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14日16:55 一财网

  在香港交易所去年修订《企业管治守则》后,很多上市企业对其内部进行改善,普华永道最新报告显示,很多港交所上市国企的企业管治水平都大幅提高,反而是香港的部分老牌上市企业要保持警惕,在董事会汇报及提升内部审核职能方面应继续努力。

  调查结果显示,92%的上市企业对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系统都执行了年度检讨工作,较上一年度上升23个百分点。其中,93%的恒指成分股企业执行了相关工作,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国企指数成分股中,有85%的企业达标,这一比例同比增加了25个百分点。

  按照行业划分,零售企业的表现最好,有97%的企业达标;其次为房地产行业,比例占93%;科技企业占95%;金融服务企业占90%。

  此外,78%的上市企业已经披露了其辨认、评估和管理重大风险的程序,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其中80%的国企成分股企业也有相关披露,同比大幅上升57%,披露水平已接近恒指成分股企业(84%)。其中金融服务业占比90%,优于其他行业。

  87%的上市企业披露了其处理及发布内幕消息的程序和内部监控措施,同比上升44个百分点。91%的恒指成分股及88%的国企成分股达标。其中,只有77%科技企业完成这方面的披露工作,其余行业比率都接近90%。

  从数据上来看,不少国企的企业管治水平都得到大幅提升,普华永道风险及控制服务合伙人余洁雯称,随着新修订的《企业管治守则》生效,大部分大型上市公司都加强了风险控制及相关披露工作,尤其以国企指数成分股的披露水平显著提高,反映出企业都认同提升管治水平能为企业带来正面影响。

  余洁雯称,国企开始更加关注内部审计,并且开始采取一系列系统化、标准化的措施,增强公司的企业管治水平。另一方面,香港的上市公司虽然历史悠久,但是面对新的法规条例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切忌固步自封,因为在企业管治上,很多时候都是“不进则退”。

  与此同时,分析发现,有97%的企业虽然声称已设立内部审核职能,但只有36%的企业认为他们有足够资源和经验丰富的内部审核团队应付这方面工作,同比只增加16个百分点;按照指数分类,只有10%的国企成分股企业和44%的恒指成分股企业在他们的年报中详列投放于内审工作的资源;按行业分类,只有房地产企业在这方面表现较为理想,比例达到了58%。

  在调查的上市企业中,只有三分之一披露了董事会已取得管理层对发行人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有效性的确认,同比上升20个百分点,说明上市企业在增强内部审计职能,但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普华永道香港及中国华南区内部审计主管合伙人梁岚称,上市企业应该精益求精,持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并投入充足资源于内部审核工作,对员工提供相关的培训。此外,企业管理层和董事会也有责任进一步加强联系,完善重大风险讯息内部通报机制。她认为,提升企业管治水平不只是合规要求,而是企业绩效的表现,将有助增加企业价值,促进投资者关系及保障股东利益。

责任编辑:白仲平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