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春在管理葡萄园 记者 李析力 摄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记者 李析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近年来,我市着眼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按照“扶贫先扶智”、“授人以渔”和“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思路,先后投入7.5亿元、采取多种形式,对13万多人进行了培训。巫山县双龙镇安静村6组村民刘敬春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昨日,刘敬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十九大报告给我们农民增加了信心,扶贫还需要扶志和扶智,党的政策好了,自己也要努力,因为我知道只要踏实肯干,土里早晚能长出‘黄金’来。”

种100亩葡萄 摘掉贫困帽

昨日,记者见到刘敬春时,他正在地里忙活着,一边翻土,一边锄草。听着有人招呼,他抬起了头、挺直了腰,黝黑的脸上露出了爽朗的笑容,充满着自信和希望。

刘敬春指了指远处,那是一大片葡萄地。虽然枝蔓上叶子掉了不少,但还有不少挂着葡萄。今年6月,凭着这100亩葡萄,他卖了近6万元钱,摘掉了“贫困”帽子。“今年才刚挂果,产量低,只卖出去1万多斤。等过几年,亩产就能达到5000斤,产值可翻几番了。”刘敬春说。

刘敬春的葡萄园,是今年初别人转让的,他前前后后共投了26万元。“哪里来的这么多钱?”刘敬春笑嘻嘻地答道:“在村干部帮助下,申请了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东奔西走找亲戚朋友借了20多万元。我一个贫困户接了这么大一个摊子,想想也是胆子大,但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错过了很可惜,我愿意干。”

自从有了这100亩葡萄地,他和妻子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上面。刘敬春摊开了双手,皮肤有些粗糙,手上长满了老茧。他说,这是刚接管葡萄园时,天天去锄草磨出来的。手上长血泡,破了又起,起了又破,就形成了老茧。

借钱治病

曾欠债10多万

刘敬春为何年纪轻轻就戴上了贫困帽?原来,一是自己小时候落下的病根,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孩子治病。

刘敬春出生在一个贫困村,父母老实巴交,一共四兄妹,他排行老三。由于人口多,家里虽不是贫困户,日子却过得紧巴巴的。读完小学,他就辍学在家务农。15岁那年,他和父亲帮邻居拆房子时发生了意外,从房顶上摔了下来,背部、腰部被放在地上的条凳狠狠地搁了一下。由于没流血、没起包,当时家人也没太在意,只是简单的到村医室输了止疼消炎的药。

谁知,这一大意却埋下了病根。从16岁开始,刘敬春经常感到腰部疼痛,有时甚至疼得全身直冒冷汗。外出打工时,经常靠吃止痛片坚持。随着年龄的增长,腰疼的时间和频率也在不断增加。

2010年2月,刘敬春的大儿子出生,患有先天性唇裂。“当父母的总不能眼看着娃娃一生下来就破了相。”刘敬春说,当时他不得不找亲戚借钱,一趟趟跑重庆、万州的医院,总共做了三次手术……

眼看孩子的事解决好了,刘敬春的腰病却越来越厉害了。2011年初,他的腰部疼痛加剧,有时连路都走不稳了。他又四处借钱,凑了1万元第一次到大医院做检查,被确诊为肺结核和因腰椎结核导致的椎体骨质破坏。

就这样,他家前前后后累计欠下了10多万的外债。

政策再好

也要靠自己努力

转机出现在2013年。那一年,经过精准识别,刘敬春被村里确定为建卡贫困户,成为首批获得大病医疗救助对象。经过反复治疗,他的腰病渐渐好转,医生叮嘱他要多理疗和多休息。

2015年,为让一家人住得宽敞舒适点,同时好经营摩托车修理业务,刘敬春再向亲友借债10多万元,将房子扩建加层,还将门前的院坝硬化。此时的他,住房算是完全有保障了,但累计欠债达20余万元。这对于经济条件本来就差的偏远农村家庭来说,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

刘敬春修理摩托车维持基本生活没问题,要还清债务却是个大难题。他天天都在想办法、找门路。此时,作为建卡贫困户,镇里、村里经常组织的种养技术培训都会叫上他。一来二去,经常参加培训的刘敬春对种养殖有了较深了解。今年初,听说附近的白坪村有个葡萄园因管护不到位等原因要转让,嗅到机遇的刘敬春立即决定借钱盘下。

“因为我知道只要踏实肯干,土里早晚能长出‘黄金’来。”刘敬春说,他其实是一个要强的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求人,政府雪中送炭让他很感激,但政策再好自己也要努力。30多岁的人,再不搏上一搏就没机会了!

办起了葡萄园,刘敬春小试牛刀,但他的志向却并没止于此。“听说巫大高速(巫山至大昌高速公路)和郑渝高铁修好后,水果不愁卖。我打算明年再承包一个300亩柑桔园。”他说,现在葡萄园忙的时候,都要请十几个贫困户来帮工,产业规模大了,肯定能带动更多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他还打算把学到的技术传授给村里贫困户,让他们也一起富裕起来。

相关

紧盯贫困农村特色产业

我市抓好实用技术培训

昨日,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着眼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按照“扶贫先扶智”、“授人以渔”和“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思路,先后投入7.5亿元、采取多种形式,对13万多人进行了培训。

其中,紧盯贫困农村特色产业,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全市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8.5万人。同时,着眼就业市场需求,扎实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挖掘适合贫困群众的新岗位,出台激励单位用工优惠政策,专业就业培训2.7万人。此外,致富带头人培训1万人,扶贫公益培训1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市扶贫办突出带动效应,努力抓好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开设了电子商务、特种养殖业、乡村旅游、农村经纪人、农业企业及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等10个专业。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