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员工炒港股年赚1000万?点这里,你也可以成为下一个TA!【详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2日讯 (记者 祝惠春)对IPO、再融资、并购重组全方位监察,对发审委“ 终身追责”。证监会的这条重磅消息,在市场引发热议。
日前,中国证监会举行第十七届发行审核委员会就职仪式。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宣布,证监会党委已经决定成立发行与并购重组审核监察委员会,对首次公开发行、再融资、并购重组实行全方面的监察,对发审委和委员的履职行为进行360度评价,“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终身追责”。
发审新政推进制度完善
1999年《证券法》颁布实施后,发审委正式成为我国股票发行核准制的法定审核机构。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都需要通过它,才能拿到“准生证”。
一直以来,“权力发审”案件屡禁不绝。一个广为投资者诟病的典型案例就是前证监会发审委员冯小树,利用职位之便,在pre-IPO之际突击入股,300万元本金,净赚2.48亿。近年来,欺诈上市情况也屡见不鲜。新大地、绿大地、万福生科、欣泰电气……如果加上再融资项目,可以开出一大串名单。
手握A股IPO生杀大权的发审委员,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如何把好资本市场入口关?对IPO全面监察,成立发行监察委,对发审委终身追责,表面看只是增加了一层监管,但是实际上意味着“不想腐、不能腐的制衡机制”开始建立,这是市场全面从严监管过程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制度创新。
刘士余表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是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要坚决落实依法全面从严的监管理念,严格专业履职、依法审核,防止问题企业带病申报、蒙混过关。
证监会党委委员、中央纪委驻证监会纪检组组长王会民也指出,新一届发审委委员要清醒认识金融反腐的高压态势,清醒认识证监会党委惩治腐败的决心是无比坚定的、零容忍的态度是异常鲜明的。要时刻牢记“讲政治、守纪律、有规矩”。
目前,新一届发审委把此前分版块的设置,整合成了一个大发审委,共包含63名委员。其中42人是专职,21人是兼职。而来自外部的委员也明显增加,涵盖各部委、高校和金融机构。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大发审委”的设置,增加外部委员,是为了保证公平公正。新一届的发审委员会更加关注申请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更加关注企业的盈利情况、更加关注企业的合规和风险控制。
新股发行常态化划了一个分号
新股发行一直是资本市场的核心问题,每每在股市下跌时成为焦点。2016年以来,随着新股发行常态化,堰塞湖“水位”逐渐降低。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共有227家企业成功IPO。2017年上半年,中国沪深股市IPO达246宗。不过,从5月底开始,IPO节奏放缓。业内人士认为,在IPO发行总体提速的同时,审核趋严态势已经确立。
2017年11月7日,6家拟在沪市主板IPO的公司,在发审委上会,5家被否决,仅春秋电子1家获得通过。至此,这新一届发审委履职以来,36家公司上会审核,通过率仅为56%。IPO趋严,从新一届发审委的通过率可看出端倪。如今,出台相关监察制度,市场在欢呼之余,也揣测是否意味着新股发行常态化的终结?
这种担心大可不必。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表示,从一定程度上而言,也许可以说,这一轮新股发行常态化划了一个分号。之前快速审核,高效审核,高通过率的情况告一段落。新一届发审委在终身问责的新制度下,心中要有资本市场和保护投资者利益这本大账。相应的审核标准,通过比率,必将更加严格,更加谨慎。不过,随着现在相应的制度安排,相关规则日益明确后,相信IPO常态化将在新常态轨道里正常化。
瑞穗证劵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决策层对经济形势判断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定位已经改变,强监管、去杠杆将取代稳增长成为明年经济主基调。发审新政,以及最新互联网现金贷的牌照控制及资管新规等,都体现了这一转变。有关人士表示,在金融防风险、强监管的背景下,从新股发行的源头,控制住新上市企业质量,是必须的。但是另一方面,对现有资本市场上的上市公司,一些经营不善,质量不强,只有壳意义的公司加强清理,也是另一个紧待推进的课题。中国股市只有进退有规,才能有健康发展。此外,对于二级市场而言,还要进一步推进长期价值投资的资金入市,增加机构投资者的数量,提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引导正确投资理念。
发审新政,彰显了与新时代、新使命相应的强烈改革意识,牢记资本市场的人民性和“三公”原则,将带给市场更多期待。不过与此同时,它还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协同推进,才能切实引导资本市场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真正实现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热门推荐
聚焦
股市直播
网友提问:@@=it.question$$
老师回复:@@=it.ans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