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回暖 净投放告一段落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张勤峰

  跨月之后,资金面出现转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也相应做出调整。11月1日,央行逆回购等量对冲到期资金,虽未实施净回笼,但终结了此前连续4日的净投放。市场人士表示,跨月后,月末效应消退,流动性有望呈现自然回暖,央行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在情理之中;鉴于本周到期回笼高峰基本过去,未来几日资金面有望保持平稳偏松态势。

  央行调整公开市场操作

  11月首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出现新变化。当日央行开展2400亿元逆回购,包括1400亿元7天期、400亿元14天期和600亿元63天期,操作量不小,但因当日有2400亿元存量逆回购到期实现回笼,两相抵冲,央行此举并未进行任何资金净投放,宣告了此前连续净投放的终结。

  在刚过去的10月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实施了今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单月流动性净投放。据统计,10月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最终实现资金净投放8885亿元,不仅扭转了前两个月连续净回笼的势头,全月净投放量亦创出今年以来新高。从10月13日开始,央行就未曾实施过净回笼,全月18个交易日也仅出现3次净回笼。

  有分析人士认为,昨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实现等量对冲,可能标志着过去一个阶段的持续净投放已结束。这是由央行流动性调控取向和短期流动性供求变化共同决定的。今年以来,央行基于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中性适度的立场,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和精细化程度,根据供求形势变化,对流动性开展“削峰填谷”,确保流动性状况不持续偏离不松不紧的状态。10月份,面对央行流动性工具大量到期、季度缴税、政府债发行缴款等因素影响,央行保持了较大的流动性投放力度,持续对流动性进行“填谷”,而随着跨月完成,前期影响流动性的一些不利因素消除,流动性出现一定改善,央行相应调整公开市场力度在情理之中。

  料月初资金面基本无恙

  11月1日,市场资金面延续上一日尾盘的转暖态势,供求状况进一步改善,市场情绪也未受到央行终结净投放的影响。

  交易员称,昨日货币市场流动性状况明显好转,跨月后,大行和股份行均融出积极,隔夜和7天等主要期限资金供给平稳,机构需求陆续得到满足,非银机构融资溢价也有所下降。

  1日,除7天和3个月品种外,银行间市场各期限质押式回购利率均出现下行,其中隔夜回购利率(DR001)下行近11BP,14天至2个月期限更是出现了超过50BP的下行,其中,21天期回购利率下行101BP至4.08%。代表性的7天期回购利率则上涨11BP至2.94%,但该期限回购利率在上一日率先出现回调。

  1日,交易所市场回购利率全线走低,7天以内各期限利率均下行显著,其中隔夜回购利率收盘报4.08%,大跌267BP。

  前述交易员表示,本周资金面压力集中于两方面,一是月末效应;二是央行逆回购和MLF到期量大。进入11月,上月末扰动流动性的缴税、月末考核等因素的影响消退,而在央行有力的对冲下,本月到期回笼高峰也平稳过去。

  数据显示,本周共有8000亿元央行逆回购,目前已到期5800亿元,周四、周五分别还有1400亿元和900亿元,到期量将逐步减少。周五还有2070亿元MLF将到期,但预计央行将按照之前惯性进行一次性滚动操作。11月共有3960亿元MLF将到期,本周四、周五,即使假设央行暂停逆回购操作,且仅对全月到期MLF进行等量续做,净回笼规模也不过410亿元,对流动性影响有限。因此,预计未来几日,资金面有望呈现稳中偏松格局。

责任编辑:张瑶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