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1日15:45 英大金融

  发展绿色金融正当时

  文 | 吴洁

  近年来,绿色金融各项配套政策、标准体系逐步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参与主体不断丰富,市场规模快速扩大,绿色金融发展正当其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在保护我们的生产力。而发展绿色经济,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扶持。

  所谓绿色金融,就是为那些能够改善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经济活动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这些服务涉及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行和风险管理等。

  如今,社会各界环保意识愈发强烈,由此带来的节能环保等产业规模不断增长,与此同时,绿色金融相关配套政策及标准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对金融机构而言,发展绿色金融正当其时。

  政策框架已成

  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为西方绿色发展政策增添了一层不确定性。中国则在波恩气候变化大会上明确表明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立场,并提出发掘发展绿色金融机遇等主张,积极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各项国际合作中。围绕绿色金融的政策框架已渐形成。

  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明确提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战略。

  2016年8月,人民银行、财政部、发改委、环保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对我国建设绿色金融体系做出总体部署,形成绿色金融政策的整体框架,明确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意义,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推动证券市场支持绿色投资,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发展绿色保险,完善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丰富融资工具,支持地方发展绿色金融,推动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防范金融风险。

  2016年9月,绿色金融首次写入G20公报,中国成为全球绿色金融的领导者。

  2017年5月,《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将生态环保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绿色投资、绿色贸易和绿色金融体系。

  在政策陆续出台的同时,试点也在逐步推开。2017年6月,人民银行、发改委、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五省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浙江、广东、新疆、贵州、江西),探索建立区域性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充实绿色金融主体结构,丰富产品体系,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强化政策支持,加快绿色金融体系建设落地实践。

  金融工具多样

  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其参与主体也越来越多样,依托不同的金融工具从不同方面来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实施绿色信贷,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信贷业务流程。按照相关政策要求,金融机构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和机构建设,建立绿色信贷长效机制。截至2017年2月份,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7.5万亿元,占各项余额8.8%,已经超过去年上半年绿色信贷余额7.26万亿元的数值。政策性银行是绿色信贷的最重要提供方,国家开发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居同业领先地位,重点投向环境治理、清洁能源等绿色项目。

  绿色债券是指将所得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自2016年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启动至今,发行规模迅速增长。2017年1月~7月,我国绿色债券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共计发行49只,规模为908.1亿元,约占同期全球绿债发行规模的21.29%。截至当前,我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与贴标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共计发行102只,累计规模达到2960.4亿元,约占同期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30.48%。从发行人主体性质看,股份制商业银行是第一大发行主体类型,央企排在城商行之后位列第三位,在绿色债券市场中占比18%。根据人民银行绿色金融工作小组预测,未来几年绿色产业融资需求约占GDP的3%,每年拥有约2万亿的增长空间,发展潜力巨大。

  绿色基金是指针对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环境优化改造等绿色项目而建立的专项投资基金。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设立并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的节能环保、绿色基金共265只,其中约59只由地方政府及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参与发起设立,占比达22%。

  绿色保险主要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承担投保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害赔偿责任。2007~2015年,全国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企业累计超过4.5万家次,保险公司提供的风险保障金累计超过1000亿元。2016年全国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企业达1.44万家次,保费2.84亿元,保险公司提供风险保障金共263.73亿元,与保费相比,相当于投保企业的风险保障能力扩大93倍。

  助力产业发展

  电网建设、清洁能源、储能技术、节能减排和绿色交通等均在绿色发展理念的范围以内。发展绿色金融,将有利于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中,实现绿色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企业利用绿色金融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是绿色金融政策优惠条件多,限制条件少。目前,在现有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内均提出要给予金融、财政、环保等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配套政策支持,建立适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解决项目环境外部性问题。绿色金融在准入门槛、募集资金用途等方面所受限制少,如发行绿色债券可不受净资产40%上限的比例等指标限制,且募集资金最高可占项目总投资的80%。

  二是绿色金融工具丰富,使用方式灵活。绿色电网相关投资可以利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手段,绿色金融募集资金使用方式灵活,如绿色债券可面向机构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并能使用不超过50%的募集资金偿还银行贷款或补充营运资金,还可置换在建绿色项目的高成本债务。

  三是绿色融资成本低,金融服务优质高效。绿色融资的成本低于一般融资方式,绿色信贷贷款期限长、利息率低、费用减免,绿色债券利率略低于同期限的企业债且拥有绿色债券贴息,可募集低成本资金,同时金融机构也可为绿色电网项目的运营和风险管理等方面提供增值服务。

  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2016年10月,国网公司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首期100亿元绿色债券,为特高压等项目建设筹集资金,该期债券分3年期和5年期两个品种(其中3年期50亿元,发行利率2.8%;5年期50亿元发行利率2.99%),均创国内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历史最低纪录,分别比现行同期限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低1.95和1.76个百分点,存续期内可节约利息7.33亿元。

  为支持国网公司特高压工程、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等重大项目开展,中国电财以自营贷款、循环贷款、银团贷款等多种服务形式为其提供融资服务。截至2017年6月,累计发放特高压项目贷款和银团贷款450亿元,抽水蓄能项目贷款193亿元,为国网节能生物发电公司发放循环贷款9亿元。国网租赁积极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截至2017年6月,累计投放绿色能源项目55个,项目总额达45.62亿元。

  机构各显身手

  绿色金融契合了绿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市场前景可期。除却产业公司层面要跟踪研究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动向及绿色产业相关会议精神,争取政策支持以外,金融机构也要积极布局争取绿色金融业务。

  对于企业选择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融资方式,银行可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建立并实现绿色快速通道审批机制,扩大绿色信贷规模,满足不同项目、不同阶段融资需求;证券公司则可以积极参与企业绿色债券的发行与承销,为其提供财务顾问服务,拓宽业务范围;同时,证券公司还可以推动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发行上市,支持已上市绿色企业通过增发等方式进行再融资。

  在发展绿色产业基金方面,信托公司可以借助绿色产业基金平台,对接社会资本,引入多方资源,在帮助企业的绿色项目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扩充业务规模。

  保险机构在环境风险防范、防灾减灾等方面具有专业优势。在当前环保力度只强不弱的趋势下,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可以推广环境污染责任险,发挥在环境风险防范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企业开展“环保体检”,支持环境友好型企业通过保险保障作用降低经营风险,充分发挥风险管理专业优势,参与环境风险治理体系建设,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及时提示风险隐患。

  (作者供职于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张文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