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2017年三季度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前三季运输收入合计5243.71亿元,同比增加19.38%,且前三季度亏损11.40亿元,较去年同期净亏损55.77亿元大幅减少79.56%,创下中铁总成立以来最好的成绩。

“明显感觉(过去这一年)铁路内士气大振。”一位不愿具名的铁路系统资深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现在铁路内外改革热情高涨,令铁路运营和管理等整体面貌大为改观。

10月30日,21世纪经济报道从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人士处获得证实,目前铁路系统上下都在进行如火如荼的改革,中国铁路总公司最重要的部门“运输局”也已启动改革,被拆分为独立的一局五部。这是中国铁路总公司机关组织机构改革的一部分,在此之前的一个月,中国铁路总公司上下已经开始启动铁路企业公司制改革。

态度渐变

建设银行职员韩泽因工作关系不时要往返京沪,今年他越来越多选择高铁出行,原因是“高铁确实越来越方便了”。韩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如今高铁互联网功能越来越多,不仅可以买票选座,还能订餐叫外卖,而且WiFi的覆盖也越来越好,网速比较稳定,在路上不耽误工作,让他对铁路的印象大为改观。“听说铁路还跟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大佬合作了,期待有更多便利措施推出来。”韩泽满是期待地表示。

积极对接互联网,正是铁路今年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今年5月,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陆东福会见了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一行,表示要以战略眼光,与阿里拓展更为广阔的合作平台,在高铁快运、国际物流、电子支付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领域,深化合作。随后又在7月14日会见了腾讯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一行。陆东福再次表示,铁总正在探索推进优质资产资本化、股权化、证券化,欢迎腾讯参与铁路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陆东福的表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作为铁路系统的老大哥,中铁总此举似乎意味着要告别以往的姿态,以开放心态参与外界合作。

与铁路打过数年交道的一家物流企业高管向记者透露,就其与铁路人士的接洽印象来看,近两年铁路系统的管理层都纷纷开始主动热络联系,尤其是今年开始,态度变化颇为显著。

不仅是中铁总的客户感觉到了变化,各地方政府也渐渐嗅到了些许不同。

今年9月11日,杭绍台高铁PPP项目在杭州签约,这是国内第一条民营资本控股的高铁,项目总投资逾400亿元,其中51%股权由复星集团牵头的民营联合体所持有。

这一股权安排极为罕见,也是高铁项目中国有资本首次退居二线,对于对路网控制欲极强的中铁总来说,这一改革力度无疑巨大,也令外界对铁路的改革前景充满了兴趣。毕竟陆东福在今年1月曾明确表示要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拓展与铁路运输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探索股权投资多元化的混改新模式,建立市场化运营企业。

中铁总还能给外界怎样的惊喜?

改革渐深

铁路改革已经推进多年却始终难以真正吸引民间资本入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民资对入股铁路的盈利性和话语权担忧。

今年8月,中铁总推出公司制改革方案,并要求在年内完成改制更名。有中铁总下属非运输企业的中层管理层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改革方案来得非常突然,相比2005年路局改革,这次并没有多少提前铺垫就直接宣布了改革方案,而且要求年内就必须完成更名。

按照目前披露的资料,中铁总所属17家非运输企业、全国18家路局以及3家专业运输企业将率先启动公司制改革,今年11月底依法完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规范公司运行机制,并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年底前完成公司制改革,加快构建以公司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2018年起全面按照新的体制机制运行。

与此同时,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总部亦进行机关组织机构改革。中国铁路总公司官网报道,10月26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召开机关、直属单位领导干部会议,陆东福在会上就强调“尤其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公司制改革和机关机构改革”。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目前总公司运输局已经完成了一局五部的调整,人员也已经到位。

据介绍,中铁总运输局原本下辖9个部门,分别是综合部、营运部、调度部、机务部、车辆部、供电部、工务部、电务部、信息化部。经过调整,机务部、车辆部将整合为机辆部;供电部、工务部、电务部合并为工电部;调度部不变;营运部和价格部撤销,新组建客运部和货运部;综合部改为综合统筹监督局兼总调度长办公室;信息化部撤销并入科技部。

随着总公司层面的运输局进行改组,新体系将依次在18家新地方路局集团公司中建立起来。

在铁路系统的多次会议上,陆东福向铁路同仁解释,推进这一改革,既为铁路发展搭建了新平台,注入了强大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创造了难得历史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他指出,推进铁路改革发展,必然带来企业结构、利益格局的调整,会引发不同的思想反应,“需要铁路领导在改革利益得失上要有担当作为”。

据陆东福透露,铁路企业公司制改革今年是起步和探索阶段,2018年要全面深化开展,目的是建立收、支、利刚性约束的预算目标管理制度。他强调,改革必须强化预算执行过程分析、控制和考核,发挥预算的激励约束作用,从而实现收入和支出按计划推进、实践和监控,从根本上消除经营和廉政风险。

“铁老大”开启这场静水流深式的改革,或许会给外界更多意外的惊喜。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