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07日06:14 新华网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加,中国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统计数据表明,从2006年到2016年,来华留学生人数从162695人增加到了442773人,增加了2.72倍,年平均增幅接近10%。特别是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和研究生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学历生占留学生的比例由2006年的33.72%增长到2016年的47.42%,其中研究生占学历生的比例也由2006年的15.75%增长到2016年的30.42%。这些可喜的变化表明来华留学的学生不再像若干年前,只是对一个市场潜力巨大的新兴经济体和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兴趣,对中国高等教育本身的兴趣在增加,可以视为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一种认可。所以,在十九大的记者招待会上,教育部长陈宝生信心满满地表示,到2049年,中国教育将稳稳地立于世界教育的中心,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们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国。

要成为全球的留学中心,中国需要成为“更加先进”高等教育的提供者。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2015至2016学年在美国高校学习的国际学生总数超过100万人,其中中国学生就占到328547人;而2016年在中国留学的美国学生总数只有23838人。显然,与目前的全球留学中心相比,中国还有较大的差距。那么,要成为全球留学中心,中国还缺什么?

  这就先要回答一个根本问题:人们为什么会选择留学?多个调查研究表明,人们选择留学,大多是在高等教育阶段,留学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加“先进”的高等教育,从而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人生发展。所以,要成为全球的留学中心,中国需要成为“更加先进”的高等教育提供者。这样的提供者,至少在三个方面要做到”更加先进”:更加先进的教育平台,更加先进的社会实践,和更加先进的生活社区。

 

更加先进的教育平台

 

  这里的教育平台,主要是指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近十多年来,中国高校的国际影响力已经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各种世界排行榜上进入百强的中国高校越来越多,在排行榜的位次上升,说明中国大学的学术声誉在上升,而学术声誉的提升,关键还在于中国大学的学术实力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力在加强。所以,要成为全球留学中心,首先就需要中国的研究型大学成为全球的知识中心和学术高地。成为知识中心和学术高地,不但需要人有我有、人有我强,还需要人无我有,需要有与众不同的特色和优势。我们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在强调“世界水平”的同时,就特别强调“中国特色”。“中国特色”,就要求我们在向其他高等教育强国学习时不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实践经验进行改造和创造。这种特色,更多地不是体现在知识本身,因为知识常常是无国界的,而是体现在知识创新的载体和机制上。不在制度创新上“更加先进”,就很难打造更加先进的教育平台。

  以学术评价为例,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受到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影响,对大学和学者的绩效评价趋势越来越强。但这种量化导向的绩效评价效果到底如何,还很值得怀疑。有意思的是,对这种量化导向的绩效评价自身的效果评估却很少见,这就更让我们对其产生怀疑。科学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原创性成果从来都不是一日之功,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往往建立在兴趣、宁静和执着的基础上。个人行为常常是制度和环境的产物。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的大国,对“大学”有着自己的深刻理解,比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比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在学术理解和学术评价上发扬中国传统,坚持中国特色,遵循学术规律和教育规律,建立起能让一代学人沉静下来扎扎实实研究学习的环境和制度,才能建设起知识中心和学术高地。

 

更加先进的社会实践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时代的口号。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处于世界的前沿,就会向学术界提出前沿的问题。比如在慕课(MOOC)的研究中,我们就深感有前沿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才会有前沿的社会科学理论。北美的慕课兴起两年之后,中国才有了慕课元年;而在我们的学校和学者掀起慕课热时,美国学者已经根据慕课实践中的问题在进行反思了。所以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我感觉一开始时我们是慢半拍的,这就与实践的慢半拍密切相关。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加速,相应的科学研究也会更快更广泛地走向前沿。在今年的一个调查当中,外国青年评选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分别为: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这些新事物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也说明中国社会在铁路交通、互联网和物联网领域的实践中,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这些新事物直接带来了制度创新和前沿的学术研究。比如今年8月我国就在杭州率先设立了互联网法院,用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解决互联网相关的法律纠纷,这在世界司法领域也是新实践,外国法律代表团来参观后感叹此举很先进。这样的新事物多了,中国学者的研究问题就会领先于世界,学术研究就容易走在前沿。

  教育的实现不仅在课堂内,也在课堂外。先进的社会实践不仅能催生前沿的学术研究,为留学生的学习提供前沿的知识和学习内容,也能为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先进的实践经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养成更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知识结构和社会历练。

 

更加先进的生活社区

 

  除了高水平的教育平台和社会实践,生活体验对留学生活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提供一个宜人的多元化的生活社区,让留学生在中国的留学生活成为一段愉快的体验。更加先进的生活社区,不仅需要优良的自然环境和相对完备的生活设施,也需要有一个亲切的人文环境。亲切的人文环境包括和蔼可亲的老师和同学,也包括一个社会的包容精神和能够给个体提供的多元化选择。以前来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一般都住在学校的留学生宿舍,现在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校外住宿。相对于校内的留学生楼,校外住宿更能满足个性化的选择,也更有利于留学生接触和了解中国社会。比如,在传统的留学生楼集中住宿外,留学生还能选择在校园里和中国学生一起居住;也能选择在外自己租房居住,或者是选择中国家庭提供住宿。这就需要我们的相关管理规定更加富有弹性和人性化,也需要我们的国民对多元文化有更高的理解和尊重,真正让留学生有“家”的感觉。

欢迎关注思客微信(sikexh),随时查看我们的最新消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