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05日18:23 一财网

专访香港科技大学校长陈繁昌:希望能建立一所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学

王玉凤

近些年来,香港科技大学(下称“港科大”)在全球高校中的排名迅速提升,被誉为“香港的奇迹”。陈繁昌自2009年出任港科大校长至今,已将近9年。期间,他见证并大力推动了港科大的快速发展。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机遇下,深港两地的高等教育将迎来什么样的机遇?深港两地在科技创新上又将如何深化合作?

近日,在2017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深圳论坛上,第一财经记者就上述问题专访了陈繁昌。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为深港两地在教育和科创资源上的合作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而一些制度上的障碍,有望在深港两地政府准备联手开发的河套地区打破。

港科大和内地的合作主要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

第一财经:虽然港科大非常年轻,只有26年的历史,但近年来的发展却一路突飞猛进。港科大是如何做到的?

陈繁昌:主要是四个方面:定位、政府的财政支持、吸引人才以及制度。比如说定位,以前香港的大学为社会培养了当前香港的精英阶层,许多高级公务员和大企业CEO都是优秀的毕业生。我们创校之初希望可以差异化,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创新及科技型人才。我们的定位不是做综合性的大学,因此我们只有四个学院:理科、工科、商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但我们引进了很多世界一流的人才,目前全职教授约500名。

另外,港科大在创办时,香港政府希望发展科技创新,那个时候很多工厂北上到深圳和广州等内地城市发展,但是26年过去了,香港在创新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最近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她首份施政报告中就多次提到要加大科技创新,希望能尽快实现。

第一财经:近几年来港科大在注重学术研究的同时,也不断与内地展开合作,比如说:在南沙的霍英东研究院和在深圳的港科大深圳研究院。这些和内地合作的研究院发展情况如何?如何和当地联合创新的?

陈繁昌:目前,我们在内地的科研合作平台主要在大湾区,其中与深圳的合作时间最长。早在1997年左右,我们在深圳的第一个研究院就是与深圳市政府和北京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并且设置了孵化机构,帮助毕业生创业。后来我们又建了港科大全资拥有的第二个研究院,做无人机的大疆创新公司,一开始就是先在我们香港的校园里创立的,后来搬到深圳,在我们深圳第二个产学研研究院孵化壮大。

在创业氛围上,港科大是香港高校中做得最好的学校之一。学生还没有想到创业的时候,我们就会组织很多活动,比如说创业大赛,我们在香港已经办了七八年了,最近几年开始也在深圳、广州、北京等城市也办,头奖能够获得30万元港币(约25.52万元人民币)的投资以及大学的许多配套支持。学生开始创业之后,我们会提供孵化方面的帮助,比如说各种顾问服务。有新产品研发出来后,我们在政策上也提供支持,比如说学生创作的知识产权归学生所有。

我们和北大在深圳的医院也有合作,共同进行医药和生命科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这个联合的研究中心也做了六七年了。

港科大通过在深圳、广州的科研平台,有机会让我们的教授直接参与到国家的各种科研项目,我们有教授担任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有教授取得国家自然基金委的重大科研科题,还有的教授团队取得深圳市孔雀计划的支持。

另外,港科大也和佛山市政府合作五六年了,为当地的企业进行LED产业升级方面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项目产业化的进程有望加快。

加强香港毕业生的认同感  促进深港两地的人才流动

第一财经:北大等内地多个知名高校已经或准备在深圳设立校区,招收本科生。港科大有类似的计划么?

陈繁昌:我们一直有考虑和评估各种机会,包括是否要去香港以外的地方去办分校,但是也要与我们的实力、规模和资源等要素相匹配。

另外,虽然与北大、清华相比,我们跟深圳的地理距离要近很多,但是制度不同。比如说,如果我们的教授来深圳做研究的话,薪水和税收问题怎么办?他们的薪水是香港特区政府出的。

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考虑,比如说哈工大深圳校区,他们已经开始招本科生了。深圳的创业和产业生态环境做得很好,内地许多地方的毕业生可能想来深圳创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香港的毕业生来深圳工作或创业的意愿至今仍不是很强。

第一财经:那么,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如何促进深港高校间的人才流动和互动?

陈繁昌:这需要时间,慢慢来。最好的方法是要让年轻人看到模范,比如说:腾讯、以及腾讯牵头发起设立的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的高管团队里面就有香港人,他们大多之前在美国读书,现在来深圳工作了,他们觉得在深圳工作很好,发展机会多。如果多报道一些这样的案例,对香港学生的带动性就会很强。

大疆创新公司的创始人汪滔虽然在香港也很出名,但他是从内地去香港学习的学生,香港的学生似乎对他在深圳的成功没有同感,我觉得很可惜。而刚才我提到的腾讯、微众银行这些高管则是香港出生,对香港学生带动的效应就很强。

河套地区是个突破

第一财经:粤港澳大湾区将为三地的高校合作带来哪些机遇?挑战?

陈繁昌:香港有全球排名靠前的高校,全球大学100强中有5所在香港,这是世界任何一座城市难以比拟的。另外,香港的高校有较多的自主权,比如说,只要学校有足够的经费,就能自主增加招收博士生的名额。有了博士生才能招到好的教授,这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举足轻重。深圳有很好的创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完善的产业链,双方可以结合起来,做好产学研一体化。

大湾区这个概念很好,但还是存在不少障碍,比如说不同的高校和科创制度。但是河套地区是个突破。河套地区与深圳仅一河之隔,今年年初,香港特区政府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将在占地87公顷的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建立重点创科研究合作基地,吸引海内外顶尖企业、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进驻。此外,整个河套区和“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均适用香港特区法律和香港政府的土地行政制度。

河套地区相当于特区中的特区,这里面估计会有一些制度上的突破。河套地区在法律上属于香港,制度上就会比较灵活,比如说香港以低税率著称,这样就会吸引更多企业去注册。另外,香港也希望深圳的大企业去河套地区设立研发中心,促进香港和深圳在创新科技上的联合发展。

同时,香港和深圳的大学领导,包括我在内,也希望能建立一所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学。除了可以突破行政体制的一些障碍,我们可以还通过这个平台,充分发挥大湾区的特色优势,探讨新的教育模式,引进国际一流的教育资源,并吸引世界顶级的实验室、高校或企业来共建研发中心或实验室。

第一财经:由于历史原因,深圳的高等教育之前一直被视为洼地。但是近年来,高等教育前进的步伐迈得很快。你如何看深圳未来的高等教育?

陈繁昌:我对深圳高等教育的未来很乐观。南科大校长陈十一院士讲: "大学强则城市强"。一个好的城市必须要有好的大学,我补充一句,就是光有大学是不够的,比如说香港有不少好的大学,但政府和企业在科创上的投入力度还有待加强。深圳在科创上已经表现得很出色了,经济总量也很庞大,那么它的高等教育发展得有多强就主要看深圳市政府的决心。

我感受到,深圳市政府的这个决心很大,近年来在高教上动作频频,创办和引进了一批好学校,比如说南科大。

备注:陈繁昌是全球知名数学家之一,专注于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等领域。他曾担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助理会长、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数学及自然科学顾问委员会会员。目前,他也是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创新及科技咨询委员会成员,致力于推动香港的科技创新。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