新品你从未见过,但却是数据算出来的最适合你的那一款,而使用以后也的确如此。

  “大家都在说风口,但我觉得新零售不是一个风口,而是10年、20年甚至是30年的工程。”司江华说。

责任编辑:孙剑嵩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