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0日13:33 商学院

  黑科技:敢于在不确定性中创造

  从某种意义上看,创新的未来不是颠覆而是实现人的回归,实质是服务于人。

  文| 陈茜 董枳君

  什么是“黑科技”?定义各有不同。其实,我们无须定义“黑”的标准,关注“黑科技”更重要的意义是关注其背后进行颠覆式创新探索的动力和土壤,这样才能孕育出更多面向未来,甚至让人“不明觉厉”的新物种。

  “黑科技”是实现人的回归

  “在前沿科技领域,不是永远有一把椅子等着你去坐。重要的椅子早就被全世界的创新者坐满了。”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未来实验室智库创始人胡延平说。从某种意义上看,创新的未来不是颠覆而是实现人的回归,实质是服务于人。“对人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生命体的增益,是智慧社会的实质,也是黑科技最重要的发展维度和价值指向。”而在很多领域科技的研发,一开始跟商业并没有太大关系。

  为什么硅谷那些关注黑科技的创业小团队之所以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资人,除了因为这里创业者的基数大、密度高、技术起点高以外,胡延平发现他们的方位感很强,比较清楚自己所处赛道情况,是被大公司收购,还是上市,或者做技术专利售卖,已经浮出水面,下一步发展会更水到渠成。

  布局“黑科技”如何把握投入产出比?在胡延平看来则是一种传统思维,因为,不敢失败则无法在真正前沿科技的创新领域获得成功。“只有能够挣到钱才去行动的思维,是一种现世主义的商业思维。这会成就一批商人、企业家,但是,注定不会成就一批创造未来的人。”仅仅不怕失败还不够,更进一步是探索的文化,敢于向无法用商业去衡量的新领域探索,其意义更大。胡延平认为,不应在确定性中寻找安定感,因为,这个社会越是确定,越是刚性,越会出现板结,甚至导致系统会崩塌。允许变化和不同,表面上看是乱糟糟,实际上内部有不能用秩序来表达的稳定性。

  目前探索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特斯拉和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中国现在还没有像他一样的企业家,只是局部有一些创客有这种探索精神。”胡延平说,“这是生态问题,土壤和生态的演化需要长时间进行,但是不影响我们从局部、从一点点开始做起。”

  胡延平认为,当下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周期正在到来,不同技术和领域是高度相辅相成的共生体,而不是简单的跨界,比如柔性电子、柔性皮肤、脑机接轨等是生物科技也是计算科学。所以,要判断某一技术的发展情况,不能割裂或者只从局部观察。

  “黑科技”也需要落地

  作为投资公司则更看重“黑科技”商业落地的可能性。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计越曾表示,现在很多AI公司被称为“拿着锤子找钉子”,不了解传统行业,不了解产业痛点和用户需求。红杉中国的投资组合与AI相关的可以分为两类公司:垂直行业AI公司;有自身的核心业务,并且有海量数据的互联网公司。这两类AI公司的核心共同点是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并且提升自身的运营效率。 计越表示,这其中内在的投资逻辑是:AI投资不能过多地讨论技术,而是要聚焦其使用场景。“现在让AI解决所有的问题还是太早了,有可能未来30年才会出现。因此,在垂直方向上实现应用的可能性更高,比如医疗、金融、安防等等,从具体场景切入会更容易。”

  计越曾表示,在中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SaaS四个创新周期压缩成一体,这带来了海量的创业机会。与此同时,计越也提醒,创业者不必去套用这些概念,商业模式能否成功运转的根本在于是否是一个健康合理的使用场景,你的产品和服务可以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这样用户才会买单。

  “永远都是不到10%的公司创造90%以上的价值,在TMT行业,则是5%的公司创造了95%的回报,这个现象一直都存在。所以红杉不关心行业有没有泡沫,或者行业的平均估值高不高。”计越说,红杉要找的正是这5%的优秀公司。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陆潇波是其医疗板块的合伙人,他曾主导投资过华大基因贝达药业等明星项目。他认为,未来三到五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一定会出现一批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挂牌,事实上,这个趋势已经显现,美国对于中国生物医药的创新力量也越来越有认知。从红杉的明星案例列表中不难发现,创新药、精准医疗、IVD、高值耗材、医疗服务五大细分领域,是过往红杉重金布局的。不仅如此,在未来三到五年,这些领域依然会是红杉的投资重心,与以往不同的是,红杉会在此基础上,系统性地挖掘更多细分领域深入布局的机会。

  从Copy to China到Copy from China

  有国外媒体认为,“中国的创新是基于工程而非科学,并以消费者为对象,受到提高效率的驱动。”胡延平指出,IT领域的很多企业家和创始人首要目的是盈利,而不是为了改变世界,帮助人类。确实,有些企业的理想如此,但行动时还会有偏差。所以,会出现商业无底线的现象,竞争无底线,甚至对用户无底线。

  目前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黑科技”最为热门。稳居世界第一网络大国之位,在智能时代到来的风口,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弯道超车的难度和时间表,不同人的态度有很大不同。创新工场创始人兼CEO李开复是乐观派。最近,李开复在MIT麻省理工学院的演讲从技术、市场、产品、资金和政策等多个方面,再次表达了中国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望超越美国的观点。他指出,虽然最顶尖的团队仍是由美国人带领,但中国的人工智能团队正在以让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增长。目前,从Copy to China 到 Copy from China正在变成现实。

  随着智能时代到来,胡延平指出中国与美国在前沿科技领域还存在很大落差。第一,中国企业还是商业意识而不是探索意识。第二,人才的差距。第三,资本投入的实力有限,转化能力不足。第四,产业本身存在技术代差。比如VR、AR、MR等领域,产业占比并不低,但很多是OEM 、ODM的复制者,而不具有核心技术的迭代能力。第五、科研体制和机制导致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效率比较低下,导致大量投入浪费,资源错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可持续研发力不足。第六是资本市场和环境、造血机能依然是“两头在外,中间肠梗阻”。

  同时,胡延平认为,当下,“黑科技”在中国被重视与整个国民经济心态以及企业家、创业者的心态变化有关。首先表现为求知若渴,在社会经济存量饱和,需要进行结构转型的当下,他们对思维和认知升维的需求急切。其次是更敢于创新,布局主业以外的业务,比如跟快乐有关的商业,更关注生活质量和消费体验,对人自身的感受和意识、生存价值更加关注,而这一点也促进“黑科技”的发展。第三,则是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中国走向世界,在新一轮创新周期驱动下的全球创新产业分工和布局发生变化,企业、人才、技术和资本都在全球化。

  在全球化进程之下,中国要在“黑科技”领域有巨大的创新成就,不但需要有探索精神的研究者、企业家和创业者,也需要愿意为他们保驾护航的投资人。

责任编辑:孙剑嵩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