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18日14:33 新浪综合

  地方财政收支补缺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部分地区财政收支仍然面临紧张局面,需要更大力度的改革来化解。

  文/记者 刘琳

  进入2017年下半年后,我国财政收支压力逐步缓解的趋势,再次得到印证。9月11日,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647亿元,同比增长2.9%。

  “一边是财政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另一边是财政支出增速明显下降,两者结合,说明从全国范围来看,今年财政收支缺口的压力正在得到控制。”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斌对记者说。

  不过,细分数据显示,部分地区财政收支仍然面临紧张局面,需要更大力度的改革来化解。

  财政收支整体平衡

  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主要归功于税收收入增长,税收收入8907亿元,同比增长了16%,比上半年和7月份增幅都有所提高,完成年初预算的73.2%。张斌认为,这主要是经济运行平稳向好、价格上涨等因素带动。其中,个人所得税868亿元,同比增长18.7%,主要是受居民收入增长及股利、股息、红利所得增加等影响,资源税111亿元,同比增长62.7%,主要是受部分矿产品价格上涨影响。

  再看支出。8月份,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2289亿元,同比增长5.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358亿元,同比增长2.4%。“中央和地方的支出增幅都比较低,这是因为与往年部分地区到年底突击花钱的情况不同,今年上半年财政一直在加快支出进度,今年的部分支出集中在前期体现了。”张斌表示。

  这样的收支形势,让2017年的财政赤字压力也舒了一口气。“虽然上半年支出节奏加快,但由于7-8月财政收入增长也比较快,所以目前来看赤字形势比较平稳。”张斌说。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今年我国财政赤字23800亿元。而财政部8月财政数据显示,1至8月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为10212亿元,仅占全年赤字预算的43%左右。“这些数据说明,截至目前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是整体平衡的,未来几个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有比较大的空间。”

  自给率比对

  虽然财政账本整体平衡,但更为细分的数据,也有值得关注的地方。

  记者注意到,一个经常被拿来论证地方财政收支缺口过大的论据,是一般公共预算中往往是中央一级盈余较多,地方一级则缺口较大。今年1至8月,中央一级一般公共预算盈余38694亿元,地方缺口则达到48906亿元。2016年数据则显示,中央一级的一般公共预算盈余44953亿元,而地方缺口则达到73242亿元,。

  “地方缺口通常由中央转移支付来填补,虽然最近两年开始发行地方债,但目前额度仍然有限。”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王雍君表示。

  衡量地方财政在多大程度上自给自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财政自给率。2016年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对我国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的7个省份的调研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浙江、广东两省的市县(区)一般公共预算的财政自给率最高,达到68.6%。东北地区则最低,仅有32.7%,西部地区也处于较低水平,自给率为39.2%。

  从年度变化来看,2016年各地的平均财政自给率比2014年和2015年都明显提高,但东北地区个别市县的自给率却有所下降,从2014年的32.7%降至2015年的26.7%。

  “因此,虽然全国范围整体上财政收支平衡,但落在地方上,却区域差异明显,地方财政的问题,主要体现为部分地区自给率低,转移支付多。”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朝才说。

  看总量更看结构

  “地方上的财政困难往往是随着区域性的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的,落后产能经营困难导致财政收入锐减。转移支付对这些地区而言,是阶段性刚需。” 陕西省财政厅一位人士对记者说。

  以中国财科院调研为例,2016年上半年东北地区有32.6%的市县(区)出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负增长或零增长。这一局面下,财政运转自然要依靠大量转移支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转移支付本身并不是问题的关键。那些处于转型期的地区,如果在转移支付的支持下,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出新产能,那转移支付就是积极的。

  “对转移支付的关注焦点与其放在量有多大,不如关注转移支付的效果、资金使用的效率、转移支付结构的变化,这些才是更重要的。”中国财科院院长刘尚希说。

  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配比,是衡量转移支付改革的重要指标。专项转移按项目拨钱,容易造成资金分散、“跑部钱进”的问题,而且预算不透明,有些地区专项资金划拨到某部门后,即成为“自留地”,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上比较低下。

  “要观察转移支付的资金在未来是不是能被合理、高效的使用,一般转移支付的占比就是一个前瞻性指标。”王雍君说。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调研省份的一般转移支付占比均超过了50%,部分省份接近70%,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过去专项转移占主导地位的历史。绝对值不低,但平均升幅较慢,调研省份在过去两年间一般转移支付的平均比例,仅提高了0.87个百分点。

  “这说明改革是有效果的,转移支付的结构越来越优化,但速度还有待提高。”刘尚希表示。

  影响改革速度的主要原因在于部门利益难破。专项转移支付的分配,目前仍然是通过部门按照“条条”进行分配。从1994年到2012年间,专项转移支付的种类增加到220种。“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就是要改变专项资金固化在部门里的局面,专项转移要有退出机制。”刘尚希说。

  给钱与放权配套

  对于一些地区而言,单纯的转移支付可能并不足以打破财政僵局。与“给钱”相配套,给予更多的财税权限,可能是地方发展更为需要的。

  参加上述中国财科院调研的研究员许文对记者表示,以东北地区为例,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市县的财政支出更多停留在保民生、保运转、保工资的基本支出需求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主动投资严重缺失,基本没有能力根据当地实际需求安排基建投资。

  这意味着财政支出的一种低水平循环,如果这些资金来自于转移支付,那么转移支付也只是拿来授人以鱼,难以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长远加项。

  “所以与给钱配套,一些地区还应该适度给权,下放部分税收政策的管理权限,从而给地方注入一些刺激因素。”许文说。

  比如允许地方适当放宽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优惠条件,将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审批权下放至省市级科技和教育行政部门,再如,对企业反映的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的节能环保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问题,在中央财税部门迟迟未能修订目录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授权部分地区根据本地情况制定和调整目录再上报备案。

责任编辑:孙剑嵩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