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中国 管理时代

  [也许我们可以说,这个世界上,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成功的企业家,优秀的企业管理,其中的共性,其实是大于特性的]

  周健工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被国际所关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登上哈佛和斯坦福的讲坛。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已经被列为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之一,而几年前我遇到当年苹果公司的CEO斯卡利(就是先被乔布斯忽悠,又炒了乔布斯鱿鱼的那位),他送我一本自己的书《登月》,其中有对雷军小米模式的研究,他称之为“大规模颠覆性定价策略”,并且在印度创办了自己的手机公司,把小米模式山寨了一把。

  这不禁令人想起,在一代人之前,西方的管理学者们也曾热情地研究日本的管理思想。

  日本管理思想的影响力,来自日本涌现出的一批世界级的企业。丰田的精益管理思想如此深入人心,演变成一种精益思维,美国有成功的公司,就是用精益管理,发展出一整套投资策略,去收购那些管理不善的公司,通过精益管理提升其价值。精益的思想,也影响了硅谷的创业者,如《精益创业》这本书就风靡了硅谷,也影响着从中关村的极客到深圳的创客们。

  中国在经济总量上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但就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地位而言,并没有达到当年日本的成功。可能还需要几年,中国才会出现当年如丰田、索尼、东芝、富士那样主导世界市场的消费品牌。当年的索尼,就是今天的苹果。中国也缺乏原创的技术,最近几年获得诺贝尔奖的一批日本科学家,多数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日本企业研发部门取得独创性的技术突破的。从在国际市场上挑战美国和西欧企业的发展阶段上来看,目前中国正处于日本上世纪70年代。

  当然,研究中国企业的管理思想,并不仅仅是重复当年研究日本企业相同的逻辑。第一财经与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联合制作的《改变世界:中国企业家管理思想访谈录》特别有意义,因为21世纪的管理,毕竟不同于20世纪。中国也不同于日本。

  第一季采访的企业家中包括了张瑞敏和雷军。从第二季采访的这8位企业家来看,他们更加丰富了当今中国企业家的类型,有从事重化工行业的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刘永行,有互联网和新经济的代表人物沈南鹏、张朝阳、刘强东,还出现了更多国有企业及混合制企业中的企业家,如央企背景的宋志平和赖小民,以及地方国资主导的高度市场化的混合所有制公司的董明珠和李东生。

  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已经显示出来,从三个指标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群体的特色:在全球500家最大的企业中,中国内地已经占了五分之一,其中多数为国有垄断企业;用来衡量民营企业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中国的亿万富豪人数已经不亚于美国;而按市值排名的世界前10位的互联网企业中,中国占了4席。另外,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最大的贸易国家,以及最大的互联网经济体。全球主要的工业品基本上都对应一个或数个中国的企业巨头。手机领域,全球排名前十的品牌,中国占了一半以上,彻底碾压了欧洲和日本。

  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一度还非常依赖中国受到保护的市场规模和人口规模。人口从农村劳动力变成技术工人,进而成为城市消费者,这一巨大的转变造就了无数中国企业。中国经济在许多方面都呈现出当年日本泡沫经济的特点:全球最大的银行,激进的海外并购,房地产泡沫,人口开始老化,等等,但中国企业在许多方面仍然没有达到日本当年挑战美国的程度,在产业价值链上,中国多数企业仍然没有摆脱“微笑曲线”的底端,从研发来说,中国仍然没有掌握工业技术和供应链的顶端,从品牌上来看,全球排名前100位的品牌中,中国所占寥寥无几。

  尽管如此,中国的企业正在走向世界,这种规模和潜力将会远远超过当年的日本企业;中国的企业家们也更加自信,他们正在超越模仿的阶段。

  中国过去整整一代的企业管理者,都在学习和照搬西方的管理知识。有没有所谓东方式的管理和西方式的管理呢?日本最好的管理思想,是日本的公司在美国市场和国际市场战胜了美国之后,消费电子、汽车、芯片,都引发了美国人的研究兴趣,这是日本所独有的吗?的确,有一些管理理念和技巧,甚至只能用日语词汇来表达。

  中国当然也可以谈到自己的管理思想,如中国多数顶级的企业家,都深深打下了毛泽东思想的烙印,也有许多企业家搬出《孙子兵法》和《曾国藩家书》,当然也会祭出太极哲学、佛学禅宗。但我们也不要忘记,管理学是工业化以后的产物,管理也必然与技术相伴才能更有效率地创造财富。

  美国人似乎也以为优秀的企业管理基因来自美国。有一本美国人写的书《清教徒的礼物》,讲的就是美国人的管理思想,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重建时期传到日本,中国改革开放后又传到中国的。这本书批评美国企业失去其赖以立国的企业精神,勤俭持家、亲力亲为、集体主义、组织能力和技术革新,正是这五个基础奠定了美国管理科学的文化基础,催生了20世纪初的管理科学。难道这些是美国人所独有的品质吗?难道不是亚洲,尤其是中国的企业家们所拥有的品质吗?也许我们可以说,这个世界上,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成功的企业家,优秀的企业管理,其中的共性,其实是大于特性的。

  最后,转述德鲁克的一句话:过去100年来,管理学最大的成就,是把体力劳动者的生产力提高了50倍,但21世纪最大的挑战是提高知识工人的生产力。中国和世界所面临的管理挑战,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作者系第一财经首席执行官)

责任编辑:周宇航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