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记者日前获悉,针对ICO融资,目前各地金融办已经开始逐案研判。从地区来看,北京、上海和广东是ICO“重灾区”。
9月4日,七部门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指出,对于ICO,目前不能有增量,对于存量则应当作出清退。如果发生损失,投资者风险自担。
目前,ICO已被纳入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上周五,各地金融办已收到一份ICO平台名单,要求地方金融办加强对名单中相关高管及其账户管控,最大程度保护投资者资金安全。
工信部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以前,我国ICO项目一共只有5个;今年以来,ICO迅速发展,1月份至4月份为8个,5月份9个,6月份成倍增长,数量达到27个。截至今年上半年,ICO总计融资26亿元。但到了7月份、8月份,ICO项目数量飙升。目前,估计全国范围内ICO涉及资金数十亿元。截至上半年,ICO项目参与人数已在10万人以上。
ICO究竟为何发展如此迅速?一是因为缺乏监管。由于是新生事物,此前监管并没有为之定性,各国也还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使得大量发行人钻了空子。二是因为投资炒作盛行。ICO以短期炒作可获得超高回报为引诱,引发投资人哄抢,造成游资炒作。尤其是近一段时间,相关监管部门严查邮币卡等市场,不少资金在退出这些市场后,转而炒作ICO。三是ICO融资标的是代币,对于融资企业来说相当便利。四是在监管的缺失下发行十分快捷,很多发行确认手续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完成。
ICO存在的风险不容忽视。目前,各种ICO项目鱼龙混杂,大部分是虚假项目。有的连“白皮书”都是空白,业内戏称为“PPT融资”。大部分项目在融资资金到位后,白皮书中承诺的计划根本不会落地。同时,ICO投机炒作风险严重。大部分投资者缺乏专业知识,完全不关心基础资产情况。同时,大部分平台更采用坐庄、抬拉等方式哄抬价格,在代币进入二级市场后,有的代币在10天内市值缩水三分之一。
我国ICO的炒作更吹大了比特币价格泡沫。年初以来,比特币价格不断上涨,从5000元左右涨至30000元。更为严重的是,比特币当前不仅是被作为虚拟商品来炒作,由于其匿名性、去中心化等特性,更成为了不法分子洗钱、非法交易、逃避外汇管制的重要工具。
业内专家、行业协会和相关部门多次提醒,ICO相关代币与人民币或者央行研发的法定数字货币无关,大部分都是传销币、集资币,希望投资人予以警示。此前,央行联合各部门已经打掉一些冒用央行名义推广数字货币的个人和企业。早在6月15日,央行就发出了“关于冒用人民银行名义发行或推广数字货币的风险提示”。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