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金融业要追求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李扬

  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时代。我们下一步的任务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这个总纲下面,我们还需要有一套产业体系,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觉得理解十九大精神,理解十九大之后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这几段表述是最重要的。

  未来,金融业会有一系列的变化,首先就是理念的变化。我们开始追求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迄今为止,金融业是作为经济单位存在的,经济单位追求的就是利润最大化,过去我们认为这是亘古不变的。但是从十九大之后发生了变化,我们在追求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要追求社会价值,更要追求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当前,对金融业的评价也在改变,金融业历来就是特许经营行业,可坐地收钱,并不是金融业有多大的本事,而是因为享受着制度性的利差。但这种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十九大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在实体经济领域,在社会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目标、新的任务,需要金融业去支持,去完成,要想支持和完成这样一些新目标、新任务,金融业必须转变理念,必须追求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

  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统一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这和改革开放初期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完全不同的理念,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牢记的。贯彻这样一个理念,在金融业要有些什么转变,有些什么新的挑战呢?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不具有完备的经济价值,所以我们要拓宽自己的服务领域。比如在一些带有公益性的,我们称作准公益的产业,这些产业用纯经济的模式去开发是不可能的,必须考虑到它的一些社会性。再比如说十九大提出的惠民导向,小微企业、三农扶贫、医疗等,也不是纯粹的商业性金融能够完成的。再比如很多重大战略、重点建设,有很多的资金需求,这些资金不是依托传统的商业性金融机制就能够支持的。再比如说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等,很有希望但是没有稳定的现金流的这样一些领域,都需要金融业的支持。

  所以十九大就提出了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金融协调配合的提法。这个提法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就有了,但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十九大重新提起,它将引领整个金融业发展的新方向。

  第二个问题是整个金融体系要调整,调整的方向就是打造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链。这里面也有几个要点:一是要发展直接融资,二是要发展创业投资,三是要改善间接融资结构,四是要坚持开发性、政策性等等的协同配合,五是中小金融机构要精耕细作,服务本地,六是保险要回归保险的本心,要发挥经济的减震性和社会稳定性作用。

  第三个问题是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就是守住底线,不要让它成为干扰实体经济的因素。总体格局我们都知道,还是分业为主。一个很突出的变化是国务院成立了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而且关于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功能已经有了规定。

  加强监管其实是很全面的制度安排,比如说过去监管部门都以让金融企业做大做强作为自己的任务,但以后就不是了。监管部门的任务就是监管,做大做强是市场的任务。要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观念。在监管方面对地方政府也提出了新要求,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统一规划、地方审批、地方监管、地方担责,现在的监管框架已经很清楚了。

  第四个问题,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肯定是目标,但是一些原则发生了变化,这里有三个方面是和过去有所不同的:第一在对外开放方面主要的原则是积极有为、水到渠成,也就是说不要拔苗助长,不要设定一个目标急于求成。

  第二,强调它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强调对外开放要同现代化建设相辅相成,统筹考虑,不能够脱离国内经济发展来谈什么对外开放。过去我们谈对外开放是要求别人有我们也应该有。现在是如果经过发展到了需要对外开放的时候,我们才做这件事。

  第三是过去的对外开放是被动的、全面地接受国际规则,从十九大以后开始,我们要有中国的声音,有中国的主张,和国际的声音、国际的主张对接,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

  今后一段时间里,重要的任务是打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十九大报告35000字,里面只提了三个攻坚战:一是防范风险攻坚战,二是扶贫攻坚战,三是环境保护的攻坚战。金融风险的源头是高杠杆,高杠杆在中国主要体现很多,在十九大和全国金融工作会上已经确定了去杠杆的三个重点,第一是企业,尤其是国企。第二是地方政府。第三,准备好处置一些不良资产。去杠杆的问题不只是要微观上采取措施,还要在宏观上采取措施,这意味着今后几年货币政策是相对不宽松的。

  本文为李扬在本届年会上的发言,陈伟整理

责任编辑:周宇航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