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平台 欲破解贸易“多国杀”

  郭丽琴

  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之前,手握贸易大棒的金砖国家贸易救济部门负责人就已在北京提前相聚,希望通过沟通来缓解贸易“多国杀”。

  8月29日,在“2017金砖国家贸易救济国际研讨会”(下称“2017金砖研讨会”)上,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表示,过去十年中,金砖国家在世界经济的比重已经从12%上升到23%,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从11%上升到16%,吸引外资则从7%上升至12%,而金砖国家间的贸易额也已超过3500亿美元。

  与此相对应,WTO规则司司长休曼提供了另一组数据: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金砖五国也已成为贸易救济政策的重点。仅2016年,45%的反倾销调查、71%的反补贴调查,均针对金砖五国。

  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数据,截至2017年6月28日,52%的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是关于钢铁制品。这其中,61%针对金砖五国。

  一位日内瓦的资深观察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称,面对当前的局势,与彼此间的贸易纠纷相比,如何协调全球经济治理的共同立场,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抵制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如何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利益会是重点。

  多变的美国政策和式微的多边贸易体制

  本次2017金砖研讨会的重点是,如何应对一个越来越不确定的美国和一个遭遇越来越多挑战的WTO。

  “绝大多数的救济措施都是反倾销,2016年年底前达到了300多起,而2015年,只有230件,这是大幅的增长。”休曼说。

  4月20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总统备忘录,要求美国商务部调查钢铁进口是否威胁美国国家安全。随后不久,铝产品也一起被纳入“232”调查(以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为依据,由美国商务部负责对特定进口商品进行全面调查,以确定该进口商品对美国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一旦美国根据“232调查”采取限制进口的措施,将直接挑战WTO规则。WTO的规则中包含一项“国家安全例外”的规定,允许成员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进口,但实施条件相当苛刻,且世贸组织并不鼓励成员使用,更不允许成员“滥用国家安全例外规定”来采取限制性的贸易措施。

  而面对8月中旬特朗普指示美国贸易代表(USTR)莱特希泽决定是否对中国发起“301条款”(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的俗称)调查,前述观察人士对记者称,若真如此,必然遭到中国坚决阻击,并且随后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中败诉也是大概率的事情。“当然,(这样试图绕过WTO的单边行动)也会对世贸组织构成挑战。”

  贸易救济措施将向何处去?

  让产业人士困扰的是,一些行业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多个市场遭遇双反调查。而在金砖的平台上,该如何才能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形过度频繁发生?

  随着金砖国家间贸易额的增加(超过3500亿美元),这同时也是监管机构面临的两难处境:一方面是迫于国内相关产业环境紧迫的压力而对外来产业进行调查;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其他国家对本国产业发起的调查进行应对和沟通。

  包括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行业发展部杨珊在内的人士发现,针对光伏产业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开始在各个市场蔓延,不只是美国的201调查,欧盟的反倾销反补贴(案值超过330亿美元),印度反倾销调查(30亿美元左右),还有土耳其等国。他们也在密切关注,金砖国家之一的巴西,未来是否也会采取这样的措施。

  中国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认为,这背后的故事是,中国的高科技密集型光伏产业发展很快,占据全球产能50%以上。由于是新兴产业,大量热钱投入光伏生产,全行业正处于重新调整定位的过程,贸易摩擦在所难免。

  今年4月24日,中国已经向WTO提交了一份关于贸易救济的提案,建议以务实的方式,在四个方面推进机制谈判:一是提高透明度和加强正当程序。二是提议对中小企业应诉给予特殊考虑、减轻其应诉负担。三是加强和澄清日落复审纪律,防止措施“永久化”。当前很多反倾销措施已经超过了15年甚至20年,个别反倾销措施甚至已经持续了39年。在某成员的反倾销实践中,有25项反倾销措施已持续30年以上,另有45项措施已实施超过20年。此类措施,失去了贸易救济的意义、扰乱了正常贸易秩序,有必要予以规范。四是防止反倾销措施“扩大化”,成员应审慎发起反规避调查,不能通过反规避为国内产业提供过度保护。

  欧亚经济委员会内部市场保护司司长弗拉基米尔·伊利乔夫对在场人士称,在金砖平台上,应当共同努力寻找一种双赢解决的方法,尽可能理解外国公司的关切。

  “只要有贸易,就会有摩擦,”王贺军回应道,“我们尽可能尊重彼此的关切,并正在和俄罗斯就一个价值20亿美元的重大案件沟通和协商。”

  沟通仍将继续,除了接下来的闭门会议,王贺军还将带着他们赶往杭州与地方的企业和专家进行交流。

责任编辑:周宇航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