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 苏静茵 本报记者 赵毅 北京报道

日前,上海市质监局发布了2017年上海市带USB电源适配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结果显示,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以下简称“飞利浦”)的两款产品被检测为质量不合格,两者均为代工厂所生产。

这再次引起了外界对飞利浦品牌授权的高度关注。据悉,飞利浦在国内主要采取代工生产模式,其部分业务也进行了品牌转让,目前看来,该模式可能会对品牌本身造成许多潜在的威胁。然而,包括飞利浦在内的很多品牌特别是外资品牌仍热衷于此。

对此,家电产业观察家刘步尘认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授权生产本身并不等于产品质量低下。“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点在于,授权之后品牌方有无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做保障。”

转让前景未明朗

事实上,自从2010年9月冠捷科技集团入主飞利浦以后,飞利浦电视就一直遭到消费者质疑质量差、“贴牌货”等。

据了解,冠捷科技集团是一家显示器制造商,产品包括彩色显示器、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与等离子电视。它为多个知名电视和个人计算机品牌代工生产,亦以旗下品牌AOC与Envision在世界各地分销其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冠捷与飞利浦在电视业务上有着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

早在2010年,冠捷就全权接管了飞利浦品牌电视机在中国内地的采购、分销、市场和销售。次年,冠捷与飞利浦成立合资公司TP Vision,负责飞利浦电视在世界多个地区的业务。2014年6月,TP Vision成为了冠捷的全资公司。自此,飞利浦在彩电领域进一步退出,尤其在中国,只以品牌授权的方式涉足。

对此,外界的质疑声不断。有业内人士认为,冠捷科技作为一个代工企业,相比TCL、创维、康佳等国内彩电企业来说,不管是质量管理、产品研发还是核心技术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飞利浦电视没有自己的生产工厂,其生产和管理的质量都难以监控。

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张剑锋则表示:“冠捷作为面板企业,强项在于屏幕的制造,但其国内销售渠道以及市场推广仍是短板,显然无法支撑整个飞利浦电视的运营,这必然会对其在中国的销售造成影响。”

而事实上,飞利浦电视的表现确实难以与昔日相比。数据显示,2006年第一季度,飞利浦仍以13.9%的市场占有率位列全球液晶电视销售量榜首。据中怡康发布的2017年前9个月的各项电视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海信、创维、TCL、长虹和夏普稳居全国零售量前五席,而飞利浦则已消失在榜单上。

对此,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认为,这与其品牌授权的期限密切相关。“冠捷没有永久性买断飞利浦在彩电领域的品牌,换言之,未来飞利浦有收回品牌的可能性。因此,冠捷对飞利浦电视品牌不可能有太多的投入,这对其长期、深入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代工模式遭质疑

日前,上海市质监局发布了2017年上海市带USB电源适配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结果显示,8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标称为广州市昊达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飞利浦牌延长线插座、沃科声(上海)商贸有限公司生产的飞利浦电源转换器被检测为质量不合格。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飞利浦不合格产品的标称生产企业“沃科声”去年就曾因涉嫌销售不合格商品案而遭到了严厉的行政处罚,当时所销售的不合格产品恰恰是飞利浦的USB转接器。

同一家代工厂生产的同一类产品竟先后被检测出质量不合格,飞利浦的代工生产模式再一次引起外界的关注。对此,记者曾就品牌授权后的质量管控等相关问题联系了飞利浦公关部的相关负责人,但至截稿之日并未获其回复。

事实上,除了品牌转让,飞利浦的代工生产模式也备受关注。据了解,飞利浦在国内没有生产制造基地,国内销售的很多产品都是授权代加工,而非从海外进口,即所谓的“贴牌生产”。

不过,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贴牌生产本身并不等于产品质量低下。刘步尘认为,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点在于,授权之后品牌方有无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做保障。“以苹果为例,它从原材料采购到整个制造过程再到产品检测,全过程参与,并不是委托给富士康之后就撒手不管了,这样的委托生产不太容易出问题。”

然而,在梁振鹏看来,这恰恰是一个难题。“品牌方对代工厂工艺质量的把控难度很大。”他表示,“毕竟品牌已经转让给别人运营了,品牌方不可能直接过问太多,其对于代工厂的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生产工艺等各方面都难以进行严格管理。”

品牌授权仍受热捧

如此看来,无论是业务的直接转让,还是产品的代工生产,都可能会对品牌本身造成许多潜在的威胁,“品牌授权”的模式理应被冷落。

但事实上,目前包括飞利浦在内的很多品牌特别是外资品牌仍热衷于此。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外资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往往会使用品牌授权的方式发展。一方面,采用OEM、ODM的模式,由中国企业贴牌生产。就如博世、西门子、松下、沃尔玛、夏普等品牌的微波炉产品,绝大部分产自美的。

另一方面,直接进行品牌转让。例如,东芝品牌的白电业务已授权予美的;黑莓的品牌使用权在TCL手里;长虹则成为了作为“三洋”品牌在中国区的电视品类排他性授权使用者。

对此,刘步尘认为,这是因为中国在制造方面所具有的明显优势吸引了外来品牌。“我国制造能力强,产品工艺水平提升快,制造成本也相对较低。如今,我国制造产品品质和技术提升,因此他们索性退出,交由中国企业。”

梁振鹏则谈到了资源分配的问题。他表示,总体上而言,目前家电行业的制造资源、产量都严重过剩,其产量远远大于需求。“而对于那些急于打开市场的品牌企业来说,与代工厂合作不仅是一条捷径,也是一种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再利用。”

编辑:赵毅校对:颜京宁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